作业成本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对策

时间:2022-08-26 01:36:22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对策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的经营规模、组织结构以及运营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日益暴露出很多缺陷和不足,给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科学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其运用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作业成本法也称作ABC(Activity Based Costing)成本法,是通过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并对作业活动的成本因素进行计量,从而对企业作业活动的业绩以及资源消耗状况进行评价的一项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方法。作业成本法围绕作业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环节,通过对与产品相关的所有作业成本进行计量和确认,最终得到比较客观真实的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条件下的成本信息较为科学客观,它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采购决策、预算、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保障,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标志着成本管理告别了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向现代成本管理模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作业成本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存在的障碍

(一)企业缺乏作业成本法运用的环境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缺乏高度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很多企业领导对成本管理缺乏重视,在决策中往往过于重视眼前利益,这使得作业成本法的运用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撑。一些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过于复杂,不愿意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投入大量的资源去使用这种成本管理方法;还有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对作业成本法的认识不足,片面的认为作业成本法只能够提供更加详尽的数据。事实上,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作业很大,其通过对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的明确划分,将财务管理的重点集中在关键作业上,能够大大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

(二)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达不到作业成本法运用的要求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作业成本法比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要复杂很多,其涉及的应用流程比较多,包括作业活动的分解、成本动因的确定以及对成本的分配等环节,这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往往对财务以外的业务不够了解,导致难以有效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另外,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而言较为复杂,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等在内的综合素质。

(三)企业缺乏强大的财务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需要强大的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撑,与传统的成本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采用了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涉及到大量的计算,这需要企业引入强大的财务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软硬件配备不齐全,财务信息人员的水平不高,导致作业成本法在应用的过程中缺少技术支撑。

二、作业成本法在财务管理中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弥补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存在的大量缺陷,是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一次重大突破。作业成本法自从应用以来,对提升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业成本法毕竟不能够尽善尽美,其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还会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加以注意。

(一)作业成本法中的预算编制问题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科学的预算编制提供信息支持,预算编制需要对资源消耗的价值和数量进行计算,并对其成本习性进行准确的划分。作业成本预算编制存在三个制约因素:第一,作业成本预算条件下,只将变动成本作为与单位作业量相关的成本,而没有将固定成本考虑在内。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折旧等固定成本,往往主观的对成本动因进行分配,从而导致预算存在很大的缺陷;第二,作业成本法中成本模型局限于货币指标进行计量,没有采用货币性的其他量化指标,导致闲置生产能力难以得到反映;第三,作业成本法中,特殊作业需求消耗的特殊资源也难以得到准确的计量和反。

(二)作业成本法中的成本动因问题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首先需要对企业各个作业活动的成本动因予以确定。然而,不同的企业成本动因差别很大,存在很强的主观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影响成本动因的因素非常多,包括与制造费用的关联程度、产品的复杂程度等。如果企业想得到准确的成本数据,就需要考虑到大量的动因因素,会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量。另外,一些行业的作业数据的确定比较主观,也影响了企业成本动因确定的准确性。

(三)运用作业成本法一定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作业成本法的出发点往往是企业的长期利益,其应用实施在对企业的短期利益不一定会带来正面影响,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实施还需要企业对系统进行大量的改装,需要对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这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前期投入太大,在短期内又难以看见成效,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花费精力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上面。

(四)作业成本法提供的财务信息也不够详尽

作业成本法并不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详尽的财务信息,企业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从其他渠道获取信息。同时,作业成本法也难以为企业制定产品战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产品决策还涉及到市场供求、产品质量等诸多因素。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法一样,是对企业历史成本信息的反映,而并不能够反映未来的成本信息,这些都导致作业成本法在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方面存在缺陷。

三、加强作业成本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的对策

(一)构建作业成本法运用的企业内部环境

构建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内部环境,要从企业内部控制体制和管理制度的完善方面入手。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成本信息,但是,其信息搜集过程还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企业首先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以及管理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奠定制度基础;其次,企业管理层要从战略角度认识到作业成本法的意义,在全体员工中树立成本意识,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定期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评价,从而调动员工节约成本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另外,企业还要不断引入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应用ERP系统来实施作业成本法,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实施涉及的环节广,需要企业的全体员工参与,因此,作业成本法要想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配合,在企业内部树立良好的成本意识,营造浓厚的成本控制氛围。企业还要不断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方式让其掌握作业成本法的方法和流程,另外,还要加强其在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信息知识方面的学习,打造专业技术过硬,具备管理、金融和计算机信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三)科学选择应用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各方面条件不成熟的企业不能够盲目的应用作业成本法,而应该在企业现有的条件下,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特点作为基础,有条件的选择作业成本法,从而将作业成本法的效果发挥到极致。企业在作业成本法应用时,首先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要结合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经营特点,对成本动因进行分析,并对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流程进行设计。如果企业难以全面推广作业成本法,可以在一些具备条件的部门先行开展试点,并逐步扩展到整个企业。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同时实施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根据很多企业的实践来看,同时使用两种成本法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也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随着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的技术环境以及人员素质等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都为作业成本法的全面推广实施奠定了基础。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其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运用作业成本法还存在很多障碍,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企业应该构建作业成本法运用的企业内部环境,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科学选择应用作业成本法,为作业成本法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苑帅. 基于M公司ERP环境下标准作业成本控制与应用[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22)

[2]阳志琼.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应用的优越性及其缺陷分析[J].物流科技. 2010(11)

上一篇:现代化的财务管控手段在企业集团经营发展中的... 下一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及其防控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