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精彩

时间:2022-08-25 11:45:52

自主探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精彩

摘 要: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这是对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机械灌输式教学的根本摒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地位与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丰富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自主探究 教学应用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下的重要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学生的从属地位与被动状态,不再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探究为中心,更能体现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探究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可以说自主探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变得更加精彩有效。现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运用谈谈体会。

一、自主探究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涨

传统教学只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这样的学习只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厌倦情绪滋生,消极参与,个性受压抑,不仅不利于学习热情的激发,而且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采用自主探究性学习,不再是教师主演下学生的机械参与与被动接收,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这尤其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有更多自主的权利,有更多的自由,这样自然就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饱满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积极思考,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探究过程中。这样的学习不再是教师强制下的被动行为,而是基于自身饱满学习热情基础之上的主动行为,实现了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以往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条缕分析,教学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采用自主探究性学习,让教师由主角变为导演,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自然学得主动而积极。教师可以先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并配以悠扬动听的民族特色音乐,带给学生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将学生带入优美的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思考桂林的山与水有着什么样的特点。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文本的阅读中,展开自主探究性阅读。

二、自主探究下学生的思考思维更活跃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基础之上的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不再是教师细细咀嚼后将书本知识原封不动地单向传递给学生,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互动,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直接对话的过程。不再是教材写什么就记什么,带着教材走进学生,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自主探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机械记忆,而是主动探究;是学生展现个性、开发潜能的舞台,引导学生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这样学生在看到每一篇文章时,才不会以主题思想、段落大意等程序化的分析代替探究性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自主探究性学习中面对同一文章学生自然会产生许多不同的观点与见解,这些在传统教学中是不为教师所允许的,学生畏于教师的权威而不敢提出;在自主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民主的教学,学生自然能够积极发表见解,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进行不同思想的交汇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样才能在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达成共识,实现对文本的深刻解读,真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

三、自主探究下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丰富

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将对学科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才能使学习成为自身的自觉行为。通过自主探究,改变了以往学生的被动参与与机械接受,而是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在主动探究中享受智力角逐的乐趣,体会到创新的乐趣、发现的乐趣,学习荣誉感油然而生。这样更能强化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展开不懈而主动的探究。有效教学正是建立在学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基础之上。自主探究更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创造的乐趣,让学生成为发现者与探索者,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探究,让学生的探究更有动力,更有成效。尤其对于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语文学科来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重要。新课改下的语文学科不再是孤立而机械地学习字词句段,只重学科的工具性,更要发挥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能够深入地体会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情感等,这些都是需要经过思考后深刻体会而来的。自主探究不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才能经过内心的体会,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这样学生才能展开有感情的朗读,实现语文新课改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陶冶性情、提升情感,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心灵之旅。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如果只是教师的讲解,学生并不能体会到父子之爱,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而采用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展开积极的阅读、独立的思考、充分的交流,学生就可以将文本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点滴的细节与语言中体会到文中父亲的了不起;更能延伸到课外,联想到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细节,进而体会到父母对孩子发自内心的深沉的爱,这样更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增进学生与父母的情感,这才是成功的语文教学。

总之,自主探究下的语文学习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地位与学习方法,更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展开了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更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可以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刘慧.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思考与实践.新语文学习:教师,2011(2).

[2]叶秀燕.对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分析.中国校外教育,2012(28).

[3]严惠玲.给力探究,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

上一篇:汉语拼音教学之浅见 下一篇:提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