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

时间:2022-08-25 11:02:14

浅谈新课程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前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如果能想出好的导课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实施新课程近十年来,我每上一堂数学课都在思考如何导入新课,并得出了新课程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

一、温故导入法

温故导入法: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例如,在北师大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2节讲抛物线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以问题形式复习画函数图象有哪些步骤?学生回答出有三步骤:列表、描点、连线。然后我又问:如何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这样,学生就会根据画图象的三个步骤试探着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二、比较导入法

比较导入法:所谓比较,就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取类比的方法导入新课。有的可同类相比,有的可正反相比。例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3节讲分式的运算时,可以先从小学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则和加减法则为例进行类比来导入。

三、实践导入法

实践导入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参加某项实践活动来导入新课。例如,在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讲反比例函数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让学生动手实践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矩形。通过学生从自己实践操作中得出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矩形时长和宽两个量是反比,从而引出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四、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欲求其明了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善于结合所讲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把所要讲授的问题化为悬念。例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4节讲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一上课我就提了一个问题: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吗?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学生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五、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通过演示教具导入新课,可以增强直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节讲矩形时,我是这样做的:先在做好的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2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当平行四边形一个内角为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让学生观察此时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那4个内角呢?

六、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开头直接点入课题。例如,在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讲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时,可以直接导出定理的内容并写在黑板上,请学生写出该定理的已知和求证,老师分析证明的思路。

七、目的导入法

目的导入法:讲课前先把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向学生说清楚,以取得学生的配合。例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讲整式的运算时,我是这样导入本章的:小学我们学习了数的运算,大家都掌握得很好。进入初中,我们要学习式的运算,它是我们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重点的内容。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章整式的运算。

总之,新课程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

(作者单位 江西省贵溪市第四中学)

上一篇:物理实际应用题解法探讨 下一篇:多管齐下解答圆综合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