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科学小游戏中的有效行为策略

时间:2022-08-25 10:40:42

教师在科学小游戏中的有效行为策略

摘 要:科学小游戏是一种具有游戏性这一显著特征的幼儿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也是科学启蒙教育的一种形式。主要阐述科学小游戏中教师有效行为策略的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幼儿在科学小游戏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关键词:科学小游戏;有效行为;策略

教师应是科学小游戏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是教师在科学游戏中的重要职能。

一、有目的地提出问题――激发探索兴趣

科学小游戏之前,教师应该以提问的方式间接引导幼儿,提一些有关科学理论知识的问题,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他们积极运用已有的感知经验去独立思考,寻找答案。如果提出的问题孩子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也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代替孩子的思维,而应启发孩子的思路,在孩子感到困难的时候再帮他们一把。

科学区中发现毛毛(化名)手拿泥工板轻轻地在晃动,板上的陀螺花正在快速地转动着。我也拿了一块泥工板和陀螺花,问他:“毛毛,为什么我的陀螺花转不动呢?”他放下自己的泥工板,说:“我来!”我递给了他,他拿起泥工板同样轻轻地转动,可是这次的陀螺花丝毫不转动,他抓耳挠腮地说:“怎么回事儿?为什么你的陀螺花不转呢?”我拿过他的泥工板故意问:“你的泥工板怎么是湿的呀?”他说:“刚才我不小心把水给打翻了。”“我现在来试试陀螺花能不能转起来。”陀螺花在有水的泥工板上马上又开始转动起来了。“我的泥工板和你的泥工板有什么不一样呢?”毛毛说:“都是蓝色的,一样的呀!”我让他摸一摸,这时他发现了说:“我的泥工板上有水,你的没有。”于是我让他在干的泥工板上和湿的泥工板上再试试,这时他终于发现了:“陀螺花只有在有水的泥工板上才能转动。”“对了!陀螺花只有在水的帮助下才能转动起来。”“恩!”毛毛兴奋地叫其他小朋友也一起来玩陀螺花了。

今天毛毛在发现转动的陀螺花游戏时虽然是由于他的调皮(打翻了水),他进去收拾的时候发现陀螺花是转动的。但也正是他的无意才让我能有意识地去引导他发现水能帮助陀螺花转动的秘密。之后我就针对这一现象把原理简单地跟孩子们说了一下:“水的张力让质地光滑的陀螺花在接触到泥工板的瞬间就往一边漂移过去了。我们轻轻地摇晃陀螺花,陀螺花就很快地旋转起来。”我们老师就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帮助孩子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的秘密。

二、适时地加以指导――促进探索能力

在科学小游戏中,教师的态度和作用会直接影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因为教师是幼儿科学小游戏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环境的创设与材料投放来提高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幼儿能主动地投入科学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在科学游戏活动中通过直接影响、提问或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对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设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所以,教师只有发挥好这些作用,适时地给予幼儿鼓励、支持和帮助,才能增强幼儿动手操作和探究质疑的胆识和自信心,在科学小游戏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在科学区投放了拆开的手电筒,游戏开始后,就看见奎奎(化名)开始玩了起来,但只是拿起来电池和电筒看看。这时,我走过去先装了一遍并打开了手电筒,他开心地说:“灯亮了!”他就学着我的方法把电池装好,刚装好他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开关,灯亮了,他很开心。这时,我故意把电池装反,然后说:“咦?为什么这个灯不亮呢?”他马上拿过去开了开关,发现不亮。这时,子轩(化名)看见了,也加入了装电池的队伍,她把另外一个手电筒也装好了,开关一开,亮了!奎奎看见了,急忙说:“肯定是我的电池和你换了一下!”他让子轩把电池拿出来换一下,又装上了,可还是不行,可子轩的又亮了,我说:“看来不是电池的问题哦!子轩,你把你电筒里的电池倒出来看看是怎么装的?”子轩倒出来后,两个孩子仔细地看了看,奎奎说:“哦,我知道了,她的红的都朝上的!”接着,奎奎也学着子轩装了电池,果然,又亮了。“那为什么刚才那个不亮呢?”他赶紧拆下来看电池,他说:“这两个连在一起要不一样才行!”他边说边把另一个电池换了一下,再一开开关,灯亮了。我赶紧表扬他:“你真棒!发现了装电池的秘密!”接着,他又说:“是要红色和黑色的碰在一起才能亮,一样的是不亮的!”

这次手电筒的投放,我并没有在全班孩子面前介绍,而是偷偷地放在了科学区,想观察这样的东西能引起哪位孩子的好奇心并能尝试探索的。而奎奎是第一个发现的,可以看出他是个好奇心强的孩子,对于自己平时接触少的东西也愿意主动探索,探索欲望也是较强的,不过,他的探索不持久,在他就要放弃的时候,教师及时介入,帮助他一起探索,并故意制造一点“麻烦”,寻求更深层次的探索。

三、概括地总结归纳――巩固科学知识

在科学小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幼儿总结游戏活动中的做法,思考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从别人的做法中得到启示。

游戏时间,突然梦轩(化名)拿着手里的针筒对我说:“老师我给你打针吧!”然后她就拿着手中的针筒假装在我手臂上打了一针。我说:“你知道为什么针筒能把药注射进我们的身体里面吗?”梦轩想了想说:“因为这个可以把针筒里的药推进去。”我把梦轩的针筒头用一个塑料套封住后让梦轩再次尝试拉动针筒的助推器,她试了下说拉不动。我说:“为什么现在拉不动了呢?”她摇了摇头。于是我提示她:“我们生活中的空气是无处不在的,针筒的口子被堵住了,外面的空气就进不去了,所以拉不动了。”最后我说:“所以我们打针前必须要把套子拿掉,这样才能把药水吸到针管里面,对吧!”

虽然针筒被放在了科学区里,但是一开始梦轩还只是拿着针筒玩打针游戏。于是我便引导幼儿思考针筒的神奇之处。让她在玩的过程中慢慢发现针筒身上的秘密。在被我问道“为什么现在拉不动了”时,她回答是有困难的,于是我先引导她想想生活中的空气是无处不在的,最后再进行针筒拉不动的解释与概括。最后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口子被堵住了,外面的空气进不去”的结论。看来作为大班的孩子,在教师的帮助下已经有了一定的发现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最后加上教师的概括总结,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有关针筒装药水必须要有空气进入才能完成的知识。

在科学小游戏中的组织中,教师有了以上几个有效行为的策略作为参照,就可能较好地使每一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索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

参考文献:

吴慧玲,吴伟,韩志耕.游戏教育中一种有效的学生行为控制机制[J].中国电化教育,2008.

上一篇: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殊性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语文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