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态价值观培养

时间:2022-08-25 09:48:07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态价值观培养

摘要:语文作为汉语文化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学知识与生态文化精神。充分挖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知识和生态文化精神,引导学生进行生态认知,培养学生形成生态价值观,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价值观

一、初中语文培养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初中语文培养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宏观目标使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在这些观念的引导下促使学生关注所生存的环境,使他们主动了解并且亲近自然万物,在进一步的亲近中认识到自然万物相生相息的统一关系,从而渐渐使学生在自我引导的生活中形成节省、节制、关爱、无私、简朴、宽容的品格,最终达到对自然万物的终极关怀。

(一)培养生命敬畏观

敬畏生命的思想启蒙于佛教,佛教对大自然的态度是谦卑的、是道义的,强调以其行善的每一个实践以契合大自然的存在。这种敬畏是以一种尊重而珍惜的态度对待生命,“敬”包含着对生命的尊重,“畏”是一种珍惜而小心的态度。生命敬畏观是一种尊重自然界中一切生命体,关怀地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它是一种珍爱生命的体现,它倡导人类要有节制地利用自然界的一切存在体,对一切生命体抱以关怀的态度,在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下实现一切事物的最高价值。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敬畏生命观的启发,需要教师通过教学中的生命感悟与启发使学生内化为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使学生汲取敬畏生命的精神力量,通过自我体验使敬畏生命之情进入内心,使学生接受敬畏生命的态度,需要靠语文课的生命教育使学生受到关怀、热爱生命精神的洗礼,从而使学生达向对生命的敬畏。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使学生在生命的感悟中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使学生领悟生命的脆弱与伟大,珍爱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也只有在这种关爱下,人与自然才能融为一体。

(二)培养可持续生存观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生态的可持续性观念。培养学生的可持续生存观,要使学生具备生态的可持续性意识,教育学生以可持续生存的态度和行为规范处理周围的事物,使学生在文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精神的学习中,认知到自然生态环境中所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来之不易,感悟资源的有限、生命的珍贵、环境的脆弱。以此激发他们节用资源、敬畏生命、爱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怀,在维系它们之间的共生互生关系中实现自然万物的可持续生存。人类提供一个有利的生存环境,对生态利益的认可是人类维护整体生态环境的直接动力,更是学生形成生态价值观的利益基础,利益是导向学生行使生态价值观实践活动的直接动力。要培养学生的生态利益观,需要教师在语文人类历史与文化的教育中使学生认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对所有生命的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生态利益观时,应该充分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自然生态系统的文章,并且结合现实生活中过度利用资源的实例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事件展开探讨,以此启发学生保护与节用环境与资源,对学生展开生态利益思想的教育,使学生意识到自然生态环境与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与资源的责任意识。

二、初中语文培养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基本思路

(一)挖掘语文教材生态价值观素材

新课标作为语文教学的指导方向有力地表明了培养生态价值观的必要性,而教材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对生态价值观的培养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它直接影响了生态价值观形成的内容与方式。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中介,它不仅浓缩了课标中的课程目的,体现了编者的语文教学观念,也是教师拓展教学内容的基础,学生生态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的许多单元标题都是生态文化精神的体现。如人类友爱、热爱自然、感悟人生、宽容理解、保护动物、关爱生命等。一篇文章就是一座通向生活的桥梁,这些专题名称本身就突出了生态价值观教育。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按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板块组织单元,适当兼顾文体开发,相关生态价值观教育资源在整个教育环境中,学生接触的不只是课堂中的知识。同时,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形成不仅受校园生态文化的熏陶,还受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的形成。可以通过建设校园生态文化,陶冶学生生态价值观情怀。

(二)巧妙利用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生态价值观

现实生活是对人类现实生活状况的描述,它是人类当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即将成为历史的事实。每个人总是关注现实生活的问题,关注此刻的生存状况,这关系到人们此刻的生活品质与未来的发展。现实事件的此在性与紧迫性使得运用现实事件对学生展开生态价值观的培养具有现实有效地促进作用,并且能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播一些有关社会生活或自然状况的信息,使学生了解现实境况。

(三)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培养生态价值观

生活经历是指人在过去以及此在的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感。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的过程,在教学中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易使学生得到切实的感受,在生活经历的反思中产生生态认知,这对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具有直接的影响。每个人总是对自己亲身经历之事印象深刻而持久,过去的经历同时还影响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我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第一次亲身接触农村的自然生态景观时的好奇和兴奋,他们会感到自然环境的清新、动物的温和、植物的奇特,由此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的关注。

三、结语

初中语文课程始终是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载体,生态价值观的教育素材与思想因子都以不同的内容载体出现于其中,经过语文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多次整合,对于初中语文生态价值观教育而言,要充分挖掘出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生态知识和生态伦理思想,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并且结合当下社会的现实需要,创造出不忘人类生存基础、爱人爱物、节检善良的生态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汪云花.高中古诗文教学与中学生价值观建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

[2]何乔.生态价值观的确立及建设途径[J].安徽决策咨询,2003(12).

[3]温琴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达成[J].教育科研论坛,2008(12).

上一篇: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地理教学 下一篇: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