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期逆向选择效应给中国港口的启示

时间:2022-08-25 08:27:09

后金融危机时期逆向选择效应给中国港口的启示

[摘 要]本文梳理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港口的发展情况,以逆向选择的视角分析全球港口发展的内在动力,总结航运业在不同经济体中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分析指出,当下中国吞吐量快速增长是由客户的逆向选择造成的,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增长动力,应当提升中国港口吞吐能力和作业效率以应对当前急剧增长的需求,而非盲目扩建港口。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港口;逆向选择

[中图分类号]U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124-02

1 引 言

自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发展至欧洲债务危机以来,能源危机、全球债务危机逐步显现,世界经济处于低迷时期。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消费能力急剧萎缩;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加大,国际航运市场格局突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兴经济体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50%,已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大推动力。

2 经济学背景下的港口贸易逆向选择理论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交易的各方都拥有对方所不知道的私人信息,或者说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得多一些。信息不对称在现实中是客观存在的,是市场交易的一种客观的信息环境。1970年乔治・阿克洛夫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出现的市场失灵,最终导致“劣胜优汰”的现象称之为逆向选择[1]。

逆向选择是信息不对称的一个基本类型,是一个隐藏信息的问题。阿克洛夫进一步论证指出,买卖双方都希望在交易中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由于掌握信息的差异,必然造成决策依据的差异;简言之就是买方在不了解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会选择低价格产品,从而使得均衡结果表现为高质量的商品退出市场,低质量的商品留在市场,而买者只能买到低质量产品,所以说,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逆向选择的根源[2]。阿克洛夫通过对三种不同形态的信息产品市场的研究得出:在不对称信息下,逆向选择的影响程度和市场存在范围,依赖于产品质量的分布和买卖双方对产品评价的差异程度[3]。

逆向选择效应理论不仅应用在经济学领域,在其他领域里也得到广泛应用。朱凯斌等从逆向效应的角度分析企业激励机制的改进,完善企业管理体制[4]。逆向选择效应也被广泛应用于传播学、生产要素管理、国际贸易风险评估等领域。但是还没有人从逆向选择的视角分析港口行为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本质。

3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港口发展情况

3.1 发达经济体港口发展现状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直接导致了海运量的减少,从2008年开始,国际航运市场从景气周期进入下行周期。近年来发达经济体的港口吞吐量如图1所示。

金融危机对发达经济体港口的影响巨大,2009年吞吐量均急剧下滑触底后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乏力。2011年以后,发达经济体的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增长率均低于新兴经济体国家。2012年受累于全球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国际贸易量、海运量增速持续下调,全球港口生产经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球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不足5%,欧洲港口甚至趋于零增长边缘。

3.2 新兴经济体港口发展现状

2009年以中国、马来西亚和韩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作为亚洲的重要门户,其港口经济在2008―2009年间经历短暂的低迷后迅速反弹。由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潜力的推动,各国经济迅速复苏表现出顽强的经济增长动力,同时也带动各国港口吞吐量的持续增长。近年来亚洲地区主要新兴经济体的港口吞吐量如图2所示。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造成了全球集装箱港口的大洗牌。发达经济体港口配套服务设施和水平等远优于新兴经济体,但是金融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港口却逆势增长。新兴经济体港口费用低廉是影响港口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备注:图1、图2均是以世界排名前20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为汇总依据。考虑到结果的准确性,两图中虽然某些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在某几年未能进入世界前20,但在统计的时候均有将数据涵盖在内,以确保每一年统计的港口数目和名称都是一致的。

4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港口发展现状

4.1 门类齐全

各种与港口相关的服务产业都具备基本的服务门类。港口服务是一个完整的口岸系统,围绕港口周围的铁路、海关、海事、进出口检验检疫、边检等行政部门都设有办事机构,为船舶和货物办理相关手续提供了便利。各种外轮供应企业能够较高质量地为中外靠泊船舶提供各类所需的生活资料,另外港口周围一般都设有一大批中外货代、船代公司以及中国船舶燃料供应公司、海事法院、国内外银行、保险公司等,为我国港口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2 通关绩效高

为了增强港口的竞争力,我国主要的一些港口实行“大通关”工程,货物通关时间大幅缩短,基本实现了“海运一般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不超过24小时,保税区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不超过8小时,空运进口IT产品及相关材料通关时间不超过4小时”的目标。

4.3 港口物流发展迅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很多知名的物流公司进驻我国一些主要港口,近几年我国港口物流发展迅速。

4.4 港口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我国主要港口各职能部门都建立了电子服务系统,如海关的电子报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电子报检等网络。随着港口EDI系统的应用发展,港口信息系统的建设朝着港口综合电子信息平台的方向发展,利用统一的信息平台,完成各种信息披露和网上报关、网上交易等活动。

5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港口发展规律探析

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各国港口经济复苏缓慢。后金融危机造成发达经济体港口萎缩,新兴经济体港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经济体的消费能力萎缩和东南亚地区高通胀率是最主要原因。从北美到西欧,从金融海啸到债务危机、汇率危机、信贷危机,欧美传统消费市场在金融海啸后爆发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直接导致市场消费能力急剧萎缩[5]。世界经济环境的转变导致西方世界改变国际采购策略。航运业受运量增长乏力及运力突增的双重影响,运价长期低位徘徊。低运价进一步抑制了发达地区港口经济的复苏。高昂的劳动成本和作业成本迫使航运公司将业务转向新兴经济体的港口。因此,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东南亚和南美等新兴经济体港口普遍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各国的经济形势也在较短时间得到恢复。

尽管美元区经济开始止跌,但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美国政府为降低成本开始考虑将采购重点转向邻近的墨西哥和巴西,推动美洲南部港口在危机中逆势增长。美元快速贬值拖累欧元,欧盟各国政治局势、社会经济危机重重,国际政治环境的不稳定性进一步抑制了欧洲和中东地区港口经济的恢复[6]。此外,北非各国,如埃及、叙利亚、利比亚内战带来的社会动荡,很大程度上影响地中海和西欧国家的贸易。欧洲和美洲两个主要贸易市场的持续低迷为亚洲港口发展带来新契机。

6 世界航运逆向选择效应给中国港口的启示

6.1 提高泊位等级,提升港口吞吐能力

由于我国港口的增长是逆向选择的结果,所以要警惕增长的不真实性和阶段性。也就是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消退,新的经济格局形成之后,中国港口吞吐量的市场份额必然会有所回落。鉴于港口高昂的沉没成本,大规模扩建港口显然是不明智的举措。应该在条件适宜的港口提升泊位吨位等级及适当的增加作业码头个数,提升港口的吞吐能力。

6.2 升级港口综合水平,提高作业效率

中国港口正在失去低成本优势,那么大力提升中国港口的软实力,以科学和技术作为新一代港口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国港口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推进港口物联网进程,应用RFID等射频技术为到港货物和船只提供全面化、高效化、科技化的包括金融、流通加工、贸易等服务在内的一整套港口配套服务。充分利用中国的内河航运系统和铁路系统,形成港口、铁路、公路和联合运输服务的无缝式衔接,提供高效快捷的集疏运系统[7]。

此外,中国港口还应顺应中国内河航运发展趋势,调整业务结构开辟内河航运服务[8];推进港口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环境友好型港口经济。

参考文献:

[1][美]乔治・阿克洛夫.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和市场机制[M].1970.

[2][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靖继鹏.信息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70.

[4]朱凯斌,刘美玲.激励机制缺陷所致的逆向效应[J].中国培训,2006(5):35.

[5]高秋颖.后危机时代中国航运企业竞争力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1,26(2):15-17.

[6]郑联盛.2012,新兴经济体无法独善其身[J].世界知识,2012(4):38-39.

[7]于汝民.港口企业面向后危机时代的战略选择[J].中国港口,2009(11):6-9+18.

[8]侯剑.国际航运中心与港口经济的关系[J].水运管理,2011,33(3):20-22.

上一篇:关于重庆市工业节能途径的思考与建议 下一篇:浅议战略导向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