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益广告的情感互动

时间:2022-08-25 08:25:53

浅谈公益广告的情感互动

摘 要:现代社会公益广告十分重视情感诉求和情感互动。公益广告的内容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作品真诚表达的情感使广告受众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把情感作为切入点,可以丰富艺术形式,唤起观者的联想或回忆,达到与观众情感上的互动,完成对公益信息的认识和理解,从内心深处达到对公益观念的认同。

关键词:公益广告;情感互动;公益观念认同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80-01

2013年3月,央视播出了一则公益广告《关爱老人――打包篇》,广告中的文字内容是“爸爸的记忆力越来越差,忘记了很多事情,甚至认不出儿子,也不知道家在哪里。儿子带他外出吃饭,盘子剩下两个饺子,爸爸竟然直接用手抓起饺子放进口袋。儿子愣住了,爸爸说:我儿子最爱吃这个了。”这段公益广告是央视专门打造的《关爱老人》系列公益广告的其中一篇《打包篇》,短片由香港著名广告导演侯仲贤执导,以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孝”为主题,讲述了一份埋在父亲心底的对儿子的爱。

这则公益广告短片堪称情感类公益广告的经典之作。它以人文情感为基础,无论从艺术表达形式、创作艺术构思、还是在其宣传方法上都十分注重情感沟通,把人的情感诉求作为公益广告创意的主线,追求个体与受众思想沟通,以达到情感互动的最佳效果。把握运用公益广告的情感规律和原则,越来越受到广告研究和创作人员的关注。

一、温情感染,真诚表达情感

现代社会公益广告十分重视情感诉求和情感互动。情感诉求形式的特点是:感动、感化、感染力强,通过作品真诚表达的情感使广告受众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如果能让公益思想观念依附在易被感知的情感之上,就能触动心灵、改变态度,从内心深处达到对公益观念的认同,就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并进一步内化到自己的言行中。成功的公益广告往往直指心灵,使受众内心产生触动。关爱老人、弱势群体等爱心题材的公益广告多使用温情感染的手法,以温馨、温暖的画面和文字表达主题。

《打包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有一天中午,儿子带着父亲去外面吃饭,盘子中剩下了两个饺子,当着一桌子亲朋好友的面,爸爸居然直接用手抓起饺子放进口袋。儿子看到,立刻抓住了爸爸的手,又羞又急地问:“爸,你干嘛?”这时,已经说不清楚话的父亲却吃力地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他最爱吃饺子。”爸爸的回答让儿子愣住了,原本以为爸爸已经忘记了一切,可是却从未忘记对儿子的爱。据报道,《打包篇》一经播出,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不少名人学者看到后也大受感动,在自己的微博分享了这段感人的父爱故事。不少网友看完之后纷纷表示“被深深地感动到了”,并将其称为“催泪弹”。一些父母在外地的同事,专门给父母打了电话说“我爱你们”,他们怕现在不说,以后就没机会了。不难看出《打包篇》没有空洞的说教,却能引起了观者的共鸣,广告的制作团队与观众进行了完美的情感沟通、交流和互动。

二、贴近生活,关心社会热点问题

公益广告的内容要贴近群众的实际,贴近生活。要贴近群众,就必须了解群众,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的欲望和需求,走进他们的生活。在不同时期,人们关注的重心是不同的,公益广告要与当下热点现象相结合,要有明确的针对性,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人们熟悉的题材,平中见奇,以平等的姿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人们在共通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观念。前不久,央视发起了一项“为痴呆正名”的网络投票活动,有超过百万人参加了投票,老人患阿尔兹海默症成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央视台《打包篇》的反复播出,对取消“老年痴呆症”这样的歧视性称呼,呼换关爱我们的父亲母亲起到良好的公益宣传作用。其实央视台《打包篇》的创作题材来源于导演唐睿的同事杨先生和父亲之间的真实故事。著名导演唐睿接到央视公益广告的拍摄邀请之后,唐睿和同事马上召开了会议,在到“孝”这个主题时,他的同事杨先生情不自禁地向同事们说起了自己的父亲。杨先生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经常看着儿子问“你是谁”,甚至会因为不认识儿子而把杨先生拒之门外。但是,一次聚会上,父亲却把几个饺子放进了口袋里,想要把饺子拿回家给儿子吃。当杨先生说完父亲的故事,与会的几个同事被深深地打动了,甚至还有人哭了出来。由此可见,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让人流泪分享亲情。

三、民族文化是公益广告情感表达的源泉

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底蕴和情感,使公益广告更增添了丰富的文化气息和亲和力、感染力。尊敬师长、爱国爱民、谦虚礼貌、刻苦学习、尊老爱幼这些中华民族美德是公益广告宣传主要内容。“百善孝为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古语传诵至今。这些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影响和左右着这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和艺术实践。央视台《打包篇》以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孝”为主题,以情感诉求的方式给予紧张生活的人们以人情的温暖和精神的慰籍,呼唤沉积在社会文化深处的民族情结和精神需求。

综上所述,公益广告最终的说服力取决于作品创意与艺术感染力,取决于理性的公益信息与感性形式表现之间的融合,取决于人们与公益广告情感上的互动和沟通。情感最容易被人感知和留有印象,把情感作为切入点,可以丰富艺术形式,唤起观者的联想或回忆,达到与观众情感上的互动,完成对公益信息的认识和理解,从内心深处达到对公益观念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潘泽宏.公益广告导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杜士英.视觉传达设计原理[J].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2.

[3]张莉.公益广告的情感诉求[J].青年记者,2006.24期.

上一篇:独立学院音乐教学有效性实施路径 下一篇:对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技法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