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教育工作中的方法与措施

时间:2022-08-25 06:35:12

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教育工作中的方法与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高职院校毕业生因为具备较强的技能素质,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肯定。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特殊的培养目标及落后的招生批次,决定其学生具有独特的思想状况,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生源的质量与以往相比也有所降低,许多高职院校仍然在以培养“打工族”的模式来培养学生,仅仅重视技能培训而忽视了思想教育。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候经常说:“先成人,再成才”,成才很重要,而育人更是重中之重,辅导员的首要职责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当今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较强。所以,在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提倡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院学生思想状况、性格特点和技能基础,提出对学生思政教育方式方法的意见和措施,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一、高职学生特点

目前,我院的汽车工程系生源主要有二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普通高中生(统招生);二是通过文化课笔试和技能考试自主招收的职高生、中专生(单招生)。笔者有幸同时担任这两类学生的专职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明显发现两类学生在思想状况,技能基础等处的区别。其中,第一类生源经过高考前的系统学习,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但自控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目标涣散、竞争意识不强、缺乏社会经历而导致没有危机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第二类生源在中职阶段有一定的技能基础,甚至许多学生已有在企业中的工作经历,实际动手能力强,并且有较强的危机感,竞争意识。但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较普遍地存在着学习方法不当问题,只愿意参加技能培训,轻视文化课,导致许多单招生由于文化基础课跟不上,普遍存在挂科现象,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生源多元化,学生组成复杂、层次不齐、录取分数不高、理论知识基础相薄弱等现状,给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了高职阶段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而且这两类学生学生存在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对学校、学习的抵触情绪比较严重。当然这是青年学生的共同特点,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这种表现尤为突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由于大众对高职院校的偏见,不少学生内心不愿就读,但最后迫于形势与压力又不得不读,带着情绪入学后,态度消极,抵触心理严重。加之有些学生来到学校后发现与想象中的高校有一定差距。理想和现实的距离使他们失望至极,对学校、教师缺乏应有的信任,辅导员的工作一旦出现失误和偏差,他们就会对其全盘否定。

其次,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和无情的“优胜劣汰”,使高职生感到巨大的压力。而高职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对自己没有信心,精神萎靡不振,缺乏奋斗目标,学习缺乏动力,厌学情绪比较严重。

再次,很多高职生在中学曾被认为是“差生”,得不到肯定和认同,甚至常被老师、同学和家长否定、误解。使得他们对老师具有对立情绪。久而久之导致他们自卑、易激动、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少数学生甚至存在心理障碍、错误思想和不良的行为习惯。进入大学后,面对老师的教导,他们常常持有厌烦、逆反的心理。

李路: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教育工作中的方法与措施但是通过平日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及对我自己所带的200余名统招和单招学生进行的跟踪调查,我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也存在不少个性、能力方面的“优势”:

1.基础知识薄弱但个性十足,有特长。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自我约束力差,但是也有自主性强的优点。如能结合学生实际树立起有效可行的目标,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就会开创出很好的未来。更是有不少学生在艺术、技艺、操作上各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学校举办的各种文娱活动以及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2.实际动手操作兴趣高能力强。我系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单招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许多学生对文化课比较抵触,但是实操课的积极性与热情却非常高。

3.正确评价自我。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能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所以在求职与生活的目标选择上比较实际,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与生存能力。只要有机会,哪怕起点低,他们也会踏踏实地认真去做;只要能发展,他们会不失时机地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取得成就。相比较许多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所普遍出现的“眼高手低”的现象,高职学生在这一点上做的要好得多[1]。

二、辅导员在学生教育中的方法与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最关键的问题是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过去的“老师拥有绝对权威”中走出来,确立辅导员对学生应当平等和服务的观念。其次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形千差万别,所以对学生的成材目标定位必须区分为多种类型。贯彻执行“因材施教”的思路,使广大学生在“高等职业教育”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个体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差异转化为专业技能、专业方向的侧重点的区别。鉴于此,我们应着重从这样几方面开展工作:

1.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在这种形势下,应加强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帮助他们认准前进方向。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组织以及文体活动,并给出合理的评价要求,消极情绪是在某种愿望不能满足或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产生的。因此,辅导员要对高职生进行恰当的要求。要求过高,超出学生能力所及,会使学生遭受挫折;评价和要求过低,学生太容易达到,使学生失去开发潜能的机会。辅导员应当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确定对每个学生相对合理的要求,并给予学生热情的鼓励的赞扬,树立学生充分的自信,摆脱自卑,让学生得到自我认同[2]。

2.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摆脱“老师具有绝对权威”的陈旧思想,坚持班级民主、平等的原则。基于现在的大学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心理,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与性格进行管理,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对“问题学生”采取单独谈心交流的方式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切忌“一次谈话多个学生”的情况,如果对学生管理过紧,反而会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应当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多给他们提供一些机会,尽早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3.加强心理辅导。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在学生自愿和隐私权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加强心理辅导活动,恢复和保持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三方面的立体式辅导,解决学生在认知、情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排除烦恼;促使学生了解自我、重建认知、恢复自信、挖掘潜能,提高心理发展水平。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笔者在带领学生外出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读书的功利性很重。很多学生在实习单位因为工作辛苦,待遇不好,生活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在参加实习后很短的时间内不辞而别,而坚持下来的学生却能获得非常多的升迁机会以及宝贵的工作经验。这都是在校期间忽视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因而我们在肯定学生学习技能成才的同时,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磨练意志,并让他们客观的认识世界。

5.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仍然片面强调职业岗位的针对性,使得教学成为一个模板,学习内容让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良”,学生失去学习动力。因此,我们应当设立“第二课堂”,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大公选课、专业选修课的比重,落实学分制度,由系部牵头、辅导员组织各类社会活动及社会实践。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塑造和完善自己[3]。

6.针对学生个人特点,对学生分档、分层次的管理。这并不是有些辅导员简单的将学生分为“好学生”、“坏学生”的方式,笔者根据学生大一入学时调查了解学生个人的特点,对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个学生成长档案,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技能特长、学习热情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同时辅导员与系部的就业指导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等专业人士为学生制定一份生涯规划,帮助他们分别量身定做合适自己的奋斗目标、学习目标,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出现“炒大锅菜”、“模式化”的教育方式,抹杀学生的个性,这才是高职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因材施教”最关键的因素也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周亚婷.把握高职学生特点 提高辅导员管理水平[J]. 科技信息,2012(20):248.

[2] 陈娟.浅议高职辅导员工作的创新[J].都市家教, 2012(7):266.

[3] 马小刚.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内江科技,2009(4):21.

上一篇:基于PRO/E两侧不对称部位筋造型的探讨 下一篇: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与高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