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与高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10-23 11:03:42

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与高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

1传统办馆模式面临诸多挑战

1.1网络环境的挑战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读者阅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传统办馆模式与理念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这种挑战来自技术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阅读方式与习惯。传统纸质文献办馆模式受到挑战,纸质文献借阅量急剧下降。据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纸质文献阅读调查统计, 2007-2010年图书馆纸质文献借阅量与利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馆藏纸质文献为28.76万册,借阅量13.22万册,利用率近46%,2010年馆藏纸质文献43.82万册,而借阅量下降到6.14万册,馆藏纸质文献利用率仅为14% [1] ,这其中还不含招生规模扩大,学生增加的因素。这类现象与各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筑规模扩大、阅览座位增加,纸质文献增加,而读者锐减形成极大的反差。扩大图书馆建筑面积,增加阅览座位,主要是为读者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纸质资源,但良好的愿望并不能引领读者的阅读趋势,值得深思。

1.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采取边学习边实习实训,融教学做为一体,重视实验实习实训三个环节,专业设置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出发点,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建立相关专业支撑的专业群,课程设置是以符合岗位群需要并能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标准,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双师型”,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取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特别是推行教学与实习时间比例为2:1或1:1。这种变化一是强化强化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文献,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充实知识,自学成才;二是重视技能教育,为学生考证考级提供更多文献;三是应用性的手册类别等,以便实习实训参考。这就要求图书馆办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为重点,服务区域由到馆服务扩大到校外实习甚至服务到学生家庭,这些都对传统办馆理念和资源建设模式提出了挑战与新要求。

2数字信息资源的优越性影响读者阅读习惯发生变化

信息技术和各种通讯设备的运用,以及互联网普及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阅读环境,越来越多的青年读者开始利用电脑、手机和网络移动终端设备阅读知识,索取信息,如今各种智能手机和移动阅读工具遍地开花,数字化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据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人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由第七次调查的24.6%增加到第八次调查结果的32.8%,其中手机阅读增加了8.9%,在线阅读增加了1.4%,电子阅读器由1.3增加到3.9%[2],在各种阅读工具中,手机阅读遥遥领先。第九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0年(第八次)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呈较快增长势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电子书阅读率为16.8%,电子报纸和电子期刊的阅读率分别为8.2%和5.9%;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接触率为38.6%,比2010年的32.8%上升了5.8%,增长率为17.7%[3]。2011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1.42本。另据理我国工信部2012年公布显示,我国手机用户己达9.97亿户.截止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己达5.38亿人[4],充分证明网络的普及和影响力。由此可见数字化阅读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阅读的主要特点,一是便捷化、读者可以通过相关搜索快速获得所需信息,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所需阅读,节省了搜寻时间和成本效益,提高了阅读效率;二是阅读时间的片段化。在工作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人们很难抽出一些时间专门阅读,而利用手机和电子阅读器的阅读方式,可以将一些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阅读时间的片段性使人们能充分利用片段时间获取信息,从而满足人们在不同环境下阅读的需求,如今在交通车上、行路中、以及各种场合,随时都能看到人们利用各种工具在阅读。三是浅阅读性,也叫休闲阅读、快餐式阅读、浏览阅读,这种阅读具有随意性。能够及时广泛了解各种消息。

卢十平,柳较乾,王小华: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与高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 3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路

依据网络环境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应是,围绕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电子文献的优势,以人才综合素质教育文献为先导,以技能资格文献为支撑,采取两种类型文献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分配经费比例,突出重点专业学科文献,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建立符合本校特色,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

3.1适应阅读变化,转变资源建设理念,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

信息传播媒介多样化导致数千年来以传统纸质文献为主导的阅读方式受以冲击,人们的阅读方式与信息获取渠道转向的多样化,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不争的事实。面对阅读方式的变化,图书馆要主动迎接挑战,适应人们的阅读需要,以读者需求为中心,改变传统的资源建设理念,变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应用性和实用性。一是变资源唯我独尊为信息资源多渠道多途径,资源获取快速便捷随时随地的观念,认真分析研究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优势与互补性,研究广大师生读者的文献需求与层级,做到资源建设的针对性;二是纸质资源重点保障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需要,健全学生人格,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素质才能得以较快的提高,电子资源用以提高综合保障率,重点保障教师所需,因为电子资源具有价格低廉,同时具有众多优越性;三是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除学生在教室、宿舍能方便利用图书馆资源外,图书馆内增加上网的有线接口,并做到馆内无线上网的全覆盖,改善办馆条件,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全方位的阅读环境。

3.2围绕工学结合,以综合素质与技能文献为收集重点,突出实用性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中懂管理、懂技术、能生产的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突出应用性。人才培养过程边学习边工作的模式,学习与实践(实训)交替进行。打破了过去重视理论学习,重视学科建设的传统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对文献资源需要与学科性理论性人才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区别。从工学结合的特点分析,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建设应以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与技能性文献为重点。从本馆近期对学生借阅情况调查统计,读者阅读率较多的书是文学艺术类,占38.62%,其次是社科其它类别,占35.63%,英语、技能考证等相关图书比率为10.07%,专业图书所占比率为31.53%.由于多项选择,有的学生兴趣广泛,同时选几项,但说明学生十分重视综合文化素质与人格方面的图书, 由于高职教育教改中要求理论够用,重在技能培养,所以在专业方面学生关注考证和技能图书。因此图书馆要加强电脑操作、常用软件和考证方面图书与数据库的采购,增强文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考试题库等。

3.3合理分配经费,两种资源协调发展,适应校园网络环境的变化

高职院校文献经费投入较少,对此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争取更多的经费,另一方面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最需要的地方。合理使用经费,根据学校的网络环境,合理分配经费比例,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是图书馆充分考虑的问题之一。但从经费分配比例看,目前仍以纸质文献为主,电子文献为辅的投入比例为宜,因为数字文献等价格相对较低,并且随看着时间的推移,所花经费更少。而从使用情况分析,由于图书馆办馆条件的改善,阅览化趋势明显,学生喜欢阅读新书刊和利用图书馆环境进行学习和深造。在加大数字资源的同时要加强资源的宣传与使用培训,提高数字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慎重选择商家和数据库,最好选择信誉度高,年加工出版量大,可按学科或出版年、具体书名作者选择具体文献,以增强馆藏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近年纸质资源使用情况来看,由于网络的普及,纸质期刊主要阅读对象由教师转身学生。因此纸质期刊资源建设应以学生学业为主,突出大众阅读和科普性的比例,以满足广大学生阅读的需求。因此高职图书馆纸质文献以综合素质提高和学习知识为主,用数字资源保障教师教学和科研需求。从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定位分析,资源保障为学习级,重点为教学服务。非特色专业不追求收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求专业学习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衡量高职馆的文献收藏质量,要以利用率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标准,而不应以馆藏文献内容深度和何种版本为依据。

3.4建立本校特色专业资源保障体系,开发特色资源数据库,提升服务质量

在文献资源社会化,资源传播多渠道多样化的今天,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依靠特色资源的带动和支撑。因此建立本校特色专业资源保障体系,就成为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一是将学校长线和重点专业作为资源建设的特色与重点,在经费和人力资源方面予以保障,用以支撑相关专业群文献资源,二是开发本校特色专业数据库。特色资源数据库是把各数据库和馆藏纸质文献以及网上本校特色专业或重点专业中的数据进行有机整合,规范处理,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并能不断更新。特色资源是资源保障体系的重点和支撑,也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三是在保障特色资源建设的同时,加强相关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组成以特色资源为支撑,相关专业为依托,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共享资源与网络资源相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3.5 共建共享,强化资源保障,建立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现代社会一方面传播媒介多途径、传播方式多样化、文献出版量大,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无力收集全部文献,更何况经费十分有限的高职图书馆,另一方面读者需求面宽,需求层次多样,需求时效性强,一个馆的资源保障体系无法满足读者所需,只有众多图书馆联合并形成整体,才能满足读者需求。因此高职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地区与系统共建共享行列,强化资源保障,建立以本馆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为主,以共享资源与网上资源为辅的资源保障体系。一是积极加入系统集团购买,购买本校教学需要的数据库,节约采购经费[5];二是加强图书馆联盟建设,尽快加入并使用联盟图书馆资源,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共享CALIS资源,进一步加强与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联系,并开发建设好特色数据库,以共建共享方式提供服务;三是建设好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把可使用的资源整合到图书馆网页中,让读者能看得见查得到,共享资源服务。同时要广泛开展数字资源利用培训,提高各种资源利用率,增强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办馆水平。

[参考文献]

[1] 华奇.网络环境下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及高职院校文献资源建设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基础2012(06)7576.

[2] 第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http://.cn/news/c/20100420/1007268361.shtml.

[3] 第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十大结论”[EB/OL].http:///cul/2011/0422/2992686.shtml.

[4] 工信部:中国手机用户突破10亿.http://cn.engadget.

com/2012/03/31/chinaofficiallytopsonebillionmobile

subscribers/.

[5] 赵俊颜.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2(02):33.

上一篇: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教育工作中的方法与措施 下一篇:单自由度强迫振动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