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之美的鉴赏

时间:2022-08-25 05:45:45

浅谈古诗词之美的鉴赏

【摘要】中国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诗词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诗词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要从音乐美、词语美、画面美、人性美四方面对古诗词进行鉴赏。

【关键词】古诗词;音乐美;词语美;画面美;人性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诗词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诗词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要让学生在诵读吟咏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音乐美;在熟读的基础上,咬文嚼字品评古诗的词语美;在想象的世界里领悟古典诗词的画面美;在深入感知作品的基础上探究古诗词的人性美。

一、诵读中体会音乐美

音乐美是诗词尤其是古诗词语言的突出特点之一。古诗词极其讲究韵律,因而乐感极强,节奏鲜明。古代诗歌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节奏、押韵等几个方面。诗歌节奏的划分有一定的规律,根据音节兼顾意义上划分,一般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三拍,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七言诗是四三拍,如“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按照一定的节奏朗读古诗词,抑扬顿挫,节奏感极强,能充分感受到古诗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押韵就是使相关诗句末尾的一个音节韵母相同或相似,以形成声音的重复回环。例如:《蒹葭》第一章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苍”、“霜”、“方”、“长”、“央”,读来朗朗上口,极具音乐美。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全诗一意三叠,用韵先响后暗,先扬后抑。另外,“蒹葭”属于双声词,“苍苍”、“萋萋”、“采采”等是叠词,用韵和句式的参差变化以及双声叠词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

二、咬文嚼字品评词语美

古诗的词语美,主要指词语的精确、凝练之美,即言简而义丰。因为每首古诗的字数有一定的限制性,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练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如李清照《渔家傲》的上阕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一句,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句中的动词用得尤为贴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的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奇幻的境界。下阕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其中的“路长”和“日暮”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晚年孤苦无依的痛苦感受。又如杜甫的《春望》一诗,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写出了诗人因国破家散而触发的伤感之情。尤其是“溅”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悲从中来、涕泗交流的伤感,和“惊”字遥相呼应,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无限慨叹。

三、用想象描摹画面美

一首诗词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卷。依据文本,通过想象,把古诗词的文字转化为画面,画面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有一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活泼、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那是洗衣服的姑娘笑逐归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开,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真不愧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又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寥寥数语,将冬雪忽降、雪压冬林的景象比作梨树花团锦簇、压枝欲低的美景,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有极强的画面感。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其中“红”“绿”“白”“清”等词能引起视觉上的美感,“歌”有听觉感受,“浮”“拨”等动词有触觉感受。如果运用眼、耳、鼻、皮肤等多种感官去感受,就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

四、走进作品探究人性美

一首真正的好诗,能让我们看到诗人人格的魅力,精神的展现。进一步挖掘古诗词人性美内涵,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古诗词人性美的内涵丰富,主要表现在亲情、友情、爱情、爱国情和对生活的热爱等诸多方面。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透过这一作品,我们既可以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思亲怀友的真情,也可以感受到作者杜甫勇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的人格魅力。元稹的《离思》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与坚守。张先 《千秋岁》中“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展示了诗人对爱情的缠绵与牵挂,让读者看到了一位为情所困、深堕情网的少年形象。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以其珍视亲情的人性美,不知感染了多少人。在我国古典诗词中,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的诗篇不胜枚举,还有待我们去慢慢品味。

让古诗词这颗明珠继续照耀世界文学的宝库吧!让炎黄子孙在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心中能为古典诗词留一方天地,尽情品鉴古典诗词之美。

作者简介:江树智,1974年生,女,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沈阳市十九中学语文教师,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上一篇:瘦石孤花蕴清雅 下一篇:探索藏区汉语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汉语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