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德育工作中捭阖之术的渗透

时间:2022-08-25 04:52:13

试论德育工作中捭阖之术的渗透

摘要:育人心者无小事,感人心者莫乎情,动人心者妙进退,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如果能善用这些捭阖之术,必能叩开德育之“门”,使之成为孩子们心理成长的助推剂。

关键词:小学德育;捭阖之术;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11-1

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一个关键部分。在具体德育工作中,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让学生既能明理,又能导行呢?捭阖之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一、育人心者无小事,捭阖之术之蝴蝶效应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期,一切尚待塑造,所以,作为学生身心成长的教育者,要谨记“教育无小事”,留心教育中的蝴蝶效应。

1.千层之台,起于垒土 。

真诚的鼓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班主任应很好地利用这种力量。比如,一个坚定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几句简单的语言。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老师的一个灿烂笑脸,一句赞扬话语,一种习惯,都有可能在孩子心里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成为孩子生命中意想不到的支点。

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相反,老师的一个忽略,一次错误斥责,一种冷漠的态度都可以成为学生生命中致命的“蚁穴”。有一位老师抓住了一个犯错的男孩,处理完毕后让其写下了保证书,并告诉孩子:“如果你下次再犯错的话,我就把保证书交给你的班主任。”刚才的话他只是随便说说,其实并没有打算真得这么做,不想,第二天,男孩的母亲找到这位老师说孩子一天都无精打采。究其原因是怕老师向班主任移交他的保证书。也许孩子就会因为这天的事件而耽误了功课,甚至荒废了学业,乃至整个人生的失败。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就是教育领域中的“蝴蝶效应”。作为教育者必须要对每一次偶然事件或者细节保持敏感和警觉,既要发现有利的支点善加利用,又要有意识地避免隐形的“蚁穴”。要知道,成功存在于细节之中。

二、感人心者莫乎情,捭阖之术之南风徐徐

法国作家拉封丹笔下的寓言讲述了南风和北方比赛威力的故事。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被称为“南风效应”,有时也被称为“温暖法则”。

悠悠南风运用于教育,特别是在如何对待那些在成长的道路上偶尔犯错的孩子身上,更有着神奇般的力量。譬如早已在教育界传为佳话的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朵玫瑰花”的故事等等。试着想象一下,假如刮起呼呼北方:给“四块糖”中砸泥块的学生一个处分,对摘花的学生一顿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后果又会如何呢?想来结果必定不如现今的完美。

有的教育工作者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以显示师长的“威严”,行使教育的“责任”。殊不知,这“呼呼北风”只能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而南风呢?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能触及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动人心者妙进退,捭阖之术之进退有序

第一层次:欲进先退 。

心育本质上是一个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有时避其锋芒,以退为进,迂回包抄,用逆向思维模式,巧妙地让学生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也会有良好的效果。班里有一名经常丢东西的小女孩,自己的物品常常找不到。在一次郊外活动中,老师把自己的小提兜放在一边后,跟这位小女孩讲:“我有时一忙起来就会丢三落四的,常常忘记自己带的东西,没有你那么心细,怎么办呢?”小女孩想了想说:“我来帮你照看一下,你放心吧!”结果,这位小女孩破天荒地不仅看护住了自己的东西,还完成了帮助老师看护提兜的任务。

第二层次:欲擒故纵 。

学生有其不同于成人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很多时候跟孩子讲道理或者直截了当的管教方式不一定有效,但教育者若能采取某些巧妙、迂回的方法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欲擒故纵”法就是针对学生的好奇、逆反、求趣等心理特点,采用“故意放手”“有意忽略”等手段,让孩子在尝试、体验中积累生活经验,在参与和亲身感受中学会一些生活常识和做人的道理,如:你不想让他做的事情偏偏故意让他去做;很想让他参与的活动,却有意不邀请他参加……有时这些有意的改变和应对的技巧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层次:先抑后扬 。

常言道:来之不易的东西,人们才会更加珍惜;失去之后才能知道一个东西的可贵。所以,有的孩子会很惦记那个被老师从自己手里拿走的小小的玩具,而有的孩子会肆无忌惮地挥霍自己从家长那得来的各类奖品。教育中,同样可以巧妙地利用这种心理。

班里有位活泼可爱的孩子,就是不爱学习语文,尤其不喜欢练习写字。我知道了,就和孩子私下约定,每天和他猜字谜,如果孩子输了,就必须认认真真地练习半个小时的写字。一个星期来,这个孩子每天都在想着怎么猜出我给出的字谜。一个星期后,我突然改变规则,规定孩子猜字谜赢了才能去练字,否则就再也得不到写字的优秀。这样,练字一下子变成了一种必须要努力争取才能拥有的权利。这对孩子造成了一种异样的心理冲击。虽然,猜字谜有对有错,但代表的心理含义却不同,而孩子也渐渐地喜欢上了练习写字。

上一篇:轮式装甲车辆公路机动速度与间隔距离的关系研... 下一篇:探究城市交通噪声现状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