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问诊寻症结对症下药增实效

时间:2022-08-25 03:39:04

把脉问诊寻症结对症下药增实效

五育德为首。德育不仅能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能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德育工作的好坏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和成败。同志曾高瞻远瞩而又语重心长地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然而,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现实不容乐观――学生逃学、厌学、离家出走者有之;思想麻木、自私自利、缺乏社会责任感者有之;心理怪僻、畸形交往者有之:生活能力差、离不开家庭和家长呵护者有之……而且青少年盗窃、杀人等犯罪活动呈年轻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虽然学校年年都在抓德育工作,但实效却不高。原因何在呢?应采取什么对策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昵?

一、德育工作实效不高的原因

1.影响道德向正确方面发展的各种因素力度不一致,产生德育工作内耗。

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由于一些家长对子女缺乏关心。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者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自身教养较差等因素对子女产生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学生缺乏识别能力,自发地或偶然地接受错误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模仿不良的社会行为习惯等等,往往将自己带入违法犯罪的道路;由于部分老师道德修养差,敬业精神不佳,学校缺乏良好的道德气氛等也影响了学生优良品质思想的形成;凡此种种,都冲击着德育工作,甚至与德育工作相对抗,抵消了德育的功效,造成了“学校讲半天。不如社会一支烟”、“老师讲得好。回家就变了”的现象发生。

2.德育内容定位不准。缺乏时代性。

有专家把我国学校德育内容概括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与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不难看出,以上德育内容在现阶段看来是不符合时展的,因为它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的品质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深入发展,激烈的社会竞争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今许多学生的心理品质都不尽人意。他们普遍存在不善协调人际关系,不善克服学习焦虑。缺乏经受挫折、保持进取的意志力和克服自己欲望的自制力。环境适应能力差,无法自我消除心理紧张和障碍。虽然有不少学校都加强了理论教育,却忽视了生存意识、竞争意识、自主自立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造成学生因循守旧思想严重而缺少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现象。

3.德育工作方法简单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

长期以来。德育偏重道德习惯的铸造,忽略道德认知的启发。工作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直接说教法和榜样示范法。通过德育目标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这种教法对小学生有一定的作用。但对初中生、高中生而言。这样独断专行地灌输,把成人的社会价值观念强加于他们。使他们缺乏主动思考的余地,他们往往不容易接受。

当今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对老师的道德说教,他们自然会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抵触排斥。教师如果一味墨守成规,把学生当作毫无灵性的“接受”机器,灌输训导。期望学生有朝一日能积极响应,其结果和教育者的预期目标,必将是背道而驰的。

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对策

1.加强调查和研究,是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出发点。

加强对学生品德形成的社会因素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学生家庭成员的品行面貌和道德修养及对学生教育的态度和方法,尤其是不健全的家庭更应当重视。了解那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不良社会风气。了解班风、教风、校风等决定学校德育地位和状况的各种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的研究,针对形成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重点教育。如果是学生道德意志力差,则应帮助其坚定决心。树立信心。增强恒心等。加强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的调查研究。尤其是学生思维和品德发展的转折期和动荡期。是他们人生的十字路口,对他们的品德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调查和研究,因材施教。清除学生心理发展障碍,避免产生心理变态及其行为怪异等。加强对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生活等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引导学生关注我们所要求关注的目标。

2.多方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1)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教育,让学生懂得怎样去评价道德。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原则和规范,形成道德认识,掌握道德评价标准,进而形成道德评价能力。这种理论灌输是德育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老师的讲解和诱导下,去理解、体会,并形成自己对道德正确与错误的判断。当然,道德知识的灌输本身也要讲究艺术。注重效果。呆板的判断推理,空洞的说教。都会影响其效果。

(2)在集体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它主要是通过集体活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形成道德信念。如新学年伊始,对初、高中新生集中军训,这对学生的意志、耐力和组织纪律等方面的磨炼,可以提高他们的意志力和组织纪律性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又如利用传统节假日深入开展德育教育,如在国庆或端午节、母亲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以歌舞、诗朗诵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孝敬长辈的思想,寓德育教育于娱乐之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发扬自我教育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上,许多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对学生宣布一些不容置疑的道德戒律,然后发表教师的导向性意见。根本不倾听学生的看法。这种方法是和当今面向知识经济挑战而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现代德育教育背道而驰的。

科学的德育教学方法必须倡导并树立参与意识的自我教育。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让学生自己分析各种道德问题。教师加以点拨、诱导,让学生自己作出道德判断,涉及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时,教师参与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逐渐理解较深层次的道德观念。此外。教育者还应给学生充分的实践锻炼,以深化自我教育。

(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创建心理咨询宣。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才,而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才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情绪控制、自我感知、认知他人、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的强化训练,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使他们保持一种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完善自我的良好精神状态。从而为他们接受思想品德创造条件。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心理咨询室,学生可以随时向心理教师咨询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有的学生思想紧张、心情烦躁抑郁,有的学生情绪消沉、精神颓靡等,导致心理障碍,而通

过开设心理课和创建心理咨询室,学生不仅学到了心理知识,而且找到了困惑自己心理的原因所在;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师生情感得到加强,家长和孩子的代沟也能得到缓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5)齐抓共管,德育工作渠道网络化。

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如我校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势,建立了学校、社会和家庭为一体的教育网络,齐抓共管,每学期,我校都要聘请公安干警或司法人员,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和法制教育讲座,每学年至少要召开两次家长会,听取家长对学生在家时的表现以及对学校学生管理的意见,共同商讨提高学生德育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

3.增强德育内容的针对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应针对学生主观的客观实际,精选德育内容。既要贯彻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教育,又不能回避棘手的问题。如学生早恋、抗挫折能力等问题,还要关注容易被忽视的重要问题。如文明的生活方式、人际交往、个性发展等。同时在不同阶段。德育内容应各有侧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1)不同年级,学生思想教育的侧重点应不同。起始年级侧重纪律和行为规范教育,中间年级侧重道德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成果的巩固以及自觉性的培养:毕业班年级侧重升学与就业观点教育。

(2)同一年级不同阶段的思想教育侧重点不同。学期初侧重于收心教育:期中侧重于阶段总结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等;学期末侧重于学生总结、操行评语、假期要求等工作。

(3)善于抓住富有时代特征的德育内容。即某段时期内,依据富有时代特征的德育内容进行教育。如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情况。及时对学生开展崇尚科学、科技兴国的思想教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信心:又如。我国西南大旱、青海玉树地震,我们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情系灾区,大爱无疆”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是时代的要求。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兴衰成败。我们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的实效真正得到落实和提高。

上一篇:内联外引跨册整合自读自悟探究学习 下一篇:学校德育要“三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