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亲子模式“把脉”

时间:2022-07-13 06:58:08

为亲子模式“把脉”

在现代社会,女性对孩子教育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超男性。所以说,一个家庭对孩子教育成效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亲子模式可大致分为:溺爱型、冷漠型、粗暴型、朋友型和专制型几类,很多母亲是一到两种亲子类型的混合体。其中,溺爱型的母亲是最多的,占到70%~80%;其次是专制型的,占到30%~40%;简单粗暴型和朋友型均占20%~30%。

溺爱模式

姚瑶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去参加市里组织的三好生夏令营,妈妈非要跟着去。原来,姚瑶自己不会梳头,不会倒开水。结果,5天的夏令营她只过了3天,因为“不适应”而提前当了“逃兵”。

分析: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在爱孩子的过程中要有分寸、有原则。要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克制那些无益的激情和冲动。然而,我们有些父母,尤其是相对年轻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往往缺乏应有的“分寸感”。他们对待孩子往往是无原则的、过分的宠爱。有的对孩子姑息迁就,任其发展;有的只知道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锦衣美食,却不懂得给孩子良好的精神食粮和思想营养。这样,势必把孩子惯坏、宠坏。这种“爱”是盲目的、有害的。

建议: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就需要父母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把孩子应该自己完成的、能够做到的事情,以及他应该承担的对自己、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都要还给孩子,给孩子独立面对社会的机会,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人。有一点需要提醒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不能过急,要循序渐进,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出孩子力所能及的要求,不能让孩子做不能做到的事情。

专制模式

孙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每天都会不厌其烦地安排女儿悦悦一天的行程,周末悦悦也睡不成懒觉,有好几个培训班等着她。面对妈妈的专制,上小学三年级的悦悦变得叛逆起来:妈妈越不让干什么,她偏偏干什么。不仅化浓妆、穿名牌,还和一个初中生谈起了恋爱。悦悦还经常对爸爸念叨:“给我换个妈妈吧。”

分析:作为全职妈妈,生活的重心集中于家庭和孩子,她感觉只有教育好孩子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类母亲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对孩子具有绝对的权力,凡是与孩子有关的事情都需要她严格把关。孩子如不顺从,她们就会大发雷霆直至孩子屈服。这样的母亲培养出来的孩子要么服从、依赖母亲,丧失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么反抗,对母亲产生敌意。

建议:专制型母亲应该首先理解家长的含义,生了孩子的母亲未必具备教育孩子的家长资格。克服自己过分强烈的控制欲,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发展空间,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朋友模式

姜女士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没把她当成孩子看待,遇到家里有什么事情需要作出决定时,姜女士都会征求女儿的意见,即使女儿的意见很幼稚,很不现实,姜女士也从未有过嘲笑或发怒,而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让女儿提出意见,并且允许女儿与她争论。

分析:没有绝对完美的亲子相处模式,但在有利于孩子成长方面,这种朋友式的相处模式是最健康的。

建议:很多家长说自己明白要和孩子做朋友,但总是做不到,这可能与家长本身成长过程的家庭模式有关。所以提醒家长,孩子在一定范围内的叛逆、调皮还是好的,但如果太出格,那就是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现了问题,不是真正的民主了。

粗暴模式

上小学二年级的秀秀是一个过分乖巧的女孩,在家里,没有妈妈的允许,她不敢随便出门;在餐桌上,看到好吃的菜,也要看妈妈的脸色才敢吃;放学后,如果老师拖堂,她会因害怕无法按时回家而焦虑不安……一次,秀秀考试成绩不理想,妈妈把她拖进了小屋,从下午4点一直教训到晚上8点。

分析:秀秀妈是个典型的暴力型母亲,这类母亲多有完美主义倾向,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这类母亲还缺乏平等思维,认为自己对孩子可以随意打骂。这样的教育方式下,一类孩子会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向外释放,变得乖戾,对他人充满仇恨,有暴力倾向;另一类孩子会把这种不满情绪压向内心世界,从而变得自卑、自闭,甚至产生内疚和罪恶感。

建议:母亲要学会用无私的爱来接纳孩子,肯定孩子,允许孩子不完美,宽容孩子的错误。■

上一篇:窗花姥姥 第5期 下一篇:在平淡中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