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中物理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8-25 12:57:30

创新高中物理教学之我见

【摘 要】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不仅仅是对物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物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 创新

高中物理教学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批判性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不仅仅是对物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物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要更新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主动思考和教育实践,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学习,培养新的教育观念,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调整,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这才是收到较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物理新课标不仅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是高中物理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物理观。

二、改变教育教学方法

(一)教师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能消化。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 “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忽视所谓的差生。

(二)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有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的物理概念,一种是在大量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全面掌握规律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角色,努力成为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性。

(三)教学方法多元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新鲜血液。教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传统教学方式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 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物体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教师采用。在新课改下,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一些常用的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三、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课后认真思考,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楞次定律”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边做实验边学习,将抽象的楞次定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要注重教学效果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例如,笔者在讲授完原子物理知识后,提问:我国考虑在某地方建一新核电站,给出了某地方的一部分地图以及有关资料,要求学生对照地图和资料,以4人为一组讨论图中提出的地点是否合理。问题提出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笔者以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探究。同时,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 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多方位思考,要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研究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要学会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全方位的态度和方法。

在随后进行的各组汇报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笔者最后总结时,重点并不放在结论上,而是放在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肯定学生的参与过程,鼓励赞扬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笔者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事实证明,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理解得很透彻,知识掌握得很牢固,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上一篇:浅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质量技术监督 下一篇:谈如何精心设计音乐欣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