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流动资金贷款制约因素的思考

时间:2022-08-25 12:01:05

突破流动资金贷款制约因素的思考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逐步回暖,部分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已步入良性循环,但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这些企业必须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进行技术改造,这离不开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支持。但目前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在发放和收回再贷过程中受种种因素制约,客观上造成了企业流动资金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满足,加大了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压力,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一、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制约因素分析

(一)环节多,时间长

办理一笔中小企业贷款业务需要经过评级、授信、贷款调查、审查、签批、抵押物评估与抵押等环节,从企业贷款申请到贷款审批发放,少则几十天,多则几个月,大多数的企业在等待中丧失了最佳投资经营机会。

(二)额度小、期限短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融资贷款一般额度均较小,期限多为短期贷款(一年以内),并且未完全按照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确定贷款期限,不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资金周转快的特点。

(三)“还后再贷”刚性过强

由于绝大多数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具有需求急、次数多、稳定性高、贷款周转期难以准确测算的特点,而目前多数商业银行在实际信贷操作过程中,为防止信贷风险和进一步考察企业现金流,刚性地确定企业要想继续使用该笔额度贷款,到期后必须做到先还后贷,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到期还款压力和资金使用上的浪费。

(四)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

由于银行并不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加之少数中小企业也没有真正明晰的财务制度,导致银行无法全面、具体、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信息,造成了企业、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这种状况,即使银行扩大信贷队伍、推行劳动密集型运作,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有效解决,导致不少银行难以高效快捷地单纯通过审核企业财务状况来评价其资信,及时为其办理贷款或续贷。

二、突破流动资金贷款制约因素的可行性建议

(一)增强信贷调控机制的弹性和灵活性

当前,商业银行应全面、准确、积极地理解和贯彻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针对流动资金贷款增加较少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对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同时避免只图省事和回避责任,简单地对某个行业或某类客户停止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一刀切”的做法。

(二)适当下放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

商业银行应在年度信贷计划中确定批发贷款和零售贷款的合理比例,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合理地把零售贷款分配到地市分行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适度扩大原有存贷比例较高行的放款比例规模,同时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合理规定地市分行、县支行的信贷权限,减少审批环节,实行贷款限额或存贷比例按季考核,允许期限内有一定比例的突破,以解决季节性资金支持不足问题。对重点贷款客户的授信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每半年进行一次有选择的调整,允许基层行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报上级行备案,对超过授信额度的实行逐笔报批。

(三)灵活掌握流动资金贷款期限

商业银行可根据各类型企业的不同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及资金需求,合理确定不同类型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期限,保证企业资金周转需要,特别是对符合条件但贷款期限不合理的企业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可根据企业申请和贷款条件,将经常占用部分转为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也可进行将短期贷款调整为长期贷款的尝试。

(四)改进流动资金贷款收回再贷操作管理模式

商业银行要树立新的信贷理念,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和程序,科学改进现有的流动资金贷款收回再贷操作管理模式,提高流动资金贷款管理的科学性、灵活性和效率。在确定授信对象时,不能单纯地坚持贷款到期必须无条件收回后才能续贷这一标准,关键应看企业的行业成长性、资金占用的合理性和管理能力,并及时、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力求使信贷投放与企业需求合拍,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实现银企双赢。

(五)创建科学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体系

信用等级作为判断贷款信用可信度的标准,是赢得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信任并获得项目资金的一种有效手段。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必须考虑企业贷款规模小、流转快、周期难以准确测算等特点,减少对企业报表的过分依赖,突出实地检查,随时关注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重点掌握企业的贷款使用、存贷增减、贷款回笼等情况,最后由权威公正的评估机构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并根据企业经营者素质、风险保障能力、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及信用记录、发展前景等主要指标,综合评出不同等级,作为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决策和重点扶持的依据。

上一篇: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买断式消... 下一篇: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