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突破”一词的词类标注问题考察

时间:2022-06-13 12:39:24

关于“突破”一词的词类标注问题考察

摘要:词典为语言的规范化和语言的习得过程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但作者发现现有的汉语词典在词类标注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试以汉语“突破”一词为例,探讨了现代汉语词类归属问题在词典中的体现,并基于语料库的使用对“突破”的词类归属问题提出了可行性方案。文章并证实“突破"应属动名兼类词,从认知视角分析,动名词间的功能转化是概念转喻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词典词类标注 词类判断 语料库 概念转喻

1、引言

翻开各部大中型英语词典,我们不难发现,词类标注情况已成为每个词项下的主要基本组成内容之一。而直到2005年,我们才有了一部给汉语词项全面标注词类的词典,这就是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不得不承认第五版《现汉》在词类标注情况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创新精神,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中所出现的一些缺陷。本文以“突破”一词为例,观察发现,《现汉》对其词类标注并不完整。《现汉》中给“突破”标注为动词,并给出两个义项,分别表示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和打破之意。给出的例句有:“突破封锁;突破难关;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又有新的突破”。前两项的例句,我们应该没有质疑,但对于最后一个例句,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在“新的突破”这一结构中“突破”跟在定语“新的”之后起到了名词性作用。把这样的的例句当成动词典型例子似乎有失偏颇。然而这样的句子并非有独无偶,我们也常常有这样的说法“他虽年轻,可是在航天载人飞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同样,在这个句子中“突破”似乎已经转为名词用,在这里的使用中已经发生转类。如果的确发生转类现象,理论依据又何在?接下来本文首先考察了“突破”一词在其它几部词典中的词类标注情况以及简要介绍汉语词类判断常见的一些方法,然后再通过基于 语料库的使用方法对“突破 ”一词进行考查,并证实“突破”一词在词典中应处理为动名兼类词,并认为“突破”已发生转类,概念转喻是其理论依据。

2、问题研究与方法

2.1 问题研究

首先针对《现汉》中对“突破”一词的词类标注不全面的问题,我首先将其和其它几部汉语标注性词典中的同一词目进行对比研究。几部词典释义情况对比如下:

在这四部词典词类标注性词典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当代汉语词典》只标注了动词词性,《汉语常用用法词典》首次明确标注了名词词性,而《标准汉语词典》虽然只标注了动词词性,但在义项二中却给出了做宾语的用法。《当代汉语词典》也只标注了动词词性,但在义项二中却给出了“在生命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名词性用法的例句,出现了和《现汉》一样的情况。《汉语常用用法词典》明确指出像“一领域的~”和“重大~”中的“突破”都应属于名词的用法。究竟《汉语常用用法词典》中这种用法是不是应归为名词呢?如果是,那么就说明《现汉》对“突破”一词的标注情况并不全面。

2.2词类判断

要回答以上问题我们先来讨论下汉语的词划分标准以及名词常见的划分标准。汉语对词类的划分开始于瓦罗的《华语官方语法》(1703),根据古典拉丁语发的词类,大致把汉语划分为名词、代词、数词、动词、介词、连词、叹词等九大类。《马氏文通》(1898)把汉语文言文划分为名字、代字、静字等九大类。后来的黎锦熙、吕叔湘、丁声树、王力熙等人有对汉语词类进行了划分现代大部分接受的是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划分的12大词类。当然各家的划分种类不尽一致,这里只例举一些典型划分代表。

上世纪50年代,中国语法学界曾经有过一场词类划分标准的讨论。语法学界把标准定格在意义、形态、功能和“词汇・语法范畴”四个方面,划分词类的标准。前人也曾提出过三种标准:词的形态,词的意义,词的语法功能。王力先生汉语语法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在于,他创建了自成一家之说且比较系统、完整的现代汉语语法新体系,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常见的划分标准主要是词的形态、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郭锐(2002)进一步认为作为词类划分标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能反映词的词类性质,即内在表述功能;其次具有可观察性,也就是具有某种外在形式以供明确把握;再次具有全面性,所谓全面,指作为划分标准的因素对于所有词或大部分词都适用。由于汉语缺乏像欧美语言那样的词形变化,所以形态不足以作为主要标准。加之词汇意义不能反映其表述功能且语法意义不具有可观察性,因此根据词的语法功能作为标准最为合适,因为它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而其它两种方法可作为辅助判断标准。

2.3研究方法与讨论

按照以语法功能为主作为词类的判断标准的方法,形态和意义为辅的原则,并结合邢福义(2003)指出的三种具体归类方法即直接判定发,排他以及类比法,我们来看看”突破”一词是否也应具有名词性的用法特征。

为了使我们的论证过程更具有说服力,我们选取了北京语言大学的现代汉语语料库(CCL)作为研究范围,因为该语料库容量大(大约有1亿字),且由几个子库构成。语料库可以丰富现有的词条信息,还可以凸显词汇的重要语义和语法信息,为词的搭配信息提供新的证据,最为重要的是可以给我们呈现真实的例证。

从 CCL中,我们检索到关于突破一词的词条共有21872条,为了方便统计,我们从这21872中随机抽出8000条来考察,通过人工排查发现且8000条都为有效词条。其中有5974条都以直接判断为动词且做谓语,约占总的有效词条的75%。那么剩下的2026词条又该做何判断呢?是否应归属于《汉语常用用法词典》所给标出的名词类

据郭锐(2002),名词最常见的功能是做主语、宾语且能受数词和定语的修饰,结合以下的词条中给出的句法搭配来考它的语法特征:

像“取得・・・的突破”、“获得・・・突破”、“实现・・・突破”的结构在所检索到的词条中极为常见。也就是说“突破”可以做宾语;再看,在“突破”前加上像“新的、历史性、重大”这样的定语也是十分常见的,也就是说“突破”可以为定语修饰;此外,在“突破”前可用“一个”这样的数量词修饰。这些都说明,“突破”在语法功能上具有名词性特。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突破”不仅限于名词,《现汉》中给出的词类并不全面,第二个义项的第二个例句与所标注的词类也不相符。其它罗列出的几部词典分别也有类似的问题,相比而言只有《汉语常用用法词典》在“突破”一词的词类标注上较为合理和全面。基于上述认识及语料库所提供的实例,中型现代汉语词典不妨这样释义:

【突破】动①集中兵力,打开缺口:~包围~防线②打破(困难、限制等);超过:~了技术难关再次~了生产定额,创下新的记录。利润~了亿元大关。名超出前人的有创造性的成就: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标志着中国的科技事业迈上新一个台阶。这是科学史上一次重大~。

3、转喻认知理论

以上论证表明“突破”是个兼类词,它同时具有动词和名词的性质。也就是说在不断地使用过程中“突破”由原来的动词转为名词使用,且这种用法已为大众所接受,并发生转类现象。词类转换是指不改变词的形态,把一个词从一种词类直接转化为另一种词类,从而使该词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英语把词类转换当作一种重要的构词法,而汉语则经常把它当作一种修辞手段,区分词类活用、词性裂变和词类转换。本文认为,词类转换作为英、汉语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转喻思维过程的一种体现。

传统的转喻观认为转喻是在两个互相联系的事物中,用一事物的名称来指代另一事物。认知的转喻观认为转喻是一种认知过程,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转喻的本质是概念的,是人们运用一个物体、概念、事件的某个突显方面来指称并认识整个物体、概念或事件,或者运用整个物体、概念或事件作为一个完型来指称并认识事物的某个部分的思维过程。根据来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关系,转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目标域包含来源域的转喻,一类是来源域包含目标域的转喻。基于这种分类,本文主要以“突破”为例分析动词与名词之间的转换。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突破”由典型的动词转化为名词就是以动作代指整个事件,是典型的概念转喻在词类转换中的体现之一。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现有的汉语词类标注性词典上仍然存在着某些问题。本文主要指出了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主的词典在词类标注全面性方面和例证与词性不相符存方面的一些缺陷,但缺陷的指出目的并不在于批判,而是要找其根寻其理以便找到合理的方法去改进和完善。本文根据现代汉语界对词类判断标准作出的贡献以及结合语料库的使用为“突破”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的词类标注作出了更正尝试,并认为“突破”不应只能界定为动词,它同样是一个名词。这种词类间的功能转换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使用言语交流中省力原则的结果,词类转换作为英、汉语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转喻思维过程的一种体现而不能仅仅视为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法。

参考文献:

[1]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王仁强.认知视角的汉英词典词类标注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刑福义.词类词类辩难(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 F.Ungerer, 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ngnitive 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上一篇:供应链融资的新型模式――反向保理 下一篇:静宁方言“给”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