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延寿水利施工管理工作的几项措施

时间:2022-08-25 10:34:55

浅谈提高延寿水利施工管理工作的几项措施

为了加强延寿县水利工程施工的管理,必须首先了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目的,也就是尽快的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施工高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作为施工单位,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不断的发现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此,笔者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出发,首先分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要想提升延寿县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必须首先了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笔者主要从施工前期,施工过程中,以及工程完成后三个阶段介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一,在施工前期,必须要形成以监理工程师为核心的合同管理模式,项目法人(业主)、承包方、监理工程师之间相互协调。这一期间,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合同的管理,在合同控制中要明确投资,工期和质量的相关问题。第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相关人员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保证施工人员能够按照图纸正确的进行施工,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等等。另外还要核实完成工程量的多少,整理相关文件等等。第三,在工程完成后,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协助相关的监督部门,做好竣工验收的工作,保证工程质量。

二、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很多水利工程施工中,很多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技术素养,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没有很好的把握和控制,另外也缺乏现场的经验和技术,这些都导致管理水平不高的现象,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

2、 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来说,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同时,如果前期的准备工作如果能够做充分,对于管理水平的提高也非常关键。但是现在很多的工程项目,在前期调研中遇到很多的问题,但为了尽快的进行项目,赶工期,就忽略了这些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施工阶段,这样就无法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严重影响了施工管理水平。

3、施工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淡薄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一旦质量有问题,其它的一切都是免谈。要想提高质量,首先要培养施工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而目前,我们很多的水利施工单位中,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相对淡薄,导致出现了较多的豆腐渣工作,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施工人员疏忽大意,没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没有按照规定办事所致。由此可见,施工相关人员质量意识淡薄是影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4、现场管理混乱 施工的现场对于施工的顺利进行是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现场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是否能够进行下去。目前很多水利工程单位在施工中,缺乏科学的现场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

三、 提高水利施工管理的措施

1、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1)管理人员要提高素质,使工程质量监督由掌握规范准确,督促执行规范得力,责任心强,坚持原则、脚踏实地工作的人员组成。

(2)要加强管理人员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业务培训,衽考核上岗制度,提高质监队伍整体素质。

2、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可以知道施工管理,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中遇到质量问题,做到了有章可循,因此,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尤为关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从措施、制度、组织等各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从管理层面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与监控,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有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3、重视材料管理 很多的水利工程所处环境复杂,需要的材料品种多,变化性大。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管理,必须重视材料管理,一定要做好材料的计划管理,做好材料的进场验收,做好材料的储存与保管,做好材料的使用和监督,做好材料的回收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节约投资成本,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4、强化资金管理 资金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必须强化水利工程施工的资金管理,尽可能的做到用最小的成本,建设出较高质量的工程。避免浪费,对资金做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5、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为了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人员和机械一定要相对固定,实现操作证制度,加强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作业。

总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的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强化意识,加强各方面的管理,落实责任,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

(作者单位:150700 黑龙江省延寿县山河灌区管理站)

上一篇:“三走进”:架起人大代表与百姓的连心桥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