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市场乱象调查

时间:2022-08-25 10:29:34

劳务派遣市场乱象调查

“劳务派遣”这一新兴服务业自进入中国以来,催生了大量劳务派遣机构,同时也招致不少非议。2008年开始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将“劳务派遣”写入章程,赋予了这种新型用工模式合法地位。但4年多来,现行法律在约束劳务派遣行为方面的缺陷日益显现,修法的呼声随之而起。

2012年8月5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结束,此次修改主要针对的就是劳务派遣。据中国人大网统计,1个月的时间里共收到了各类意见55万多条。如此高涨的关注热度下,反映的是劳务派遣在职场中造成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目前的劳务派遣市场究竟存在着怎样的乱象?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大学毕业生遭遇某银行用工谎言

用正式员工的名义招聘,却只能以劳务派遣工的身份签订两年合同,广州某银行涉嫌用工诈骗。

“我只是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刘美丽去年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比亚迪公司工作,拥有正式员工的身份。但她一直没有放弃对国企“铁饭碗”的追求。

2012年4月,刘美丽从某求职网上获知广州某商业银行微小贷事业部正在招聘员工,招聘公告的最后一条明确指出:“应聘者成功录用后,将成为银行正式员工。”

“正式员工”这四个字让刘美丽心动了。为了确认信息,她登录该银行的官方网站,从那上面找到了招聘公告,这才确信无疑。

刘美丽通过网络投递了简历,并很快通过了笔试、面试数个环节的考核。5月底,收到录用通知的刘美丽,带着圆梦的愉悦心情,从比亚迪公司辞职。

之后的两个多月里,一切仿佛水到渠成般顺利,入职、培训、开始试用期。直到8月初的一次会议上,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把她从美梦中惊醒。“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突然告诉我们,总行的编制没有批下来,我们这一批入职的新员工,只能以劳务派遣工的身份签订两年合同。”

刘美丽和其他25名新同事当场表示抗议,但被告知没有其他选择,要么签约,要么走人。

“他们这是欺诈。”2012年8月10日,刘美丽对记者说,“该银行每年都会招两批人,之前几批员工全部有编制。为什么到了我们26人,说好的正式员工突然就成了劳务派遣工?”

记者分别致电该银行人力资源部和微小贷事务部试图了解情况,两部门却都否认了存在该批招聘。“银行方告诉我们没有编制后,赶紧就把官网上的招聘公告撤了下来。”刘美丽说。记者通过电脑登录该行官网,果然没有找到5月份的招聘公告。

不过,银行方“抹除痕迹”的工作做得并不彻底。记者改用手机登录该行的移动版官网页面发现,那上面的招聘公告并未撤下,所有信息正如刘美丽所言无误。

刘美丽和同事们的努力没有结果。心灰意冷的刘美丽,于8月18日正式拒绝了该银行提供的劳动派遣合同。至此,她甚至连合同是跟哪家劳务派遣公司签都没被告知。

8月底,记者再次联系刘美丽,得知除了她以外的25人,均选择妥协与该银行签了约——两年劳务派遣工。

农民工身陷劳务派遣黑漩涡

在体面与不体面、稳定与不稳定的选择以外,刘美丽犹有抽身的选择。然而还有更多的农民工,身陷于劳务派遣的漩涡中。在遭遇黑劳务时,他们往往身不由己。

2008年,在得到法律认可合法地位之后,东莞的劳务派遣公司经历了一个井喷式的增长过程。以长安镇为例,记者从当地工商分局拿到的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1年,仅3年时间,长安镇登记的劳务派遣公司数量从12家猛增至93家。

“这还不包括那些没有登记的黑劳务公司。”2007年起混迹于东莞劳务行当的业内人士左湃乾透露,劳务公司入行门槛低,只要50万元注册资本就能成立。而市场利润极高,于是催生了许多“一人申请,全家入行”式的劳务派遣公司。更重要的是,按照现行法律,成立劳务派遣单位无须申请行政许可,成立门槛甚至比职业介绍所还要宽松。

劳务派遣公司数量的剧增,带来了劳务纠纷数量的增长。据一份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2月14日~29日,《南方日报》报料热线共接到了94位东莞读者投诉劳务公司的涉嫌欺诈行为,被骗金额少则一两百元,多则三四千元,平均每人被骗622.12元。这94例共涉及东莞21个镇(街道办),超过2/3镇街涉嫌存在黑劳务公司,其中以长安和塘厦为两大中心片区。

王大力正是在劳务公司林立的塘厦镇裕华街“中招”的。2011年3月,孤身来到东莞的他走进了一家劳务派遣公司。文化水平不高的王大力,连公司的名字都记不清了,但他却能清楚地记得被骗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当时他们登记了我的信息之后,要我交1块钱的登记费。1块钱嘛,我当然就给了他。”令王大力没料到的是,这1块钱只是一个开始,之后各种各样的费用接踵而来。“我2010年才出来打工,什么都不懂,以为找工作都是这样,最终一共被收了1370多块钱。”

终于,王大力被带到用工单位,却得知原本承诺的1800元月薪是假的,用人公司每月只愿意支付1300元。王大力当场要求换厂,劳务公司一口答应,但表示找这家单位的近1400元费用已不可能退还,王大力同意了。

但没想到的是,“他们把我带到南城,直接转卖给了一家保安公司。那之后,我又被他们收了2000多块钱押金,说干一个月活就退还。他们这回又给我找了家服装厂,工资更少,只有1000元了。”王大力再次拒绝上班,并讨要押金,却遭到保安队长的暴力威胁。

面对诈骗与威胁,王大力向当地劳动部门求助过,但却因“没有证据”无功而返。王大力只能妥协,今年6月,他攒了点钱才下定决心放弃押金,逃离劳务派遣的黑漩涡。王大力摇摇头,“我44岁,不愿再折腾了。”

探访东莞劳务派遣市场

2012年7月,东莞重点整顿劳务市场秩序,塘厦镇黑劳务中介“一哥”刘文杰被警方抓捕,其参股的“智宏劳务”关门。这轮整顿引发了东莞劳务中介行业一场地震,许多非法劳务公司关闭。

8月24日,记者回访东莞塘厦138工业区裕华街发现,这条今年2月还鳞次栉比地挤着20多家劳务公司的小街道,如今只剩下了3家劳务公司。

记者在其中一家兴达劳务派遣公司了解到,开展整顿以来,许多无证经营的劳务公司早早卷铺盖“避风头”去了。如今剩下的,都是牌证齐全的正规公司。

在昔日同样劳务公司扎堆的塘厦镇林村新阳路和长安镇霄边大道,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也大同小异。

但是,记者以求职者身份询问了6家劳务派遣公司,发现这些号称“正规”的公司虽然打着劳务派遣的名号,行的却是职业介绍之实。在记者调查的6家劳务派遣公司中,均表示不会与记者签订合同,只负责把记者拉到厂里,由工厂与记者自行签约。“只不过,我们帮你找的厂,都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工资保障。”

根据张勇律师的判断,这种行为属于职业介绍而非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公司应当与员工直接签订合同,并帮员工购买社保、工商保险,否则便不是劳务派遣。”

那么,劳务派遣机构是否有资质开办职业介绍业务?东莞市人力资源局长安分局监察办主任蔡伟军介绍,开办职业介绍所,应先取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而劳务派遣公司只需由工商部门发放执照。该镇工商分局经济监察股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劳务派遣公司同时持有职业介绍许可证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也认为,把人往企业、工厂里一送就不管,这种公司绝对不算正规的劳务派遣公司。“劳务派遣服务行业发展的正道应该是走专业化道路。”

记者在东莞采访时,当地有关部门的一位官员一再坦言有心无力:由于劳务派遣无须前置审批,按照“谁发证谁监管”原则,应该由向劳务派遣公司颁发营业执照的工商部门监管。劳动部门只能对劳务领域的不法行为进行查处,查处后将结果告知工商部门,再由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但事实上,吊销执照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被查老板随时可以换个名字重新注册。

在最新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中,提出了将劳务派遣公司的注册资本要求由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并要求注册前应先取得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的行政许可证。此外,草案还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撤销其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行政许可”。

这一系列规定,可谓对症下药。提高劳务派遣公司的进入门槛,能滤去那些资质不齐全的劳务公司,扭转目前劳务派遣公司无须前置备案的局面。同时,能改变当前多头治理的混乱局面。但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整顿黑劳务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大执法力度。

(文中刘美丽、杨小飞、王大力、左湃乾为化名)

(据《南方日报》)

上一篇:基于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一些体会 下一篇:言宜慢,心宜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