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综合实践创新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8-25 09:33:16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综合实践创新教学之我见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在小学教学中逐渐对学生从知识的培养转化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教学中,不仅需要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还需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基础,开展具有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综合实践课程。因此,就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实施创新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综合实践;实践;创新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也称之为综合实践活动。所谓综合实践,是以小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基础,开展一系列与生活和社会密切相关的具有现实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以研究性为学习方法,以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型课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小学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本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施综合实践创新教学进行探究。

一、综合实践课程要满足学生的需求

综合实践课程来源于活动课程。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综合实践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所创新,不能只注重活动的形式,更应注重课程的实质。而开展综合实践教学,课程一定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目的。因此,在综合实践课的内容选择上,应具有调动学生的兴趣,并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同时,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出话题并与学生探讨的模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意愿,结合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由教师制定出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活动进行具体实践。通过这样的模式,不仅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还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更有意义。

例如,在《巧用玉米皮》这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提出“你们用玉米皮做什么?”“如果制作工艺品,你们想要制作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组为单位,各小组根据兴趣制作自己喜欢的玉米工艺品,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掌握玉米皮编制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综合实践课程要与学科教学相联系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课,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综合性。综合实践课程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应该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相联系,并有效挖掘和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鼓励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综合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成技能的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将综合实践课程与小学学科相联系,可以让实践课程与小学学科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补充,进而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我的家庭树》这一课,需要让学生懂得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理解什么是家庭。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让综合实践课程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绘制“家庭树”时,鼓励学生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标注出家庭成员的称谓,让学生对英语单词进行巩固和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在学生绘制完“家庭树”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家庭成员的主题,让学生讲述一下自己和家庭成员的某一位或者整个家庭之间发生的难忘的故事,并在学生讲述后鼓励学生以作文的形式尝试写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三、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要运用丰富的教W方法

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让课堂的内容更加充实,学生在课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嗅觉等感官,有利于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并有利于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花卉与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丰富的教学法,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出一些与花卉有关的主题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的方式了解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其次在展示不同种类的花卉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对花的种类、样子、习性等有所了解。之后,在活动实施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法,让不同小组选择不同主题进行探究,如“花的含义”“国花与市花”“花的文化”等,让各小组自行制定方案,对内容进行研究,并在课堂最后进行整理和汇报。

本文从满足学生需求、注重学科练习、运用丰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创新方法进行了探究。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有效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新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1).

[2]赵兴奎,刘宗发,赵兴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困境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0(15).

上一篇:浅论雕塑与运动 下一篇:乡土美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