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幸福的本源

时间:2022-08-25 07:27:44

回归教育幸福的本源

知道“薛瑞萍”这个名字,是从看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开始的。

之前,对于教育类书籍,我始终抱有一种敬而远之感。总觉得啃读那些教育大师们深奥、晦涩、宏大的理论,实在是对精神的逼仄和挤对。因此,断不会主动去买去收藏的。但自从看了薛瑞萍的书,我却愿意成为她的书虫、书奴和粉丝!也正是因为她的文章,帮我顺利完成了数封《给家长的每周一信》,按图索骥式地帮助家长梳理了许多棘手的教育问题。

近日,在网上看到她的一段视频—专题讲座《琅琅书声 朗朗乾坤》之后,对她的折服更是无以复加,她让我领略了什么是真正的厚积薄发。讲座中,她引经据典,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她笑容灿烂,充满激情,时而摇头晃脑,大声吟诵,时而娓娓道来,妙语连珠,颔首自醉,眉宇间闪烁着超然的自信,给貌似平平的她平添了几多魅力!薛瑞萍的报告深深触及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阅读,原来可以做得这样美好!教育原来可以如此幸福!我不知道她究竟看了多少书?究竟背了多少文字?至少我立即被卷入她的气场和语言的漩涡里,让我立马奔向书店,急切地想去搜寻她新近出版的书籍。

—还真找到了一本《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

朴素的书名,平实的阐述,近两百个问题的分析解剖,让人每读几页,就会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思考一: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的起点”

罗素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拥有幸福的人生。”这与我们的办学目标不谋而合。但是,日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我们,是否深层思考,到底什么才能让学生拥有“幸福人生的起点”呢?

薛瑞萍认为,儿童成长的起步阶段,家长也好教师也好,最重要的是做好两件事:一是培养建立起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作息、锻炼等—这是身体成长的必需;二就是让孩子与好书结缘,热爱阅读,感受美好,学会爱和自我教育,进而热爱生活、幸福一生—这是精神成长的必需。

教师努力的目的在于:尽可能让每一个孩子因为今天的学习,在将来能够自食其力、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进而因为具备了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而拥有充实平静的生活。

引导儿童热爱阅读,让孩子的耳朵浸泡在美好的声音里,让儿童的眼睛浸泡在美好的文字和图画里。少说教,少指导,少废话!

薛老师所致力推广的“亲近母语·日有所诵”活动,是非功利而真正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她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欣赏音乐、学会品读图画书、学会自我控制……让孩子享受到纯阅读的喜悦和成就感。这样的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和作文水平,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多看好书积累好词好句”。她认为阅读的意义首先在于享受阅读的幸福和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独自面对一本好书,陶然沉醉其中,纯粹的阅读回报给孩子的是纯粹的甜蜜。如果有了这种最好的禀赋,其他种种,包括语文成绩、写作水平、眼界胸襟等,都会随之而来,包括对其他各科的学习也是最根本的推动和促进。

不能让孩子染上“阅读为了写作”的焦虑。

我以为对于儿童—?对于一切人来说,是否快乐的重要性胜过是否拥有读写能力。而快乐的人更容易学有所成。

没有压力和任务恰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原先我的想法过于传统而肤浅了。看书不仅为了作文写得好,成绩好,更多的是充实人生、活跃思维、累积智慧。

再引用她讲座里的几句话:

“从书里出来,你是一个全新的人。”—多么精辟!

“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绝望、罪恶的终极武器。”—多么深刻!

“‘阅读—朗读—诵读’的本质是培养对语言的敏感,而对语言的敏感就是精神、思维的敏感,是个体生命鲜活、灵动的证明。”—多么可靠的“幸福之旅”!

启示一:“书香校园”的建设刻不容缓!尽管学校一直在提“书香校园”,各年级也在探索诵读书目,但真正意义上的“书香”并未香至墙里墙外。是否可以直接引进他人已经实践出的优秀成果,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尽快阅读起来呢?“诵读的考级制”是否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把自觉性不够的孩子最终阻绝在“阅读”之外?真正的阅读是自主的,是教师家长要求之外的读,试问:我们有多少教师和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享受呢?我们给学生足够宽松的阅读时间了吗?教师自己是否首先是个手不释卷的快乐的读书人呢?

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的广阔程度。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思考二:教师的幸福究竟在哪里

教师每天从家到学校,要面对一群嘈嘈不停的学生,忙着处理一件又一件、永远做不完的事情:找个别学生谈话、做全体学生思想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年级校级教研活动、各种会议、赛课、检查考评和家长会面等等,似乎越认真负责的教师,其生活和工作的状态越是不堪重负!要获得幸福感谈何容易!

薛老师一样是非常繁琐的上课、批作业、改卷子,为什么她就能够那么兴致勃勃?那么心平气和?那么从容淡定地将自己的人生演绎得如此绚丽多彩、美丽动人?

她不像大多数的教师一样标榜自己有多么爱学生。在她看来,可以让一个人不顾一切,牺牲自己去爱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孩子。对于学生,那是尽职。她从不把工作上的事情带回家,她的业余时间多在“看电视、和孩子聊天、陪母亲散步”中度过。朴素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正常的女人,一个纯净坦诚得如此透明的女人。

她的课堂充满着灵动隽永的诗意,正如她的学生所说,“我们的语文课就像一首歌,一幅画。我坐在里面,光是听,就觉得好幸福”。在课堂上,她与学生一起,全身心地投入书海,尽情汲取高品位书籍的营养,咀嚼语言大师们的灵魂与思想。那是真正的阅读,“是无关考试的与书籍的亲密接触”。她的课,真正做到了“真实、朴实”,是最常态的,毫无修饰的。

她是那样普通,她的简历只有“任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多年”几个字。她厌恶一切毫无意义的形式,甚至拒绝参加各种优质课评比。她认为,大多数的公开课不是讲给孩子,而是讲给评委听的。面对当前语文教学形式的日新月异,她自岿然不动,以自己的“我爱读,带学生读;我爱写,带学生写;我爱思考,带学生思考”应对外界的瞬息万变。“一意孤行”地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在应试的岩缝里寻觅播种理想的土壤,在旧有德育的盐碱地里栽种自己的教育之树”。她更像一位诗人,守望着自己的园子,悠然地侍弄一株株花草,欣然享受“鲜花灼灼开放,小树蓬勃生长”的甜蜜与幸福。

上一篇:对初中英语词汇教与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谈游戏在初中牛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