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系统应用与集成的探索

时间:2022-08-25 06:56:29

企业信息化系统应用与集成的探索

摘 要: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企业信息化系统正在成为企业管理的焦点建设项目,但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持续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自身有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目标,完善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同时满足快速高效、安全可靠等各方面的要求。所以应当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考虑,让企业决策者能够真正了解到信息化的作用,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工作,重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本文介绍了企业信息化的背景和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其应用和集成的合理策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系统 应用 集成

一、企业信息化的背景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计算机、通信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共享与网络的应用也日益推广与深入。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和重视程度,标志着一个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甚至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各种信息化系统已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它们支撑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能源化工、网络教育、通信和社会保障等,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信息化是企业的强力军,应该主动创造条件,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

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信息化是对企业中的生产经营信息进行整理,系统化、自动化、集成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搜集、计划、实施、运行和管理的过程。

二、 企业信息化建设困难重重,面临很多问题

1.资金问题,信息化建设很难持续性发展

企业信息化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这是一个长期性的持久性的建设工程,而且大量资金的投入,也未必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在信息化建设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但并未即时带来相应的效果和效益,企业领导层会迫于压力而使企业在信息化投入方面进展缓慢。

2.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开展

相当数量的企业不能很好地接受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企业中,信息技术人才稀缺、计算机水平有限的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企业普通员工由于非专业的原因,侧重点不同,对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不能很好的理解,导致信息化的水平不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技能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很不利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努力培养软件开发的相关人才是很有必要的。

3.信息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信息化机构不健全

企业信息化除了要有资金的持续性投入,技术创新也是不可或缺的。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都与其息息相关。为了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相适应,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观念更新、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重组的任务非常繁重。

4.老传统影响太深,网络工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传统的办公方式仍然是现在的主流办公方式。企业落后的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理念是冲突的,为了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文件的传送还是依靠电话、传真、打印等手段,因此办公耗材也大大的增加了,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三、企业信息化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分析

对于企业而言, 其信息化规划过程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其中还涉及社会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特别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其进行信息化规划所冒风险较普通企业要大得多,因此, 必须对企业信息化规划及其实施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认真的分析。 以下就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1.明确信息化目标的问题

确定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时通常采用如下两个方式:一种较为通用,其不管企业战略目标怎样改变,均以企业实际环境情况为依据进行相应策略的制定; 另一种方法主要以直接实现企业商业目标作为首要策略的选取而进行规划。 无论哪种方法,规划时都必须有清晰的管理思路和明确的目标。

2.信息资源的整合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能否及时掌握各种类型的业务数据状况相当重要, 也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迅速准确进行决策的关键。信息化为此类信息的及时掌握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如何有效进行此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和规划是一个难题,整合过程中应当对信息进行分类,对于纵向信息及横向信息分别进行整合处理。

3.协作核心平台的构建问题

此问题如今也是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要点,进行此问题的处理时,应以实现核心平台的通用性和完整性为目的,使得所构建平台能够适应各种类型企业业务的需求。

4.国际化标准的问题

解决此问题时除了要考虑到国际化标准管理之外,还应当考虑到企业的中国特色,全球各类跨国公司普遍采用扁平化管理方式来进行企业结构的优化,但过度扁平化势必会导致更多的人被排挤到社会中,并导致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因此,企业业务组织重组时不仅要考虑数据透明性的实时掌握及管理,还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

5.数据安全及管理规范的问题

此问题也是限制信息化广泛应用的重要障碍之一,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但也为其安全性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必须从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入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并借助于技术手段对系统进行监督。

四、 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基于企业实际,以科学的态度确定总体思路

信息化对企业来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在建设计算机网络时,首先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统一规划和管理,实现各部门信息互通,使信息资源共享。达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协调统一。为此,需要从公司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计划,改造现行的管理流程和模式,既要重视近期建设,也要考虑长期发展,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整合企业资源,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加强信息化意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

采用多种形式针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信息化培训跟讲座,增强员工的信息化意识,使大信息化这种观念和思想深入人心,扩大知识面,先进技术的发展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计算机水平,也是为日后大家都能有效参与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

3.提高信息化认识,强化计算机技术水平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必须得有先进的技术作为保障。一方面可以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可以吸收专门人才加入企业,充实技术力量。只有企业拥有既懂企业管理,游动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掌握了一定的网络信息化技术,建立一支专业的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才能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4.制定管理规范,保证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

为了保护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应当建立上网规范系统,增强所有员工安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意识,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转。

5.从公司实际出发,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整理规划

在网络基础建设方面,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投资,认真规划,既要满足眼前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日后的发展。以实用为主,避免追求华而不实。建立可靠的企业信息平台,一旦实现了信息化,公司的重大决策和日常工作都会有基础信息作为支持,实现机关公文处理的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是现代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是企业提高管理质量和市场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为了实现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有效开展,不仅要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性规划,还需要确保企业领导及员工能够积极投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来,主动采用信息系统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关经验的总结,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企业信息化规划工作中来,从而推动企业信息化规划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葛声,马殿富等.基于 Web 服务的网络软件运行平台研究与实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3, 29 (10): 897~900

[2]朱永虎, 张选平等.Jetspeed——企业信息门户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 (3):155~157

[3]李胜利, 任军等.建设企业信息门户的技术与实现[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22 (2): 99~101

[4]雷远平.网络门户网站登录技术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 25 (10):85~86

[5]向上,沈治宏.基于“知识链”优化的企业信息门户研究[J].现代情报.2004, (8):158~160

[6]李卫红,白杨.EIP 的功能与实现技术研究[J].情报科学.2004, 22 (2):235~238

[7]宋绍成,杨达,徐立春.智能门户的 Web Service 体系结构研究[J].情报科学.2004, 22(12): 1461~1465

上一篇:现代化进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下一篇: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