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角下改革课堂听力测验内容的教学实践

时间:2022-08-25 05:07:09

主体间性视角下改革课堂听力测验内容的教学实践

摘 要: 基于主体间性的理论,依据我国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听力题型,结合所教学生均为法律专业学生这一特点,作者在设计课堂听力测验的内容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有效地将学生的意图和价值融入测试内容,从短对话、长对话、短文理解及短文听写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 主体间性 大学英语 听力测验

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Habermas)于1981出版的《交往行动理论》(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一书中发展了一套以主体间的交往行为为研究对象的“形式语用学”。主体间的交往行动是一种语言交往活动,即言语者就一件事情和他者达成理解。大学英语教学正是一种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合理交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依据主体间性理论改革教学模式,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达成理解。《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马丁・布伯指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不仅是言语上的你来我往,而是寓于‘生活深处’的具体体验。”针对英语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教师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这一法宝,在设计测验的内容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有效地将学生的意图和价值融入测验内容,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依据我国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的题型,结合所教学生均为法律专业学生这一特点,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从短对话、长对话、短文理解及短文听写等方面对课堂听力测验的内容进行探索和改革。

1.短对话

理解短对话时,应引导学生关注在普通英语中早已熟知但在法律英语中表示特定意思的单词。如affirm(维持原判)的熟知意思是“确认”等,还有agreement(协议),argument(辩论),bar(律师业),bench(法官席),brief(辨诉状),will(遗嘱),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由普通英语中早已熟知的单词组成词组的特定法律的意思。如,arm of the law(法律的权利),bill of particular(诉讼明细书),breaking and entering(强行闯入),burden of proof(举证责任),case in chief(主案),hit and run(驾车肇事后逃跑),take issue(提出异议),等等。

2.长对话

理解长对话时,引导学生通过词根或词缀理解表示特定法律意思的单词。如通过普通英语中的hear理解hearing(聆讯);通过普通英语中的know理解knowingly(知情地)。引导学生通过构词法理解表示特定法律意思的单词。如通过普通英语中的classmate、roommate等理解inmate的意思是“在里面的朋友”,即“囚犯”。引导学生通过表示特定法律意思的单词理解系列词组。如理解sentence(判决)就能轻松掌握death sentence(死刑),life sentence(无期徒刑);理解appearance(出庭)就能通过从名词至单词的词性转换轻松掌握failure to appear(不出庭罪)。但是,即使是相同的词根形成的系列词,在意思表达上也会有特殊的情况,一定要注意法律词汇意思理解的准确性,如true copy(准确的副本),truthful statement(真实声明)。还应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词或词组表示相同的意思。如,“理由”,可以用单词ground表示,也可以用词组good cause(正当理由)表示。

3.短文理解

理解短文时,应引导学生迅速掌握能通过普通英语词汇就直接理解的词或词组,如body search(搜身)、direct examination(直接询问)等;通过普通英语词汇稍加想象也能理解的词或词组,如in camera(不公开);有些词或词组是通过普通英语词汇理解的“假友”,如joy riding(偷车兜风)。应引导学生关注相同拼写可以表示不同词性、不同意思的词或词组,如find,动词的意思是“判定”,名词的意思是“拾得物”。引导学生关注单复数可以表示不同意思的词或词组,如damage(损害)和damages(损害赔偿)。

加深学生对法律英语典型句型的理解,如,用where引导的状语从句。在普通英语中,这类句子一般为地点状语从句。但在法律英语中,这类句子为法律条款中的条件状语从句,相当于in the case where,意思是“如果”或不出现人称的句式中“凡……”。另外,还应提醒学生对普通英语中的熟知词where,if 和when的细微区别加以理解。在法律英语中, if强调一种假设,when强调时间上的关系,where相对比较客观,能体现法律的庄重性。

4.短文听写

短文听写时,应引导学生关注:同为法庭中涉及的对象,在普通英语中,辩方(defense)是名词,可犯罪嫌疑人(suspect)是动词,被告(accused)却是动词accuse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公诉人(the people)虽然词性没有变化,但需考虑到冠词的使用。应引导学生关注拼写,但不同词性、不同词义的词,如award,动词的意思是“判给”,名词的意思是“裁定额”。应引导学生关注是否需要使用复数形式,如crime通常指各种罪,但战争罪行(war crimes)就需要使用复数形式;同为“警告”,但警告标志(warning sign)无需使用复数形式,警告灯(warning lights)却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虽然法律术语的意思学生能凭已有知识猜出,但是在听写过程中,需考虑到冠词的使用才正确。如贩卖儿童(sale of a child),出庭作证(take the stand)等。应引导学生关注所听到单词或词组需要大写的情况:法律术语的首字母应该大写,如特勤部(Secret Service);若表达中有特定的专有词,则需要大写,如不可抗力(act of God)。引导学生加强对法律英语典型句型的掌握,如without prejudice to,subject to,for the purpose of,provided that,in respect of,等等。对于具体词或词组的判断,是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考查,但能否完全正确地书写出答案,却是对学生日常知识积累的考查。

测验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知识掌握,促进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励学生调整学习方向和方式。改革后的课堂听力测验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了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哈贝马斯著,洪佩郁,等译.交往行动理论[M].重庆出版社;199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马丁・布伯,著.陈维纲,译.我与你[M].三联书店,2002.

该论文系上海政法学院校级高等教育研究项目《主体间性视角下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 下一篇:信计专业《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