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新教材

时间:2022-10-24 12:04:56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新教材

摘 要: 现代教学手段日新月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各地教学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别极大,很多农村学校仍然用不起多媒体技术。作者利用现有教材,盘活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新教材 数学教学 课改实验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做到“课标在脑中,教材在心中,学生在眼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标为依据,以新教材内容为基础,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选择和创造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挖掘教材,超越教材,拓展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改实验中慢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实例,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让学生“以身代数”,化抽象为具体

实例1:在“绝对值”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绝对值的意义,我请几位平时比较爱表现的学生排练了一个小品,两个学生穿着警服站在门口当“绝对值”,手拿一把小刀当“负号”,然后表演小品“警察和小偷”。(1)小偷空手从警察的中间走出去时,警察对他进行一番检查后,没发现问题,便放他出去了。――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小偷身上带着一把刀要从警察的中间走出去时,警察对他进行一番检查后,立即没收了他的小刀――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在课后我所进行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均表示这堂课给他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处理绝对值的符号时出的错误比以前少多了。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兴趣是人们学习的一种动力,也是成功之路的起点。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创设有效有趣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有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课堂不再冷清单调。

二、让学生生成知识,化单调为趣味,突出学生主体

实例2: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教学中,首先我请唱歌最好的宜君同学唱了一段《真心英雄》,同学们在欣赏完优美的歌声后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我借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鼓励学生努力奋斗,今后争取做一位人人敬佩的真心英雄。然后我请几位学生为她打分,学生便兴致勃勃地为她打出了95、80、85、90、100、92、93、88的高分,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时,有的学生提出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才能得出比较公平的分数。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很强的参与性,也体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让学生参与活动,从课堂到社会

实例3:在“有理数的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计算:24×(■+■-■),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模拟表演“市长”接见“外宾”,市长要与外宾分别握手,让四位同学表演,女同学代表负数,男同学代表正数,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这堂课的教学难点:(1)符号的确定。(2)不漏乘括号中的每一项。“情境教学是指通过情感的调动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求职欲望和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堂课让学生动了起来,学生亲身经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活力。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要把教材内容生活化、趣味化和情境化。

四、让学生发散思维,从单极到无极

实例4: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索和实践”的教学中,有这么一题:“编一道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使所列的方程是:5x+3(15-x)=236,并与同学交流比较一下。”我让学生模仿课本的例题,他们便编出这样的例子:学校团委组织了15名学生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其中3年级的每人每次搬5块,其他年级的每人每次搬3块,共搬了236块,问3年级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这是学生从课本上得出的经验,我以此例建立数学模型――“编一道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使所列的方程是:5x+3(36-x)=236”。然后让学生进行拓展应用,结果学生举的例子非常贴近学习和生活,让我十分惊喜。现摘录部分如下:(1)我班文艺委员晓君为班级买了36本单价为5元和3本单价为3元的两种笔记本,作为晚会的奖品,共花了236元,问买了多少本单价5元的笔记本?(2)昨天母亲买了15斤单价为5元的苹果和单价为3元的李子共36斤,共花了236元,问母亲买了多少斤苹果?

这样的例子很多,每个学生写的都不一样,都是自己的亲身体会和生活经验。新课程呼唤“大课程,小教材”的意识,数学老师要树立“生活即课堂”的大课堂观,以教材为载体,努力把教材内容向社会生活拓展,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这种方式应用得当,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生在学习中潜能得以开发,知识面得以拓宽。学习的过程就是活学活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从而有所创新,积累了知识经验。

总之,教师手中的课标教材和学生就像厨师手中的白菜萝卜和作料,一道上等的菜肴需要厨师用精湛的手艺来烹饪,同理,一节有品位的新教材实验课就要依靠教师高超的教学“手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师生双边都是具有积极思维的生命体――人,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要把备课简单地等同于编写教学预案,而要以学生为主体,备学生,对新教材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在教案中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心中有方法,手中有特色”,可以巧妙地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小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是随便拼凑,随手涂鸦,而是要发挥智慧和心血,在教学中潜心研究和尝试,使得教学既符合课标的要求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每个数学老师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祝志安.试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11.

[2]张志辉.尝试打造高中生物学高效课堂.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11.

上一篇: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比较及启示 下一篇:农村美术教学如何顺应新课改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