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8-05 09:52:11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 本文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理念引入《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教学中,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教学项目化 教学改革

1.引言

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是在传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基础上引入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化工、汽车和文化娱乐等各种行业。因此,在高职机电专业中,《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但是由于其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到费时费力,难以掌握其实际应用。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遵循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笔者对《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教学进行了项目化改革。

2.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通过集中关注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采用科学方法,依靠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被引入一个个任务中,通过理解与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的精神。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最大创新点是以学生为主,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没有真正的工作实践,学生不可能真正掌握必备知识和技能,更谈不上灵活运用知识。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将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真实的工作场景引入教学中,并以学生胜任的工作任务为核心形成学习项目,从根本上保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3.《可编程控制器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笔者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就业岗位群的分析及专业核心培养目标的理解,构建《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总体目标,从“学练结合、学用结合、工学结合”出发,对涉及的知识进行重新编排,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减,增加企业生产的具体要求,设计符合课程标准的项目,在机电一体化2012级学生的实施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3.1教学情境创设

为了模拟实际的工作情境,笔者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常州工程××机电设备厂××设计二处,主要承担本厂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改进设计,下设七个组,设计员由××班同学担任,每组设组长一名,聘为设计师,课代表聘为设计处长,任课老师聘为技术总监,最终考核成绩将作为确定员工技术等级的依据。

各设计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报设计处长和技术总监批准执行。

3.2项目的设计

考虑到知识的循序渐进,项目设计中有入门项目、基础项目、提高项目和拓展项目四个层次。入门项目中主要是通过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与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对比,培养学生对PLC控制的初步概念。基础项目中选择学生熟悉的电动机控制和十字路口红绿灯控制展开,在两个子项目的实施中,分别融入经验设计法和步进顺控法的分析设计过程。提高项目的设计中选择比较复杂的工业场景如霓虹灯的控制、化工生产线的控制、气动机械手的控制等,进行移位指令、数据处理及子程序应用的学习。拓展项目的设计主要是模拟数控相关岗位,选择步进电机和主轴电机的控制,训练学生掌握PLC在模拟量控制中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每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配套有项目相关的补充项目,以供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

3.3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就是教学过程的开展。第一次课,教师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实现角色的转换。告知学生课程性质、目标、总体安排和考核方案等,明确考核方式及首次任务的布置。学生拿到任务要求后,进行前期的资料查询和知识准备,完成任务工单的第一部分。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听取学生的准备过程获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知识的补充及必要的指导。学生通过讨论确定方案后进行现场方案的实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后,自己解决问题。任务实施完成后进行经验分享,最后进行任务总结及下一次任务的布置。课后学生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记录、完成整个工作单,同时还需要进行下一次任务的准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并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的具体要求。

3.4项目的考核

为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是必不可少的。采用项目化教学改革后,我们采用了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有专门的考核表考核,每个任务总分为100分,过程性考核总评成绩为每次任务过程考核成绩的平均值,占总评成绩的80%。终结性考核为最终的理论考试,总分为100分,占总评成绩的20%。过程考核主要是对学生课前自主设计情况、上课表现、课后任务设计说明书完成情况及PLC程序设计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由专门的考核评分表进行评价。与传统考核方式相比,改革后的考核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更公平合理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结语

对《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将实际工程案例引入实际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极大提高。同时,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晓春.“项目导入法”在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07.14:287-287.

[2]郭娜.高职院校《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教改创新,35-36.

[3]谢丽华.高职机电专业《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1(72).

基金项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院级教育研究课题《模拟仿真对提高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部分成果,课题编号:12JY055。

上一篇:农村美术教学如何顺应新课改潮流 下一篇:主体间性视角下改革课堂听力测验内容的教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