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桥头跳车问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8-25 02:42:54

浅谈桥头跳车问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 要:本文对公路工程桥头跳车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出现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尽最大可能地消除或减少桥头跳车现象,提高行车的安全系数和舒适度。

关键词:桥头跳车;原因;防治措施

ˎ ̥ pick to: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reasons for jumping bridge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for the reasons put forwar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s much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eliminate or reduce vehicle dumpping phenomenon, improve the driving safety and comfort.

Key words: vehicle dumpping; The reas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投入运营的高等级公路越来越多,但从行车效果看,桥头跳车现象却较为普通,而且,桥头跳车问题一直是困扰广大公路建设者们的难题之一,不但每年公路养护部门用于处理桥头跳车问题的直接费用居高不下,而且潜在的安全隐患也直接影响着道路的行车安全。

一、桥头跳车的原因分析

桥头跳车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如:地基沉降、路基填料、桥台形式、搭板长度等。如果能在设计、施工、监理过程中做到设计合理、施工规范、监理严格,则可减少跳车程度,处理得当,还可做到基本消除。

1桥头跳车主要类型

1.1桥头台背填土或与台背填土相接的路基填筑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搭板下沉、断裂,或搭板与路基间有错台现象引起桥头跳车。

1.2桥梁伸缩缝安装不好,致使伸缩缝过早破坏引起跳车。

1.3沥青面层油石比控制不好,出现油包、坑槽、搓板等现象引起桥头跳车。

1.4个别桥涵结构物桥台局部沉降,致使搭板上挠引起跳车。

2桥头跳车产生原因

2.1设计方面

设计时,地基未作处理,台背回填未作专门设计,只知套用标准图和规范,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桥台与路基之间未设过渡性路面或桥头搭板,台后路堤未采用预压、自然沉降时间不足等,都容易造成桥台与路基之间产生较大差异沉降,进而造成路面变形,影响行车。

2.2地基沉降。

地基沉降,是造成桥头跳车的重要原因之一。路堤填土因其固有的压缩徐变性质,即使经充分压实也很难以避免因土基固结等因素造成的沉降。通车后,随着时间的变化,地基缓慢固结,剩余沉降逐渐完成,这部分沉降造成了路基与桥台的沉降差,形成跳车。在车辆动荷载反复作用下,地基的颗粒间的粘滞蠕变以及土体侧向的变形,导致路面高程下降,桥头出现跳车现象。

2.3路基填料及压实度

土质不良所产生的地基沉降是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之一。桥涵通常位于沟壑地方,地下水位较高,再加上所用填料的天然含水量高、天然空隙比大,常含有机质,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一旦受到扰动,天然结构易受破坏,强度显著降低。由于桥头路基填筑高度较高,产生基底应力较大,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降,与桥台之间形成较大的差异变形,引发桥头跳车。

从施工难度来看,由于台背施工空间狭窄,大型压实机具的使用受到限制,使靠近桥台背后的填土很难达到要求的压实度,通车后,这部分路堤的变形较大,易引发桥头跳车。

2.4结构突变

桥与路面在结构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从路面接桥组合可以看出,铺设在桥台上的路面和铺设在路基上的路面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路面体系,由于桥梁基础一般采用桩基或持力层较好的扩基,桥台竖向变形非常小;铺设在路基填料上的路面为柔性或半刚性多层路面体系,在车辆荷载和自重作用下,路面、路基填料密实度不断增加,结构层压缩,竖向变形逐步形成。这样,两种结构层抗变形能力不同,相对沉降就不可避免出现;如果路面和桥面之间没有很好的过渡,在车辆荷载和雨水等条件综合影响下,路面结构极易破坏,造成桥头跳车。

2.5施工方面

一些施工队伍盲目追求施工进度,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施工规程作业,施工时没有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的“三分法”施工,台背填土过快,对地基造成扰动和破坏,没有充分时间固结,对台背挡土墙等构造物挤压力大,压实度达不到要求。由于人为因素,致使高填土台背回填不稳定,竣工后沉降大,而且沉降不均匀,导致桥头出现跳车现象。

二、桥头跳车防治措施

1设计方面

1.1加强对涵洞、通道、小桥等小型结构物的地质勘探工作。

1.2结构物基坑回填,应尽量采用石灰改性土或透水性材料分层回填至原地面,使台后填方路段的地基沉降变形与桥台地基的沉降变形一致。

1.3台背回填材料的确定应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在缺乏粗颗粒透水性材料时,可以考虑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一般情况下,宜采用粗颗粒如石渣、砂砾、级配碎石等透水性材料,设计时应给予明确规定。

1.4搭板、枕梁和伸缩缝的设置,应结合桥台、桥梁结构型式的需要合理设置。

2加固处理台背软弱地基

处理好台背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对软土地基的处理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处理方法,如换填法、超载预压、塑料排水板、粉喷桩复合地基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浅层软基一般采用换填,对较深软基需结合工期、投资等因素综合确定。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效果明显,施工工期短,但费用高;超载预压一般可利用施工荷载作为软基预压荷载,但施工工期较长,剩余沉降量也大;塑料排水板法加固效果好,工期较短,经验较为成熟,是目前处理软基较为常用的方法。我们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使地基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3施工方面

合理安排好施工计划,施工工期符合规定要求,是有效减少桥头跳车关键。控制好填料质量,尽量采用轻型材料,渗水性好填料。台背后填筑透水性材料,应满足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要求。台背与路基接壤处,为保证连接质量,一般路基留一斜坡,斜坡坡度不大于1:1(可采用台阶形式连接)。严格控制桥头路堤的压实度,桥头路堤及锥坡应用小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每层碾压厚度不超过20cm,或用强夯机夯实,尽量使这些不易碾压地方的压实度达到要求。施工过程中,要配备足够有经验的专业试验人员来加强检测过程控制,在检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保证施工质量。

4养护方面

根据桥头跳车的不同程度,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路面沉降后产生的沉降,根据现场观察沉降高度一般小于2cm时,对行车影响不大,可以暂时不进行维修处理。当沉降逐渐增大时影响将随之加剧,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根据实地测量和现场对车辆通过桥头部位时行车情况的观察,当桥头路堤与桥面纵向10cm范围内相对沉降量达3cm时,应进行处理。处理桥头跳车的主要方法有:重新洗刨加铺路面、搭板下压浆加固、填补法、凿除法。对搭板、伸缩缝损坏的要挖出原有搭板、伸缩缝,重新更换以恢复原功能。

三、 结束语

对于桥头跳车的防治,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关键因素,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其它相关单位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来完成,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有效地避免桥头跳车病害,真正使桥头跳车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004.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007.

[3]路本升,孙建华,路以林。桥头“跳车”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技术。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年。

[4]张华,赵振凯。桥头跳车的原因及自治方法。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0年。

上一篇:参与惠青黄河公路大桥建设经营实践与经验 下一篇:公路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