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解古诗词风格鉴赏题

时间:2022-08-24 05:30:29

妙解古诗词风格鉴赏题

在近两年高考语文试卷古代诗词鉴赏部分中悄然出现了一种新题型――风格鉴赏。2008年重庆卷,2008年、2009年北京卷,2009年上海春季卷都采用了此种题型。此类试题包容面广、综合性强,是对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这两种能力的迁移考查,因而试题难度较大,得分率不高。现结合近年高考真题,例析破解此类试题的妙招。

一、 明辨三种题型

根据对近年高考风格鉴赏类试题命题意图和命题方式的考查,我们权且简单地将这类试题分为三种类型:

1. 阐释风格式 直接告知所选诗词作品的风格,要求考生分析阐释。如2008年重庆卷第12题的第(2)题: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这里的“简要分析”主要是阐释、印证“新丽”的风格特点。

2. 比较风格式 先说出命题材料与某个著名诗人的风格特征相近,再要求考生指出命题材料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如2009年北京卷第12题的第(2)题:

这首词(指“西江月・黄陵庙”,作者张孝祥)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先归纳作品风格,再和其他“相近”风格的词人作品进行比较鉴赏。

3. 综合分析式 就是把风格与手法结合在一起考查。如2009年上海春招卷16题:简析作品(指“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作者叶梦得)的语言特色。

这里的“语言特色”可理解为语言风格。

二、 掌握两种方法

某种风格能成为一位诗人的显著标签,这说明此类风格的作品中一定存在与其他作品不一样的地方。据此,我们可归纳出两种有效的解题方式。(为表述方便,我们将作品叫“因”,风格叫“果”)

1. 执果索因法 就是针对设问中的关键词在作品中找阐释、印证的根据。一般来说,设问中的主题词既不会太陌生,又不会太生僻,所以我们首先要从记忆库中搜索与此关键词相似的风格术语进行比照;其次要带着问题中的关键词来阅读,努力发现与风格主题词相关的句子和美学意境。简要答题模式为:风格(先用简单词语阐释)+举例(从诗文中找一两处相关词语进行验证)+评析(小结传情达意的美学效果)。

【考场传真】(2008年高考语文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解题示范】从“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一句看,“新丽”与“轻狂”应该是一组关系相对的词语,如果说“轻狂”可以理解为“不太庄重”,那么“新丽”便可理解为“新奇华丽”。再看此词咏春伤别,可谓构思新颖。作者首先略去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起首便着眼山水,抛出两个新奇的比喻,将离人的形象放得无穷大,强调伤心人面部表情的痛苦,简直无以复加。三、四句则紧承以上两个比喻作进一步的形象强调,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强化离愁别绪。下片将“送君归”与“送春归”巧妙绾合,突发“到江南赶上春”的奇想,又反复叮嘱“千万和春住”。看似无理,实为佳妙。此种语意境界,实在新奇华丽、别致生动。

【参考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 执因索果法,即先从作品的意境营造、词语选用、形象塑造、抒情方式、表达习惯等方面入手归纳其典型风格,然后再结合作品中具体词句举例阐释,验证自己的结论。解答此种题型,最好从熟悉的风格术语入手,切忌胡编臆造。简要答题模式:风格(用一两个词简单表述)+举例(从诗文中找一两处相关词句进行阐释)+评析(简单评价分析其美学效果)。

【考场传真】(200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 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 波神:水神。③ 准拟:准定。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解题示范】起首两句便显酣畅洒脱之气,泛舟江上,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下必细数。“波神”两句想象新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使人感到似幻似真,从而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下片借景抒情。“明日”两句,写词人面对风遏行舟的心境,很容易让人想到课本中苏轼《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无论风雨纵横,我皆泰然自若。多么豪迈雄奇。结尾两句,别具情味,表现出词人独有的想象和内心的美好愿望。赏读到此,再结合设问中的提示,可知宋词分豪迈、婉约两派,更兼有两位词人并称,得出答案便不在话下。

【参考答案】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三、 熟记常用术语

为了更有效地解答此类试题,我们有必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一些与风格相关的术语。有的同学一听到熟记术语,头皮就开始发麻,以为掌握“术语”便是那些死记硬背、佶屈聱牙的东西。其实不然,对任何知识的掌握都建立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必要的术语不仅可以丰富知识素养,还可以开阔审美视野。所谓的“语言风格”,就是指该诗人区别于其他诗人的显著艺术特色,是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性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所以,掌握常见术语,不仅有助于区别不同风格的诗作,还可以提升我们鉴赏、品评诗歌的水平。当然识记时切忌死记硬背、生吞活剥,要结合具体的诗人、诗作仔细玩味,深入理解。

常见诗歌风格术语列举如下:

1. 豪迈雄奇: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苏轼的诗词。

2. 沉郁顿挫:“沉郁”指文思深沉蕴藉,“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最典型的就是杜甫的诗歌。

3. 悲壮慷慨:情感悲壮,出语高昂,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怀,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例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 朴素自然:语言不加雕饰,率真朴素,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不追求词藻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却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多见于山水田园诗中。如陶渊明、王维的诗歌。

5. 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折、细腻、柔美”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的诗词作品。

6. 清新明快:用语新颖,不落俗套,语言直接、明朗、直爽,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两汉民歌。

7. 委婉含蓄:有时也称蕴藉,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商隐的诗作。

8. 平淡质朴。选用贴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白居易的诗。

最后,要提醒大家注意,具体赏读解题时,切不可胶柱鼓瑟,应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依据具体诗句,选择适合材料的切入点,从而进行分析。

上一篇:访谈类现代文阅读指导 下一篇:洞庭一角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