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24 01:52:21

论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 化学是和生产生活关系紧密的一门学科,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占用学生太多的学习时间,以免学生厌学。初中化学教学重在课堂,研究有效性策略可以让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可以从培养学生学化学兴趣,优化教学方法,以及注重课内外实验探究等方面入手,使化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的教学后,学生能学到以前不会的知识或者学到更多的知识,能有具体的收获。具体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教师巧妙地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在课堂,乐在课堂,成在课堂,真正使学生得到知识与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化学的保障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古往今来,茫茫宇宙中千变万化的物质运动永无止歇。万事万物离不开化学,人们的衣食住行、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工业农业、微观宏观、航空航天、能源环境都受惠于化学。化学具有实用性,它与我们的吃、穿、住、行、用无不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开阔学生视野,巩固和深化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活用化学知识。教师应把化学课程与实际联系,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需求,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激励更多学生努力学习、掌握这门学科,应用它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更好地为将来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充分利用各种图片、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科技意识,产生对科技的热情,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学科联系,抓住本学科中那些联结多个学科内容的知识点,挖掘出隐含其中的综合交叉因素,以形成一体化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了解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认识人类影响环境的性质和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意识。利用化学知识的广泛性,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只有对化学感兴趣学生才想学,才愿学,才学得好。

二、优化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根本

1.课前阅读。课前阅读是对新课的预习,是一种比较粗浅的阅读。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上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通过预习提前知道学习目标,使听课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便于听课时做笔记,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正确处理听讲与记笔记的关系,提高听课效率。课前阅读的方法主要是泛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这节的知识点,并弄清重点、难点和疑点,把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以备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教师分析、讲解。

2.课堂阅读。课堂阅读是指上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精读,其目的是消化掌握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种阅读是在老师的提问和指导下进行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好的阅读思考题,可以指导学生沿着科学的思路进行精读、研读。在指导学生阅读中,一方面要系统地钻研教材,提出比学生课前阅读更为深刻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重视课文本身的逻辑结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3.课后阅读。课后阅读是在课后复习中进行的阅读,其目的是巩固和升华知识,其任务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作业。在这种阅读中,要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精心设计,作业要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通过作业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课文的知识结构。在课后阅读后,教师应指导学生科学地使用有关参考资料和工具书,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学好化学应注重课内外实验探究

1.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媒介。判断一个演示实验是否成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多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参等其他教学辅导材料;多改进,对环境有污染且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加以改进,尽量做到无污染、无浪费,如蔗糖与浓硫酸反应,我做了改进,改进后既可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检验产物,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多实验,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通过实验验证自己或他人的想法,从而提高探究能力;多总结,及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是心得体会。

2.变分组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是为优化学生的操作规范、加深学生对某些实验现象、实验原理的理解而设置的。一般情况下都放在一个章节之后,验证学过的一些结论,其好处在于规范了实验的基本操作,强化了知识点的记忆,缺点是削弱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神秘感。因此有些分组实验我们不妨放在学习新课的时候直接做,比如学习元素周期律一节时,我在平行班中进行了对比教学,两个班级在新课时做实验,先让学生亲自做镁、铝分别与水、盐酸的反应,然后对比反应的现象、分析反应的产物及其原因,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很快比较出镁和铝金属性的强弱,并总结出金属性强弱的判定方法。过后学生对实验的现象都能记忆犹新。对照班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边演示实验一边讲解,但学生兴趣明显不高,过后对实验现象和原理的分析多数同学都只能靠死记硬背,很难回想起当时的实验现象。

3.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微型化,是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如果能在课前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完成,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学生不知道其原理的情况下去讨论、探究,不仅为课堂提供更好的实验素材,而且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尹鸿藻.学习能力[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2]欧平.挖掘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7(7).

上一篇:试论林业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下一篇:对中职英语教学及学习成绩评价的点滴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