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美 发展美 创造美

时间:2022-08-24 12:34:24

认识美 发展美 创造美

一、美育的认识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教育目的。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是其文化水平的标志,一个国家的审美水平则反映了该国的文明程度。原国家教委主任何东昌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曾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方针提出“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可见美育的重要地位。

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论著中,教育家们曾从美育的政治作用、启德作用[1]、启智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儒家的“文质论”[2]、明清之际以李贽为代表的“童心论”[3]都引起了整个社会对美育的普遍重视,使我国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并使民族文化教养得以提高。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很重视美育的实施,提出了“美育为四育之一”的观点[4]。

德谟克利特说过:“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的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5]。可见,人的美除容貌美之外,还要包括许多东西,如品德、学问、修养、才智、言谈、举止、气质、风度、情趣、爱好、……一直排列下去,就会发现这些罗列的项目越丰富,外表美所占的比例就越小,甚至是无足轻重了。可见,把外表美作为人美的全部内涵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荒谬的。人之美应该包括貌美与魂美,魂美即德、智、体、美的总和。俄国思想家、教育家、美学家别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的姊妹。”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美是智慧的向导。”伟大导师马克思说:“美是劳动的结晶。”不道德的人不会美,无知的人不会美,懒惰的人、不健康的人更不会美。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热爱劳动、体格健康才是完善的美。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所谓美育,就是要教育引导青少年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认识与鉴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就是在认识美的基础上发展美,创造美。让学生们从课堂上、从生活中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这就是美育的意义所在。

二、美育的途径

在“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下,我国古代一直不太重视美育,直到近代有了学堂之后,才把唱歌和绘画列入正规课堂,这是美育的前身。到了建国之后,美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多农村地区还有经费的困扰等,一些中小学校美育课开课不足或者被占用,致使青少年尤其是一些边远落后地区的青少年学生审美素养不高,审美观念落后,而在一些城乡接合地区部分中小学生审美观念偏颇,美育的现状令人堪忧。

时代呼唤着美育,历史把美育这一重任摆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那么,城乡接合学校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美育呢?

1.寓美于德

德育所重说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美育所重于感,动之于心,动之以情。不论是美育、心育,目的在于提高人的审美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气质,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培养人的道德。以美育心,以心育美,美育、德育与心育相辅相承,既重说教,又重情感,寓美于德,寓美于情,寓美于心。

2.寓美于智

如果教育本身只是枯燥的灌输与说教,而没有营造教学的美感和趣味,这样的教育就不是美的教育。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教书育人教学原则的高度体现。学校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多方位、有效地实施美育。

许多学科教材的内容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又是美育的极好教材。以化学学科为例,化学本身就是一门神秘的科学,如果真正在“化学王国”里遨游,就会发现有许多美妙有趣的事情:化学实验仪器的组装充满着“巧妙与实用”,实验中清亮的声音、鲜明的颜色变化、气味的产生、美丽的喷泉实验、原子结构巧夺天工的组成,都可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3.寓美于体

人的美包括貌美与魂美,貌美即要求有强健的体魄。柏拉图认为,心灵美与身体美的和谐一致是最美的境界,而健康的身体背后隐藏着体育运动。就体育本身而言,它也是一种美的存在――艺术体操活泼、抒情的旋律,运动员欢快、矫健的动作,无论对自己还是对观众都是一种美的体验。那雄鹰展翅般的跳水动作;花样游泳协调一致、灵活敏捷、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巧妙地展示出动态美与静态美的高度统一,令人心驰神往。促进对体育运动美感元素的发掘,可以达到以美健体的效果。

4.寓美于艺

在学校美育工作中,有些方面的教育是德、智、体诸方面所不能代替的,这就是音乐、美术、诗歌和书法等艺术教育。

音乐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发责任感,是音乐艺术与科学教育所结合的综合性育人工程,主要通过旋律的美和歌词的美来影响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学校组织的学生合唱团,就在不断发挥其美育作用。诗文教育在古代教育中一直占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也正因如此,出现了大批专业或非专业的造诣很高的诗人词人,他们也确实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要重视诗文教育,因为这样不仅可以继承我国先人留下的大量文化财富,对学生陶冶情操、抒怀、开发智力、提高审美力也是必不可少。如读罢一代伟人的《沁园春・雪》,无不对伟人的文学造诣惊叹不已,同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丽产生了由衷的热爱,不禁发出了美的赞叹,这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积极的作用。美术、书法教育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画中题诗,诗中有情,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更具有感染力,更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5.寓美于活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龄中期、后期学生精神生活中的一大缺陷就是他们被剥夺了一项巨大财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而这些时间对发展和形成他们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又是几不可少的。”因此,要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进行美育。城乡接合虽然条件有限,但根据各自情况,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片,参加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歌咏比赛,进行黑板报、报栏的设计;也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选修课,如美术欣赏、音乐欣赏,组建管弦乐队、秧歌队、舞蹈队、戏曲戏剧社等。

6.寓美于社会和自然

生活是美好的,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拥有无珍不备的动物园,有雄伟壮观的长城,有赏心悦目的花园及林荫路,还有少年朋友们喜爱的文化宫、科技馆。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开创了利用自然进行美育的先声――古今仁人志士多以松柏自励,意在抒发志气;寄情山水,借以陶冶情操……青少年要勇敢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当中,走到大自然中,去吸吮大自然赋于的甘露――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感受北国风光的雄伟与壮观,感受数风流人数,还看今朝的英雄豪气;从大自然的绿色中意会春天的温馨;从丰收的果实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7.寓美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浸入学生心灵的美育。因此,学校要建设、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使其充分发挥美育功能。如美丽的公园式校园――通过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烘托出优雅清新的浓厚文化氛围;内涵丰富的文化宣传――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栏等陶冶情趣,净化心灵,熏陶行为;班级墙报人人参与――利用新颖美观、设计合理的板报、墙报,宣讲“我参与”的乐趣;团结友爱文明和谐――张张笑脸,声声“老师好”,讲述一个个和谐友爱的故事,和谐即是美。

8.寓美于发展核心素养

2016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包换人文底蕴、审美情趣等。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美育的发展有共同之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可以说,美育是核心素养教育的基础,也是其途径,更是其目标。以教育为起点,美育作为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催化剂,为核心素养教育的实施保驾护航。

三、美育的收获

为落实美育发展目标,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以艺术的形式传播正能量,展示师生表演才能。朗朗读书声,声声入耳;石刻拓片艺术年年举办学习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系列讲座走进校园;《论语》《诗经》的讲座受到师生好评并引起讨论;书法赏析与创作讲座引起共鸣,并举办书法比赛;美术生高考成功,学生在全国射箭比赛中获奖。学校城乡接合地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区或镇里组织的各项文艺活动,如五月鲜花歌咏比赛、九九重阳节敬老演出等,都在使学生扬长补短,重塑信心,探索美育与学习中的“正迁移”。

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让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发展美,创造美。以美健体、以美益智、以美养心、以美尚德,提倡并追求全面发展,多维成功,为学生的人生成功奠基,这就是我们城乡接合校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晓霞.浅谈学校中的美育渗透[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S4):170-171.

[2]王运熙.魏晋南北朝和唐代文学批评中的文质论[J].文艺理论研究,1980(2):139-148.

[3]刘健芬.从童心说看李贽的美学思想[J].江汉论坛,1984(3):44-48.

[4]王列盈.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与健全人格教育[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22(2):102-105.

[5]赵怀俊.苏格拉底之前古希腊文论中的人性与神性[J].晋中学院学报,2008,25(5):18-22.

上一篇:三尺讲台放光彩 下一篇:深学实做 强筋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