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板块”特色经济

时间:2022-08-24 12:25:25

大力发展“板块”特色经济

近年来,武汉市蔡甸区索河镇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积极创造宽松环境,放手发展纺织劳保业和五金制锅加工业特色民营经济,成为远近闻名的“纺织之乡”、“劳保之乡”、“五金制锅之乡”。2003年,索河镇作为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典型,被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推介。目前,纺织劳保用品和五金制锅占据汉正街同类产品97%以上市场份额,并通过中转出口中亚地区。索河镇发展民营经济究竟有什么新思路?为此我们采访了该镇党委书记张运生。

记者:发展经济既要有创新思维又要因地制宜实事求事,请问你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发展民营经济有什么好举措?

张书记:我们索河镇是偏远乡镇,区域、区位优势很不明显,交通不便,引进高、新、尖、大企业非常困难。我们经过多次调研,反复论证,明确将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作为长期的经济工作定位,把发展纺织劳保和五金制锅两个产业,并使之成为“板块”特色经济,作为强镇富民的第一要务,以“两带”(龚侏路纺织劳保生产专业带和汉马路五金制锅加工专业带)作为民营经济支撑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块状”特色,以招商引资和培植“龙头”企业带动全镇民营经济向多元化、全方位的方向发展,走劳动密集型、专业化、规模化、小产品占领大市场的发展新路子,努力使“板块”经济在全镇经济发展中发挥其强大的支柱作用。

记者:张书记,您刚才谈到了“板块”经济,可以说“板块”已经成为你镇加快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请您谈谈这种独特的思路是如何形成格局的?

张书记:我们主要采取两个步骤。第一,以点带面,形成“板块”。由于市场不断扩大,纺织劳保和五金制锅产品供不应求,蕴藏的巨大商机,使不少小型民营企业纷纷投足,我镇抓住时机,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向“两路”(龚侏路、汉马路)聚集。通过近两年的发展,我镇已逐步形成民营企业“双带”(龚侏路纺织劳保生产专业带和汉马路五金制锅加工专业带)。目前,逐步形成以童颜棉纺、恒盛精纺、雄芳精纺、升华再生棉纺、鑫泰棉纺为“龙头”企业,集纺纱织布、劳保用品加工一条龙生产的产业带;以延山、官桥为重点,以官桥民营小区为依托,以双辉五金厂、曹新国五金加工厂为“龙头”企业,生产铁锅系列产品的产业带。我镇“两带”产品已远销长春、兰州、福建等二十几个省市,调查显示:棉制帆布手套汉正街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在全国的占有率达40%左右,熟铁锅产品在汉正街的市场占有率几乎为100%。目前,全镇200多家民营企业绝大部分集中在“双带”,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棉纺织31家,劳保手套72家,五金制锅加工48家,从业人员5300余家。第二,因势利导,成立协会。随着我镇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大,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价格得不到有效保护,严重损害了企业效益,使部分小型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为了走出这种困境,我镇引导几家“龙头”企业,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纺织劳保和五金制锅两个协会组织,并制定了协会章程,把业主们扭在一起共谋发展,共享产品产销信息,协调管理“块”内的产品质量和价格,保障了我镇民营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大大增加了企业市场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记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把生产经营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政府的角色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请您说说你镇为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做了哪些工作?

张书记:为了重点发展纺织劳保和五金制锅加工这两个产业,我镇根据现有规模选择了升华再生棉纺厂、鑫泰棉纺厂、长江劳保厂、双辉五金厂、曹新国五金加工厂等几家企业为重点扶持对象,帮助他们发展壮大。首先,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同类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了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其次,组织银企见面会,扩大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难题。仅2003年,金融部门向我镇民营企业发放贷款额达1300余万元,极大地促进了我镇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第三,征求民营企业主的意见,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各项优惠政策,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通过近几年的重点扶持,上述几家企业规模得到了极大发展,已成为我镇两个产业中的“龙头”企业。第四,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做到亲自抓引进,亲自出面协调,亲自听取业主意见,为他们排忧解难,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全力以赴地为民营企业搞好服务,给予支持。

记者: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请您谈一谈你镇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哪些效应?

张书记: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我镇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逐步成为我镇的“三大支柱”。第一,财政经济支柱。2003年,我镇民营企业入库税金达380万元,占全镇入库税金的72%,成为全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使全镇税收结构日趋合理。随着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壮大,所占比例将会进一步增加。第二,富民奔小康支柱。我镇民营企业每年为5300余名职工发放工资2600多万元,职工年均工资达5000余元,并以年均10%的比例递增,使农民纯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由于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已使我镇各类服务、运输等行业的新增就业人数1200余人,平均每年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00余人。为我镇农民带来收入3000多万元。第三,农村城镇化支柱。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加快了我镇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作的进程。

上一篇:完善税收制度是遏制增值税涉税犯罪的根本途径 下一篇:以“三个中心”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