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长有效沟通,凝聚家校合力

时间:2022-08-24 11:46:36

与家长有效沟通,凝聚家校合力

摘 要: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要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要让家长知道老师对学生非常了解,对学生的关心不亚于家长,并且在处理学生间的问题上没有任何厚此薄彼。只有这样,教师与家长之间才能有效沟通,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小学教师;家长;沟通

在学校里,班主任因为工作的需要,不可避免地接触形形的家长。有的家长态度谦和、通情达理,使教师备受感动,工作起来更有劲;有的家长蛮横无理、容易冲动,让教师陷入尴尬。教师与这种“不讲理”的家长之间难免会发生“碰撞”,有时这种“碰撞”出人意料,令人防不胜防。一旦处理不当,或令教师与家长之间矛盾激化,或令老师威信降低,极大地影响教师、家长及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下面笔者就具体案例,谈谈面对这类家长时,我的一些经验和心得,重在活学活用。

一、案例过程

在一次放学后,突然听到前面一阵吵闹声,原来是班里赵×的妈妈和一个叫郭××的学生吵了起来。经过了解,原来是郭××的校服丢了,而赵×刚好捡到一件校服并且说这件校服正是他自己两周之前丢的。很明显,赵×说谎了,这件校服不是他的。于是郭××揪住赵×不让他走,这一幕正好被赵×的妈妈看到,护子心切的她在没有弄清事实的情况下,愤怒地训斥起郭××。我想把这件事情解释清楚,但他的妈妈根本就不听我的解释,不但不认为孩子拿别人的校服是不对的,相反她只是看到孩子受到了别的孩子的欺负。这时正是放学的时候,面对家长的不依不饶让我很尴尬。赵×的妈妈认为自己家孩子学习不好,这个孩子学习好的孩子就欺负他。听到这里我反问了一句:“您能说出这样的话,恰恰说明您不了解孩子。赵×回答问题积极,读书认真,得过好几次亮点卡,老师们都很喜欢他。你怎么能说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呢,你怎么就说老师不重视呢?”听完我的话,刚才还不依不饶的她竟然安静了。我看她静下来了,就把她拉到旁边,我先把赵×最近在学习上做得好的几件事情告诉她,看她慢慢消气了,然后把@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她做了解释。我说:“您刚才的那种心情我完全理解,当父母的可能自己怎么训斥孩子也觉得并没有什么,但别人哪怕稍微碰一碰就觉得受不了。但是您也知道孩子之间的事情如果家长一参与就有点以大欺小的感觉了,您刚才那样做并没有为孩子出了气,反而让孩子很没面子。刚才您在大吵大闹时,孩子一直低着头红着脸,满头的汗,他也感到很不好意思。如果这件事情交给老师去办,我想肯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还有我想告诉您,班里不存在欺负同学的现象,我也不允许出现这种现象。还有孩子之间难免会出现磕磕绊绊的事情,其实孩子之间并没有什么,反而是我们家长夸大了事情,我觉得您在为孩子出气的时候,还不如教给孩子处理事情的办法或者是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听了我的一番话,赵×妈妈也有点后悔了,她说:“老师,您说得太对了,对不起,我就是个急脾气,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他爸爸也经常说我太冲动。”

二、案例分析

赵×的妈妈走后,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刚才的事情,站在家长的角度,之所以刚才的行为过于冲动,一方面可能由于别的孩子侵犯到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在于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关心不够,所以我的孩子处于弱势群体。赵×的妈妈能停止愤怒,安静下来听我解释,并且最后向我道歉,则是因为我的一整套沟通策略起了作用。首先,我用反问的方式强调老师对她的孩子非常了解和重视,消除她心理上的芥蒂;其次,在理解她对孩子情感的基础之上,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她意识到自己的不当和错误;再次,利用学生的感受和看法,让其认同我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因为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是最无条件的;最后,通过这件事让她了解学校、教师管理学生的情况,让她明白在管理学生和解决学生问题上,学校、教师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通过这件事也让我再次相信,只要让家长感到教师重视并关心自己的孩子,取得家长的信任,他们自然乐于与教师接近,那么,我们就会取得有效的沟通。

三、反思建议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需要艺术,尤其是和类似容易冲动不相信老师的家长更需要艺术。在与这样的家长交谈时,首先要使家长知道老师是很了解孩子、很关心孩子的,并对孩子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让家长先降降火气。然后充分尊重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孩子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建议。当家长平静下来时,然后把话慢慢引入刚才的事情,和家长一起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帮他消除误会,让他放心,孩子在学校生活得很安全、很快乐。最后恳切地提出建议,让家长遇到事情时相信老师,相信学校,不要自己解决。家长理解了,也就达到了沟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卓.做一个理解的班主任[D].华东师范大学,2012:77.

[2]刘婷,杨文英.小学高年级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学生问题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2015(10):113.

上一篇: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实践探究 下一篇:“阿衰迷”:文化反哺视角下学生心理关怀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