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影响孩子成长的“老师”

时间:2022-09-13 07:55:22

家长――影响孩子成长的“老师”

家长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语,一举一止,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现在的家庭,其结构多为“4+2+1”模式,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事事都以孩子为中心,生活的意义就是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成为家庭生活中唯一准则。“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让孩子吃好穿好玩好,盲目花钱,随便浪费,再穷不能穷孩子,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吃一点点苦,受一点点罪。因此,孩子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娇生惯养,从出生开始就在父母精心设置的天堂里,不爱劳动,不能承受任何困难和挫折,这种家庭教育模式,就是一种特别严重的溺爱模式。教育孩子,最怕溺爱,溺爱是一种慢性毒药,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的。现在的许多孩子长大后被称为“啃老族”,不懂得挣钱,却越来越会花钱,眼高手低,拈轻怕重,丝毫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真可谓触目惊心!这说明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认为,再富也要穷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让孩子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那么,作为家长,要怎样才能当好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 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困难、挫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也是孩子人生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对孩子的溺爱就会使孩子失去这种宝贵的财富。作为家长,要让自己的孩子适当地面临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适当地经受一次又一次挫折,在适当的困难和挫折中遭受磨练,不要事事都为孩子扛着。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当好学生的老师,首先要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其次要引导孩子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难时,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亲身感受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让孩子从小懂得:“跌倒了,自己站起来!”让孩子知道,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当然,对陷入严重挫折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悲观失望的不良心理;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排除万难的勇气和毅力!只有解放思想,放开手脚,让孩子在自己人生的大海里去拼搏去奋斗,才能经得起风浪,而不至于被淹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在孩子的一生中,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只有让孩子能够承受一次次挫折,迎接一次次挑战和考验,才能在征服中得到快乐!家长是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启蒙老师。

二、 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父母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这种现象在祖父母、父母、孩子三代人构成的家庭里特别普遍,基本上是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形成了大人围着孩子转的情况。对于心肝宝贝的要求,大人有求必应,伸手必给。于是,生日蛋糕,生日礼物、零花钱使孩子从小就产生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和自私自利的思想。钱财来得太容易,会让孩子不懂得珍惜,过渡溺爱的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家庭教育里面生根发芽,这种家庭教育的最终结果必然是把孩子培养成奢侈浪费、不劳而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坐享其成的人。作为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洗自己的衣服、打扫打扫卫生、煮饭洗碗等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一些分子;让孩子从小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辛苦,从小树立“要花钱,自己挣”的思想意识,从小养成独立的精神,学会在奋斗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自立自强。一个不能自立的孩子,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也就没有自己的个性人格。如果父母限制孩子、溺爱孩子,就会剥夺孩子自立自强的机会!孩子有没有自立精神,关键看家长怎样教育,而家长在平时生活细节上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因此,我建议家长把对孩子的爱放在心里吧,过分溺爱会害了孩子的一生!家长是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精神的启蒙老师,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教育工作大多落在父母身上。

三、 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仁”的思想,并解释为“仁者爱人” “仁者”,心中有“二人”也,一个是自己,一个是他人。也就是看一个人有没有仁爱之心,主要看他是否心中有他人。“仁”的实现途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所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仁爱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品德。然而,现在很多家长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孩子缺乏“仁爱”之心,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有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别人,即使去帮助了,也只是被动式的,或者说是学校组织的,缺乏持久性,很难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打上“仁爱”的铬印。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仁爱之心的具体表现,具有这种美德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将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精神困扰。

宽容别人,善待自己,是孩子生活中的一种最高境界,是一种风度,一种力量,能使孩子变得更加自信。作为父母,既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受气包,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到处惹事生非的小霸王。因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宽容教育时,让孩子把握好宽容的“度” 。适度的忍让是一种朴素的的修养和美德,是大度和宽容。适当让孩子体验一下吃亏让步的感受,以锻炼孩子的克制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也很有必要。家长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待人,使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宽容待人就是善待自己,多给别人一些关怀,多给别人一些尊重和理解,也会得到对方的关怀、尊重和理解。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先伸出自己的手,才能握住别人的手。

总之,爱心需要从小培养,爱心教育、挫折教育、自立自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在家庭教育中,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不怕吃苦,敢干吃苦的信念,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遇到困难经得起挫折的能力。(作者系毕节市双山新区响水中学教师,“道德讲堂”教师培训行动第五期学员)

上一篇:阳明心学 8期 下一篇:全省各地踊跃开展“道德讲堂”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