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摩梭人走婚习俗的发展及其面临的考验

时间:2022-08-24 05:18:00

新时期摩梭人走婚习俗的发展及其面临的考验

【摘 要】本论文从摩梭人居住的地理位置出发,论述了新时期摩梭人奇特的走婚习俗以及汉族的走婚热潮,结合新时期的发展提出的摩梭人走婚习俗面临的考验。

【关键词】摩梭人;成人礼;新时期走婚;考验

1、摩梭人居住的地理位置

摩梭人属元代蒙古军南征时候留下居住在云南四川边界一带的蒙古人,所以他们属于蒙古族,而并非是纳西族的支系。

从地图上看,泸沽湖、鲜水河位于雅砻江上下游,行政上的地理位置是云南丽江市东北部的川滇交界处。江河孕育文化,藏学家任新建说,《唐书》里记载的东方女儿国范围就在今天川、滇、藏交汇的雅砻江和大渡河的支流的大、小金川一带。

2、奇特的婚俗

走婚是云南省少数民族摩梭人的习俗,摩梭人除了少数因为要增加家庭劳动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没有结婚制度。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透过男到女家走婚,维持感情与生养下一代的方式。由于母系社会中由女性当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归母家生养,生父会在满月时公开举办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阿肖”是泸沽湖摩梭人中有情爱关系的男女双方的互称,彼此又称“肖波”“阿肖”婚姻的显著特点是:亲密的伴侣之间不存在男娶女嫁.男女双方仍然属于自己原有的家庭。婚姻形式是男方到女方家走访、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因为是由男方的“走”而实现的婚姻,所以当地人又称这种关系为走婚。双方所生子女属于女方,延用母亲的姓氏。

摩梭人走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阿注”定居婚指的是摩梭男女青年通过走婚仪式后或从男女双方家搬出居住在一起,或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也有女方到男家家居住的,但后两者并不多见,他们长年相守、生活在一起,抚养着下一代。这种定居婚为“阿注”定居婚。

“阿夏走婚”:每当夜幕悄悄降临后,这个家庭中成年男人们就出去了,他们当中有各位舅舅、哥哥、弟弟,各奔东西南北,去自己的“阿夏”家。对方的姐妹们在家中等候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到来。她们晚间特别忙,当家长的母亲更是双肩重担,既要打点舅舅和兄弟出门又要照料家中老母和姐妹与小孩们,还要接待自己的“阿注”(丈夫)来幽会。

走婚的男女,维系关系的要素是爱情,没有经济联系,一旦发生感情转淡或发现性格不合,随时可以切断关系,因此感情自由度较婚姻关系更纯粹,但也因此而使得男女关系较为平等,不似其他民族的婚姻关系中牵系极为复杂的经济社会网络。

2.1隆重的成人仪式

摩梭少男、少女们在这“母系”大家庭中由祖母、母亲、舅舅、姐姐们精心照管渐渐拉扯长大。当少男、少女到13岁时,“母系”家庭就要为他们举行“成丁礼”,给女孩子穿裙子,给男孩子穿裤子,这个典礼对摩梭人一生都至关重要。“成丁礼”在农历大年初一这一天举行,等公鸡叫第一遍时,母亲把孩子叫起来洗脸梳头,把木摞太平房火塘里的火烧得旺旺的,舅舅们搬来大“猪膘”肉和一袋粮食,祖母和母亲拿来新裤子、新裙子,在锅桩前祷告后给她(他)们穿上。

女孩在13岁前扎小辫,之后开始留长辫。母亲让女孩子站在正房中心火塘右边一根叫“女神柱”的旁边,给她脱去昔日长衫,穿上金边交领右开口黑金绒或红金绒短上衣,白色或天蓝色白褶长裙,扎宽绣花红腰带,在大辫盘头上戴一朵红花;年满13岁的男孩则由舅舅给他脱去昔日长布衫,穿上短衣,宽腿裤,扎上彩色腰带。举行成丁礼的孩子必须一脚踏在猪膘肉上,一脚踏在粮袋上,接受母亲和长辈、哥哥、姐姐的祝福,向长辈行礼,向“锅桩石”行礼,然后由大人领着走访亲友,接受亲朋的祝贺和礼物,最后宴请亲朋好友。

2.2简单的走婚仪式

不管那种走婚习俗,摩梭人都得举行一个古老的仪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敬灶神菩萨和拜祖宗。在女方家举行这个仪式,时间一般在半晚,不请客、不送礼,朋友们也不参加。这个礼仪是由男方家请一证人把求婚者领到女方家,当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在媒妁之言,母舅之命。他(她)们的母亲及舅舅人也了解和默认后才举行,男方家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把带来的礼品按规矩放在火塘上方锅桩的平台上及经堂里的神台上,向祖宗行礼,向锅桩行礼,再向长辈及妈妈、舅舅、姐姐行礼,然后接受长辈们及姐妹们的祝福。送去的礼品按尊长、老少各有一份。“阿夏”必须按摩梭人装饰,从头到脚精心打扮。男方会得到女方精心用摩梭麻布亲手织成有摩梭特色的花腰带。女方家决不会向男方家摊派钱物。她们认为男女相爱是平等的,比什么都重要,感情是摩梭人走婚的重要因素。当证人向“阿夏”的母亲、舅舅们交待完后,从此男女双方就公开化了,阿夏走婚不请客,不操办,这种古老的风俗又俭朴、又省事,整个仪式一个小时即可完成。

3、汉族走婚热潮

我国贫困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当落后,走婚众所周知是云南省摩梭人等母系社会婚姻习俗,而汉族等父系社会的婚姻习俗基本上为一夫一妻制的有婚姻法规定的固定婚姻。但是随着摩梭人走婚文化的曝光,一些老年汉族情侣学习了走婚的习俗,为的是避免双方的财产争端。

据香港文汇报2007年8月27日神州新闻版A22转载《城市快报》新闻报道说,中国某地一老妇欲再婚,但因为年纪问题和财产分割问题而选择与男方走婚。他们拿出固定的生活费,轮流到对方家中生活,免除财产分割的烦恼。

4、走婚习俗面临考验

在世界众多民族中不乏仍处于原始状态的民族,但时至今日均无走婚这一特殊的风俗。对于“阿肖”走婚为什么能够历经沧桑后,仍存在于泸沽湖摩梭人中间,至今是一道世界级的未解之谜。为此,国内外学者作过大量调查研究.并运用各种人类学现有理论进行分析,然而得出的结论似乎尚不足以解开这道难题。最为详细的调查是詹永绪先生等于1963年、1965年和1976年进行的调查研究。他对泸沽湖沿岸和永宁平坝的六个乡的964名女子和785名男子共计1740人进行了婚姻状况的调查统计。结果,实行“阿肖”走婚的为1285人(女730人,男555人)占73.5%。对于阿肖婚姻为什么能长期延续。他认为有五个原因:一是摩梭人的母系社会尚未完全瓦解,而外界的影响又还软弱;二是社会生产力落后,尚未形成个体私有制,而以家庭集体所有制为主;三是妇女仍然充当谋取生活资料的主力;四是血缘纽结关系使传统的观念很深蒂固;五是上层土司不反对阿肖婚姻。

这些说法虽有一些道理,但是.为什么外界的影响对摩梭人母系社会的作用如此软弱?为什么不少比摩梭人生产力低下的民族已进入一夫一妻制而摩梭人仍然实行走婚?为什么摩梭人大多愿意选择走婚而不愿其他形式的婚姻?这许许多多疑问,仍然是摩梭婚姻的难解之谜。

走婚制度是女性文化的标志,雅砻江流域当年很可能被这样的婚姻制度所主宰。新时期绵延的走婚文化带最终与东西向的汉藏大通道川藏线相遇了,大通道的非走婚文化是否会淹没走婚文化?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历史研究所编.清实录[有关云南史料汇编(1-4)][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2]王丽珠撰,祥云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祥云县少数民族志[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3](清)檀萃辑,宋文熙,李东平校注.滇海虞衡志校注[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4]方铁,方慧.中国西南边疆开发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5]李晓岑.白族的科学与文明[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上一篇:高校对武术文化的传承研究 下一篇:大连专业艺术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