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竞争性视角的我国与自贸区伙伴货物贸易发展研究

时间:2022-08-24 01:33:08

基于竞争性视角的我国与自贸区伙伴货物贸易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选取2002-2012年我国与自贸区伙伴之间的货物贸易数据,依据国际SITC标准分类贸易货物,基于竞争性研究视角,深入分析我国与自贸区伙伴的货物贸易发展变动趋势等。研究发现我国初级产品竞争力下降严重,资本密集型产品竞争力有所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稳定。

关键词:自贸区伙伴;货物贸易;竞争性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建设进程的趋缓,新的区域经济合作体制逐渐兴起与发展,如自由贸易区等大量出现。21世纪初,在亚洲地区掀起兴建自由贸易区的潮流,我国也积极参与其中。我国与自贸区伙伴间货物贸易发展随着一系列自贸协定的签署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本文基于竞争性的研究视角,选取我国主要的自贸伙伴,即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秘鲁、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7个国家或地区为代表进行研究。以2012年为例,与上述7个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当年我国与所有自由贸易伙伴贸易量的99.23%,因此这7个自由贸易伙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同时依据《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类,其中SITC0-SITC4属于初级产品,其他分类为制成品。制成品中SITC5、SITC7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SITC6、SITC8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此外,本文选取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货物贸易竞争性研究。

二、我国与自贸区伙伴的竞争力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简称RCA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于1965年提出。它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RCA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RCAij=(Xij/Xi)/(Xwj/Xw) (1)

式(1)中RCAij表示i国在产品j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i国在产品j上的出口值,Xi表示i国所有产品的出口总值,Xwj表示全世界产品j的出口值,Xw表示全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总值。如果 RCAij>1,说明i国j产业产品出口比率高于全世界j产品出口比率,表明i国j产业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如果 RCAij

我国2002-2012年间商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数据。从整体上看,我国6类(主要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7类(机械和运输设备)和8类(杂项制品)产品的RCA指数大于1,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其中,6类产品的RCA指数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7类产品的RCA指数在2003年时大于1,表现为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并且指数仍在增加。8类产品的RCA指数一直处于大于2的状态,表现为很强的出口竞争力和比较优势,说明我国一直在该类产品上保持绝对的贸易优势条件。

但是,我国其它几类产品的状况却有待提高。0类(食品和活畜)、1类(饮料和烟草)、2类(除燃料外的非食用未加工材料)、3类(矿物燃料,剂和相关材料)、4类(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5类(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和9类(未分类的其他商品)产品的RCA指数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并且一直都是小于1。其中0~4类的指数下降幅度很大,说明相关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正在大幅度的减弱。5类产品的RCA指数一直处于波动的状态,但在整体上指数小于1,出口竞争力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自贸区伙伴2002-2012年商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数据。从中可以看出,自贸区伙伴的2类、4类、7类和8类产品的RCA指数一直大于1,表现为良好的出口竞争力。其中2类和7类产品的RCA指数处于平稳状态,没有较大的波动,表现出稳定与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和比较优势。4类产品的RCA指数增加明显,增长幅度很大,说明自贸区伙伴在该种类的产品上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8类产品RCA指数虽然一直都处于大于1的状态,表现出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大,说明竞争力正在逐步降低,未来面临着较大挑战。

同时,自贸区伙伴其他几类商品的RCA指数却表现良好。尽管0类、1类、3类、5类、6类和9类产品的RCA指数在整体趋势上都小于1,但这六类产品却表现出很好的发展潜力。其中0类、1类和5类产品的RCA指数都表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慢慢趋近于1,说明这三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显现。3类、6类和9类产品的RCA指数处于平稳状态,没有较大波动,其中6类和9类的RCA指数都很接近1,表现出良好的出口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我国0类、1类、3类、4类和9类产品的竞争力逐渐降低,自贸区伙伴的竞争力明显提高。我国2类产品的竞争力下降,自贸区伙伴的竞争力表现平稳,说明我国在该类产品上的竞争优势降低。我国5类产品的竞争力指数波动较小,而自贸区伙伴的指数增加明显,说明双方在该类产品上的贸易还有较大发展空间。我国6类和7类产品的竞争力有较大提升,并且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自贸区伙伴的竞争力表现平稳,说明我国在这两类产品上的贸易还有较大优势。我国和自贸区伙伴在8类产品上都呈现出竞争力下降的趋势,但是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说明双方在该类产品上的贸易竞争激烈,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向其他市场。

从结论中可以看出我国货物贸易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应对严峻的形势,我国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1)我国与大部分自贸区伙伴的产业结构相似,并且我国初级产品的竞争力逐渐下降,因此需要开辟新的市场,转向其他贸易伙伴,同时建立新的自由贸易区;(2)我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增强,要不断提高研发投资,提高创新率,同时着力研发更高层次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高效益出口产业;(3)紧密结合我国城镇化趋势等有利形势,积极发挥丰富劳动力资源优势,努力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扩大该类型产品的出口。

参考文献:

[1]潘青友.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7:73-75.

[2]李静.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结构互补性分析[J].特区经济,2005,7:137-138.

[3]林雄弟.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J].中国发展,2007,vol7(3):59-63.

作者简介:郭宗旗(1989-),男,河北邯郸人,沈阳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上一篇:常见肾脏疾病检查指标在慢性肾病检查中的灵敏... 下一篇: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电重构及解剖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