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英语阅读复习课例 探初三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24 12:52:43

观英语阅读复习课例 探初三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两节初三英语阅读复习课的剖析,重点从英语复习阅读教学的内容、阅读教学的设计和拓展性教学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有效设计和开展英语阅读复习课教学活动。从英语复习课例研究中,探讨阅读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初三英语阅读复习课执教水平,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便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出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关键词】 阅读复习课 课例研究 教学有效性

1. 我的困惑

学生的阅读水平好坏关系到他们的英语成绩的高低,因为初中英语考试中直接阅读理解题就占有四分之一的分数,要做好完形填空和选词填空也需要我们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水平才行,当然学生要写好英语作文也需要较高的阅读水平。然而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对阅读没有什么兴趣,从而导致英语阅读水平低,英语成绩不理想的事实存在。另外教师在阅读教学面临着很大的困惑:不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故我们英语教研组针对初三英语阅读复习课进行了研讨,收获颇多。笔者现在就以两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复习课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拓展性教学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同时我们初中毕业生需要达到五级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词典等工具进行阅读;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2. 我的研究

2.1从课堂实录来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选用了两堂初三英语阅读复习课进行研究,从中发现两堂课各有各的优点。但是从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课例A明显要比课例B的效果好。因为是初三复习课,在课堂导入部分是一首有关miracle的歌曲导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同时也是跟接下来的课堂内容有关,可以说一举两得。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拓展性教学等几个方面都要进行很好的考虑。课例A中选用的教学内容是一篇“A Miracle” ;教学过程是采用层层递进以设问的形式出现;而教学延伸方面则是采用自己班上一位学生英语成绩如何提高为一个“A Miracle”,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miracle,让学生以督促写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课例B中也是采用听歌的方式导入,这样学生的听课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例B选用的教学内容都是近年中考题,教学过程是先让学生阅读一篇或者一段文章,再让学生进行选择正确的答案,然后让学生总结用了哪种阅读技巧,这样一步一步呈现。在教学延伸方面是以一篇中考文章为例,让学生用本堂课刚学过的几种阅读技巧来做题。单纯从做题技巧上来说,课例B做的不错,但是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可能有所欠缺。

2.2从教学内容选择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课例A是选用一篇“Miracle”为教学内容,教师A选用的教学材料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所以一开始学生就会对这样的阅读课感兴趣一些。所以接下来的课就很顺利的完成下来。而教师B则选用的是2009年的Passage B、2011年的Passage A和2012年的Passage A 和Passage B的中考阅读理解题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中考阅读理解题有个明确的了解,从学生上课反应来看,学生能够做出题目,由于教师A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文章的篇数太多,学生一下子很难消化这么多的内容,所以学生上课热情明显不是很高。

我的思考是:今后在初三阅读复习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精选阅读材料。我们需要考虑的是选用什么体裁的文章,文章中有百分比多少的生词,文章的趣味性怎样,有没有可能让学生从我们阅读教学中领悟到什么东西。

我的做法是:我会选用课例A的阅读材料,把课例B中的阅读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既对阅读教学的内容感兴趣,又能从中学到一些阅读技巧,以便运用到自己以后阅读中去,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2.3从教学设计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包括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目标是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最终要到达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中选择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的”(王媛 2009)。那么我们教学过程设计的是否合理就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下面就两个课例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进行分析:

(1) 课例A的教学目标设计成以读促写。课例A的教学过程设计先是让学生听一

首歌“When you believe”, 让学生从歌词中听出接下来要上的文章标题“miracle”,然后再让学生从扫读到精读,带着问题一步步深入地去理解文章中的“miracle”的含义, 从而引申到生活中有哪些“miracle”。再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写作,让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了一个很好的提升。

① 课例A在Warming up时,她选用了一首歌“When believe”,(设计的思路是:用歌曲来活跃气氛,引出When you believe , you will achieve. )

② 在Pre-reading 部分,教师A问了学生四个问题:

Question 1: How do you deal with your problems?

Question 2: Did I solve my problem?

Question 3: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her?

Question 4: How could Tess solve her problem?

(设计思路:通过扫读,让学生对文章精确定位,锁定重要信息,找出人物和事件。)

③ 在While reading 部分 教师A跟学生说明 There are 4 parts in the story. Try to choose 4 questions. Each question stands for each part.

Part 1 A. What is the cost of a miracle?

Part 2 B. What problem did the family have?

Part 3 C. Who helped Tess save her brother?

Part 4 D. What did the family do to help the boy?

E. What did Tess do to help the boy?

Finish the chart

(设计思路:通过略读,读取文章主旨大意,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心中有数,提高阅读实效,通过排除抗干扰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Let students think it over and try to get a title for the passage.

(设计思路:通过细读,确定中心思想及细节,学习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能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确定中心和标题。)

④ Post-reading

After reading, let students try to talk about what they can learn from the story.

(设计思路:对作者暗示或隐含的思想进行推理、引申、能够对人生有所感悟。)

(2)课例B的教学目标设计是以杭州近几年的中考阅读文章为例,教会学生如何学会运用阅读方法,提高答题的正确率。课例B在本堂课上列举了四种阅读题型:Type1: Detail Questions ; Type 2: Guessing the Meaning; Type 3: Inference Questions; Type 4: Main Idea or the Best Title。

课例B 教学过程设计也是让学生听了一首歌,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课例B呈现出名人名言:Reading makes a full man.――阅读塑造完整的人格。(培根);I rush for books as if the starving rush for bread.――我扑向书籍就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高尔基)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好处。接下来是把近几年的杭州中考阅读进行了对比。

(设计思路:让学生对中考阅读题型有个初步的了解,也为接下来的试题分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① Type 1:Detail Questions 关于细节理解题具体题目描叙,如:

We often read: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o (what, why, where, when,how many / much, how long) ...?

Skills:

Read the question first, then make sure what it is asking.

Scan the whole passage, choose the specific paragraph and read it carefully to find the useful information.

然后再以Passage A of 2012 为例,让学生具体运用阅读策略――查读(Scanning)。

47. According to the tex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done once a week?

A. Rubbish collection.

B. Drying the washing.

C. Cleaning the main stairs.

D. Changing the lights.

Type 2:Guessing the Meaning 描叙关于猜词义的阅读题如下:

We always read: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 mean?

What does the phrase “...” in Paragraph 3 mean?

Here “it” means ________.

Skills:

Find the word, the phrase or the sentence in the passage.

Decide the suitable meaning in a particular text.

然后再以Passage B of 2009 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策略(Scanning)。

53. The underlined word “tides” in the passage means _______.

A. 洋流 B. 潮汐 C. 海啸 D. 波浪

Practice(Passage A of 2011)

Type 3:Inference Questions

We always read:

We can infer (推断) from the story that _____.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story, what would happen next?

Skills: We can’t get the answer directly. We have to get it after deep understanding the context. Sometimes we should guess what the writer really wants to say.

课例B是以Passage A of 2011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策略――细读(careful reading)。

46. We learn from the second paragraph that the writer and his father were feeling ________.

A. relaxed B. worried

C. hungry D. proud

Type 4:Main Idea or the Best Title

We often read: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main idea?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Skills:

Skim and find the key sentence.

Grasp 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text.

In most cases,the key sentence is in the beginning or the ending of the text or the paragraph.

课例B 以Passage B of 2009为例,让学生掌握另一个阅读策略――略读(skimming)。

55. What’s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Different Ways to Tell Time

B. Useful Machine to Tell Time

C. The History of the Clock

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ock

课例B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始终贯穿几个阅读策略为主线,不断以中考题来解读各种阅读策略,以及做题技巧,在学生考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教师在给学生practice的过程当中,由于内容太多,时间紧迫,很多学生没有看完,教师就给出了答案。这样的练习,学生可能收获不大。

(3)我的分析与思考:①我的分析:课例A中学生是一步一步按照教师的思路来思考,并且学生的兴趣一直比较高,课例A较好地让学生从阅读到悦读的转变。而且学生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是值得提倡的一种阅读教学策略。而课例B这种课比较适用于中考前做题。但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可能不是很好,因为教师选材太多,量太大,学生有时还没有读完,教师就要他们完成任务,对学生来讲太难了一些。②我的思考: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任务。其内容和形式与学生已有的水平之间的距离要适当,要落实于“最近发展区。”章永生,1996)。作为初三毕业班的教师,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阅读课怎么上,什么是阅读教学,什么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怎么教,什么是阅读复习课等问题。上课不仅仅要站在中考的立场来让学生做阅读理解,而且还要看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的点是:教师是否提问较多?是否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教师做助手?以及怎么样让学生来问?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教师考虑的问题。在课例A中,我会运用这种阅读教学的设计流程,但是我会把课例B的一些阅读技巧教给学生,并会提供一些类似的阅读习题给学生练习。让学生愉快开心地阅读,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在课例B中,我会精选一些有趣味性的阅读文章,在设计时给学生多点思考的空间,并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这些阅读题分别用了那些阅读技巧。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兴趣,而且也能够掌握一些答题技巧。

2.4从拓展教学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课例A的设计

活动:Write a competition about the miracles in our daily life.

Know more about miracles in our daily life including big ones、 small ones、 happy ones、sad ones and share a true story with them. Write down a miracle in your daily life and share the story with us.(设计思路:以读促写, 通过分享教师的story, 及学生根据自身对于miracle的理解, 写一篇关于miracle文章, and share with classmates, 可以加深学生了解, and 增加友情.)

课例A先是让学生总结一下文章的标题――the Cost of a Miracle , 然后再给学生呈现我们生活中的miracle,如果说On June 16th, 2012, Shenzhou-9 was sent into space successfully. It’s the first time for Chinese women to go into space. 这是第一次中国女航天员上天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也算是个奇迹。还举了生活中有miracles in jobs, miracles in sports, miracles in friendship等方面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有写作方面的素材,当教师A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miracle 呈现的时候,学生有种写作的冲动。最后教师让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身边的miracle写下来,并和学生一起分享。

Share the story:

Beginning with:

I had a miracle in ...

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所以后来学生在分享自己的习作时,满脸的自豪感,教师A通过以督促写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的东西,从而让学生学会努力,让自己成为miracle的主人。

(2)课例B的设计

活动1:Teamwork

选择了一篇中考题,让学生根据在本堂课上所学到的不同的阅读题型,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备注:教师B分析这五道题的提问分别属于:type 1,type 2,type 3,type 3, type 4)

教师B在给学生做这题时是四人一小组,因为时间紧迫,所以有的小组还未完成任务,教师就很冲忙喊停,这样学生根本没有好好学会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去阅读文章,答对题目。接下来教师B就总结刚学过的阅读理解题的几种提问形式:Type 1. Detail Questions. (细节理解题);Type 2. Guessing the Meaning. (词义猜测题);Type 3. Inference Questions. (推理判断题);Type 4. Main Idea or the Best Title. (主旨大意或标题归纳题)。

(3)我的分析与思考:①我的分析:课例A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每个活动设计都要很清晰的设计思路,学生也明白自己在每个阅读环节要做的事情,她先是设计一首歌,来活跃课堂气氛,再让学生快速阅读,掌握文章各段的大概意思,再让学生细读,了解文章中的细节,如小女孩在文章中提到过几次miracle,然后再让学生进一步挖掘“Only a miracle can save him now .”What does miracle mean? miracle深层的含义。再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教师的步骤下来,进而让学生去发现生活的miracle, 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奇迹的发生。当然教师再通过自己身边的miracle,把它写成范文,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学会写作,这样学生再把自己的文章展示给大家,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了以读促写的过程。最后教师仍然引用歌词来完成她的课堂教学:When you believe, you can achieve. Never give up.整个的教学过程完整,而具有新意。当然阅读教学不是一两天的功夫,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引导,这对于快临近中考的学生来说,帮助肯定是很大的。课例B则是根据我们学生中考的需要而选择一系列的中考阅读全真模拟题,这些题目是很有参考价值,因为都是历年的中考阅读题。在中考前给学生上这种课也是有必要的,因为从单纯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中考阅读成绩,是有点帮助的。但是从学生的兴趣来讲,学生会感到内容太多,沉闷乏味,所以上课的效果可能不会太好。当然课例B也用了一些鼓励性的话语鼓励孩子对阅读要有信心和在阅读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如:Believe in ourselves./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in the reading materials. / Be careful while reading.②我的思考:在课例A中,我会继续用以读促写的方式来结尾,我会在阅读教学延伸方面做些努力,比如说我会在写作之前,选用类似A Miracle的文章,让学生掌握运用我们所学到的一些阅读技巧进行趣味性阅读,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一种培养。而在课例B中,我会在拓展性阅读时,精选一篇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供学生练习,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并运用一些做题技巧。

3. 结束语

我们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复习教学应遵循《英语课程标准》中初中毕业生应达到五级的阅读要求,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同时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人文渗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把阅读目标和策略有机结合。我们平时在可以让学生听英文歌曲,填写单词,也可以把阅读变完形或者词语填空,平时每天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外阅读时,需要学生养成利用字典等工具进行阅读的习惯。总之,阅读课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思维的综合性语言输入和输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让学生充满信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王雪姣. 从一次同课异构活动反思阅读课的课后教学[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3(02).

[3] 吴茜茜. 基于教学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3(02).

上一篇:慈善发于大爱心田 下一篇:赠人以言重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