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劳动定额的制定

时间:2022-08-23 11:30:20

浅谈企业劳动定额的制定

【摘 要】本文从劳动定额的概念入手,系统介绍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作用、标准化等主要内容,并通过分析来帮助理解如何运用基础方法制定劳动定额,以便用于制定标准时间和工时定额,而标准时间和工时定额又是制定其它定额的基础。劳动定额是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所做的统一规定,这种统一规定之所以必要,除了作为衡量劳动者的劳动数量的准绳,以便于正确贯彻按劳分配之外,还因为它是各种相互联系点工作在时间上配合和衔接的依据。只有依据正确的劳动定额,企业才能合理地为各项工作配备适当的劳动力,规定正确的编制定员的标准,保证企业生产联系、协调地运行。

【关键词】劳动定额 作业测定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生产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预先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限额。

劳动定额不能脱离具体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其对象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支出,为了使劳动定额的各项功能得以发挥,劳动定额应在工作进行之前预先制定,劳动定额所规定的是完成合格产品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且它限定的对象是有效的劳动,不是无效的劳动。

一、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生产技术条件正确的选择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有利于迅速及时地制定出先进的定额,以发挥劳动定额对调动工人劳动积极性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快、准、全”地制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这是对劳动定额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大体上有四种,即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作业测定法。

经验估工法由定额员根据生产实践经验,结合设计图纸分析、工艺规程和产品实物,并考虑所使用的设备、工具及其它生产条件,通过估算以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统计分析法是利用过去已经发生过同类型产品或类似产品工序的实际工时消耗的统计资料,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技术条件制定定额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是以大量的统计资料为依据,故比经验估工法要可靠一些,制定定额的速度也比较快。

比较类推法是以同类典型零件的定额为依据,进行分析比较后制定。首先要将结构上相同和工艺上相似的同类零件进行分组,从各组中分别选择代表件,并应用经验估工、统计分析、分析调查等方法,找出这些零件的时间消耗的规律性,制定出代表件的劳动定额。然后,在以代表件的定额为基础,通过分析比较类推,用估工的方法,确定同类型中其它零件的劳动定额。新产品试制中,较多的采用这种方法。只要以同类型老产品的定额资料为基础经过比较分析就可确定新产品的定额。

作业测定法是通过对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的分析,在总结先进经验,挖掘生产潜力,拟定和设计合理的工序结构及操作程序的基础上,采用观察测定或技术分析与计算来制定定额的方法。作业测定法从实际操作上可分为以下四种方法:时间研究(秒表时间研究)、工作抽样、预定时间标准法(PTS法)标准资料法。

PTS法是一种先进的制定定额技术。只需对待定作业的组成,按照一定原理与方法进行动作要素的分解,列出顺序进行的动作分析式,然后依照预定时间标准规定的时间值,通过查表或简单计算就能得到该作业的工时定额。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电子、机械等行业中精细手动操作的工序和作业。工作步骤如下:

1.分解工序。将被制定定额的工序初步分解为若干细小的单元。如工步、操作、动作等。2.分析工序结构和操作方法的合理性。分析和考虑工序结构中各操作动作能否取消、合并、简化或重组(ECRS),以达到操作方法的合理化。3、分析设备、工具状况。分析工艺及设备切削用量等技术参数的经济合理性,充分利用现有物料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并尽量采用新技术以达到技术的先进性。 4、分析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状况。主要是了解劳动分工与协作是否合理,操作者和工作物的技术等级是否适应,工作地的布置及服务供应工作状况、工作环境及劳动条件对工人操作者有无影响和加以改进的可能性。5实地观测和分析计算。在上述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写实、测时、预定动作时间标准分析和必要的工序的技术计算,粗算出该项作业工时消耗各组成部分的数值。 6制定出定额。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选用典型定额数据、标准资料和有关定额标准对修订后的工序结构再进行研究,然后制定出定额。

作业测定法的优点是:有充分的科学技术依据,定额质量较高,定额水平容易达到平衡,对促进企业生产和管理工作的不断改善有积极作用。用作业测定法制定定额的过程,也就是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过程。因此,企业因创造条件,逐步推广和采用这种科学的定额方法。

二、劳动定额的作用

(一)劳动定额是编制企业计划的基础

编制生产计划时,首先根据生产任务和劳动定额核算本单位的生产能力,编制计划草案,经批准以劳动定额的形式下达班组和工人。

编制劳动工资计划时,需用劳动定额来核算和平衡劳动力的需求量,以确定完成年度计划所需各类人员的数量。然后,编制人数计算出工资总额。编制成本计划时,需用劳动定额来确定生产各种产品所需的成本。

(二)劳动定额是生产管理的手段

组织生产劳动时,要科学地将每个人的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协调好。劳动定额给组织生产提供了各项劳动量的依据,成为生产管理的必要手段。

(三)劳动定额是实行经济核算的条件

企业实行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果。劳动定额是计算劳动消耗量的主要依据,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是用劳动定额和材料等费用来计算的。降低单位产品的工时消耗,可以降低产品成本中工资支出和分摊到产品上的管理费用。所以,没有劳动定额,就无法实行经济核算。

(四)劳动定额是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依据

劳动定额的考核工作成绩、计算劳动量的标准。无论是实行计件工资或计时奖励制,劳动定额都是计算工资和奖励的依据。

综上所述,劳动定额对正确的组织生产和分配都很重要。因此,制定先进的劳动定额,建立健全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是实行经济核算、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生产经营、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三、劳动定额标准化的理论依据

(一)零件的类似性

加工的零件尽管存在着几何形状、尺寸、重量等方面的差别,但是如果按它们的结构特征加以归类,如齿轮类、轴类等零件。制定出同类型相似零件的典型定额,就可以用它作样板类推其它同类零件的时间定额。

(二)工序的相同性

零件尽管不同,但各种零件总有相同的加工工序。如机加工的零件,不外是车、铣、镗、磨等工序;在车削工序中不外是车外圆、车内圆、车端面、镗孔等;在车外圆中不外是粗车、精车、半精车等。如果为同类工序制定了定额标准,就可适用于各类零件。

(三)要素的类似性

有些作业虽然供需不同,但有相类似的作业要素(操作、操作组、工步)比如安装、拆卸、量尺寸等辅助操作,凡是机加工的工序中都有。因此,为这些共同操作制定定额标准,可以普遍适用。

(四)动作的普遍性

即使作业要素不同,如果把每一个操作细分,就可以发现,许多不同的操作,实际上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动作要素,按照操作的要求分别组合而成的。所以,只要给基本动作要素制定出定额标准,就可据此制定出操作的时间定额。

(五)变化的规律性

类似操作的延续时间,随着影响因素(零件的质量、尺寸)而变化。这种变化存在着规律性的数量关系。所以,找出这种变化规律,就可以制定出类似操作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的时间定额标准。如安装3Kg件的操作时间为0.44Min,安装5 Kg零件的操作时间为0.54 Min,则安装4 Kg零件的操作时间必然介于0.44~0.54 Min之间。

四、制定劳动定额标准的必要性

编制企业劳动定额标准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深化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推进劳动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经济利益和劳动效率的需要。同时,劳动定额也是企业组织生产、调剂劳动力的依据,因此有必要编制适合企业的劳动定额标准。

有了定额标准可大大简化劳动定额的制定工作,可以对生产过程、设备、工具以及工艺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充分挖掘潜力,从而减少和避免车间之间、产品之间、工序之间定额水平不一致的矛盾现象。

劳动定额与产品成本之间,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产品成本水平取决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对于物化劳动运用及消耗过程的水平。加强劳动定额管理,降低企业各项能耗,提高工时利用水平,是企业降低成本切实有效的重要途径。

劳动定额工作对提升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经营能力以及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当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能降耗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所以重视和加强企业劳动定额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邓琳 陈友玲 易树平 基础工业工程 重庆大学讲义 1995

[2]苏伟伦主编 百分百现场管理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3]叶广宇 徐学军 对生产运作考评体系指标设计的思考 工业工程 2001,4(3):28~32

[4]彭灿 汪应洛 CIMS综合评价的AHP模型的研究与设计 工业工程与管理1999,4(3)20~24

上一篇:对汉画像石中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在当代木刻版... 下一篇: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