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水画的艺术创新

时间:2022-08-23 11:10:00

浅谈山水画的艺术创新

我学画山水好几年了,在不断摸索中走了一些弯路,同时也不断得到了一些新的体会。

山水画的创新,首先要有钟爱新时代的激情,看到新的变化以及山川新貌,有创作欲望,有一股激情想把它描绘出来。发现旧的方法不能满足新的创作需要,旧的情调不能和新事物相适应的时候,又必然会想出新的方法。把传统的技法推进一步,这是创新的主要动力。我们不能在山水画中做假古董,泥古不化,做古人的奴隶。应当学习历史上的伟大画家,把他们的创新精神传承过来,自创新法,和时代精神共脉搏,同呼吸。

创新的问题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自古大家,无有不创新者,创新愈多,家数愈大。如中国山水画,五代以前都是写北方山,运用斧劈式。石骨显露骨,甚少树木。至董源写江南山,运用披麻式,岗邻圆浑,上多树木,开创新面,风格一变。米芾对他有“一片江南,唐无此品,格高无与比”有着极高的评价。因为描绘的对象不同,技法上也有明显的变化,或者对传统技法的填补空白,或者修修改改,都是对旧技法的发展。这些修改填补,愈为大家所认同,能够一直沿用下去,那么他的传新愈大,也奠定了他在画史上的地位。一个有出息的画家,在一生的长期探讨摸索中总会有所创新。文化是累积而成的。集合多数人的智慧,汇成大河,这样就能避免僵化,才能有生命力,才可以不断发展。但创新必须有基础,有了传统技法的扎实基本功,才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求新求变。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或不扎实,就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如若无基础,何来填补修改?所以创作的作品要能为群众所接受,觉得美,产生喜爱之情,才有价值。我的学画过程,起始临摹前人的范本,接受传统技法,然后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印证,得到启发,回来有所变更,创立了一些新技法。在《山水画争议》中,列举了具体的画法,如勾云勾水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修改了古法,有所创新。再如几年前,我在皖南写生,于下午二时许,日光斜照山岗层林处,边缘起一道白光,条理清晰,觉得好看,回来和其他画家谈起,说是轮廓光。后来到新安江水库上,连朝阴雨,饱看云山之美。接着又到井冈山,看到满山林木,掩映流云飞瀑。几处结合,虽创为“留白”之法,效果很好,古人未尝不是如此。后又不断发展,不仅仅一条两条,而且很多条,也不是几根并行的直条子,而是屈曲回绕,既像云气,又是表现流泉,又是留出轮廊光,总之在画面上有了这些条条,就变化多姿,也增加了装饰美。

学画的提高,还必须借鉴其他学问,通常称“诗、书、画”这三者是互相最接近的姐妹艺术。如果只学画而不接触诗与画,也一定会妨碍以后的提高。古人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验大自然外,又须读一些古典文学书。增加历史、地理知识。读了书,不仅题画避免常写穷款,题上几句,可以通顺一些,不闹笑话。主要是研习诗古文词,可以开拓胸襟,改变意境,培养气质。如果能够自己赋诗作文,当然最好,这样就能够欣赏,吸取其中的营养。次之必须练习书法。写好了字,不仅题画时书画兼佳,相得益彰。而写字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肌肉训练。笔的运用,要靠平时不断训练,才能力到笔尖,运转自如。习而久之,也能影响及画,改变气息,增加韵致。我以前的学习体会,如果时时念想,心中常有个“画”字,三分画画也不碍逐步提高,有所成就。所有我反对初学的人从早到晚,整天作画,而不及其他,用力虽勤,收效不大。

山水画家如能兼习人物花鸟,要比人物花鸟画家兼习山水,容易得多。因为山水画中,笔的运用变化最多,如果掌握了山水画变化丰富的用笔方法,可以跳出一般画人物花鸟的老框框,面目出新,游刃有余,收事半功倍之效。中国画的幅式不同,带来不同的章法,也带来不同的笔墨运用。例如册页,一本八开或十二开,不仅在意境章法上要求每开各异,切忌雷同,即笔墨颜色上也要求开开两样。这样才能使读者看了上幅,还想看下幅,玩味无穷,不觉其终。又如长卷,也有它独特的章法,中间自有起伏,各成段落,引人入胜,虽长不倦。其他如扇面,章法即是不同,纸质也是两样,画法随意变异,其他等等不再一一阐述。

印章也是一幅画的组成部分。除大小适当之外,印章的篆法也必须和画的面目相一致。如果一幅笔墨粗放的画面,却盖上一颗篆法纤细的印章,也不相称,会削弱画面的统一感。另外印染泥颜色,也不能放过,大致粗笔设色画印泥宜较红艳,一般水墨或线镶山水,以朱砂色为宜。

山水不仅要好看而且还要适用。要征求我对陶瓷工艺美术设计方面的意见,会建议多考虑一些适用,多从适用着眼来创作和设计。因为我是一个创作者也是一个消费者,会常用适用的角度来看问题。

这不是说我们的陶瓷工艺美术有了什么不适用的倾向了。不是的。工艺美术比其他艺术作品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不适用的作品很快就会被打入“冷宫”,而我们的产品却是深受群众欢迎的。

也不是说消费就不需要美观了。恰恰相反,消费者比设计师更需要美观。这种需要是推动工艺美术设计不断发展而提高的动力。但工艺美术毕竟是一种实用美术,它的美首先要通过用来表现。比如有一些台灯,做得身子细长,亭亭玉立,看倒是好看,只是那弱不禁风的样子令人担忧。这样的作品,销路就不大。有一种“红娘送信”台灯,那红娘十指纤纤拿着一封信神韵颇佳,可是一不小心碰着就连手带信都掉下来了。还有一种“双结合”的作品,把烟灰缸同台灯做在一起,这就使人为难了:烟灰缸怎么挪动使用,台灯又怎么样擦洗干净呢?当然,对于一件新作品不能只看一点,不顾及其余,但工艺美术作品的实用性毕竟是多方面地牵制了它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这是工艺美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主要标志,也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一件工艺美术作品,既不能像古董那样摆在博物馆里供人欣赏,也不能稀奇古怪,令人百思不解地来显示它的“艺术魅力”。即使是实用性较小的陈设瓷,也要考虑到它的环境和摆设条件。

以上粗浅的体会,只是略加归纳整理,有待将来不断补充完善。希望初学的人读过之后,可做参考,少走弯路,也算作些小的贡献。还希望有成就的同道,帮助指出谬误,促使我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不胜荣幸。

上一篇:王小英陶瓷艺术欣赏 下一篇:浅谈釉上陶瓷人物花鸟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