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的内涵美的外衣

时间:2022-09-08 02:31:17

在瓷都景德镇,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精美的瓷器,它们有的价值不菲,有的色泽亮丽,有的雍容华贵,反正,总会给我们一种眼前一亮,但又美不胜收的感觉。这一切,除了陶瓷制作的技艺外,更多的是来自于它美丽的外衣,奇特的内涵。在这里,我们将要分析一下釉下彩山水画这种装饰手段,分析它的美,它的历史,它的制作等等。一、美的外衣,离不开历史的沉淀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而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出现在唐代。陶瓷考古界普遍认为青花瓷出现于宋代,也有学者认为还应更早,至少应上溯到晚唐。1983年扬州唐城遗址曾出土一批据认为是唐青花的标本,可惜实物太少,且缺乏完整器物。但宋代烧制釉下青花瓷已无任何疑义。不管它的出现是何年何地,它的存在,它的发展就是一大贡献,同样正因为有陶瓷釉下彩的发展,才会有釉下彩山水画装饰了,才会有外在美丽,内在丰富的陶瓷作品了。

二、美的外衣,更在于光和彩的结合

陶瓷的色彩往往“以情感人”,再加上色彩的“意象”审美特征,使陶瓷花鸟画主体与自然物象交融的内蕴,充分再现了东方人独特的心理素质。

作为装饰性的色彩,它主要研究色彩的形式美,是用色彩来美化人们的生活。它不受自然色彩的限制和束缚,是理想色彩;具有简练、纯朴、浪漫、夸张的特点。具有装饰美感的色彩要求按照一定的整体设计意图使色彩秩序化、规范化、符号化,要通过渐变、对比、呼应、强调、重复等手法将装饰色彩的点、线、面、明度、纯度、色相、色性等因素重新组合成富有一定情调的内容,以体现作者所要表现的意图等。陶瓷花鸟画是以固有色和平光表现物象色彩和体积的。在陶瓷花鸟画中设色为绘画语言的符号,是一种心物合一的外化追求,是理想化的装饰意趣,朴素大方、典雅沉着、清新秀美。所以说,陶瓷美的外衣,重点在于光和彩的结合是不为过了。

三、奇的内涵,少不了精细的分类

青花,釉下彩的一种品种。用含有钴的珠明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白地蓝花,故名。

釉里红,是釉下彩品种之一,以氧化铜为着色元素,在瓷胎上彩绘,施釉后经高温焙烧而成,白地红彩,红彩在釉下,故名。青花釉里红,在一件瓷器上同时用青花和釉里红两种色彩装饰,故名。画面由红、蓝两色组成,二者相互衬托,相得益彰,俗称“青花加紫”。另外,有用釉上绿彩代替青花,或用釉上矾红彩代替釉里红的工艺,装饰效果也宛若青花釉里红,但毕竟是另一种彩釉了,亦不如青花釉里红瓷名贵。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由于烧成难度大,一直被视为我国古瓷的名贵品种。釉下五彩,在景德镇也叫窑彩,是一种釉下高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窑彩集中了许多表现方法的特长,将点、洗染、勾、涂、空白线条等不同方法综合运用,效果良好。现在釉下五彩所用颜色有艳黑、草青、海碧、金茶、玛瑙红、紫色、大绿、墨绿、蓝绿和黄色等几十种。多种分类,应用于不同的器型的瓷器,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正因为这样,也增加了陶瓷的内涵价值。

四、奇的内涵,在于花鸟纹饰的艺术语言

陶瓷釉下彩的外在美除了有光与彩的点缀和精细的分类外,它的内在美也少不了花鸟纹饰的装点。这样说,是因为花鸟纹饰的艺术语言很有特色。

釉下彩花鸟画是对自然界动植物的有感而发,激情奔放的笔调,率真写意而无雕琢感,使每一幅陶瓷花鸟纹饰上都体现了兴旺蓬勃的内在生命力。釉下彩花鸟画的装饰语言特色可能不仅于此,它的魅力时刻影响着陶瓷的发展。

陶瓷釉下彩花鸟画受了千年文化的浸润,是那么的深邃淳厚,艺术的时代精神也是艺术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探寻得来的。随着时空变换,花与鸟所处的自然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科技迅猛发展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在物质方面极为丰富,人们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安定的心理心态,陶瓷花鸟画的色彩以其在视觉中的活跃力和冲击力,引导人类的心态转向对自然美的青睐。任何一种美的事物都吸引着我们的眼球,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欣赏。

上一篇:艺术创作灵感来源以及陶瓷绘画二要素 下一篇:爱是陶瓷艺术繁荣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