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的世界感悟教育

时间:2022-08-23 09:50:32

从幼儿的世界感悟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为人父母者每天都在教育自己的幼儿,其实,幼儿的成长每天也都在教育着父母。但是,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很多时候都是枯燥的说教甚至是训斥,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所自然表现出的种种对于父母的教育,则是含蓄而且高明的,细细体会,颇有感悟

一、游戏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中指出:“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女儿出生后,我就买了很多玩具,从毛绒玩具、遥控玩具、益智玩具应有尽有。当她上了幼儿园后,我还精心为她挑选了很多拼图的益智玩具。对于这些玩具,她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十足,反复摆弄,很是入迷。我从六块的拼图让她玩起,在开始时给予指导,此后她便开始自己摸索,不久之后,她的技术便越来越熟练。然后是十块、十二块……一直到六十块,许多个色彩斑斓的小片片混在一块儿,她一眼就能看出哪块应该拼在哪里,动作飞快,令我望尘莫及。

我不得不佩服孩子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有时要强于家长。孩子们为什么会学得比成人快,其优势往往源于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幼儿眼中没有学习的概念,他们的意识中,学习就是玩,对于感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持久的热情和毅力。专注、投入,这正是学习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幼儿对学习内容是否有兴趣,忽视激发出幼儿学习的热情。

第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幼儿之所以学得那么认真或者说是玩得那么认真,主要是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包括运用了各种感官、动作、语言甚至是无意识在内的全部生命机能,所以才玩得轻松,学得高效。

那么如何能做到让幼儿全身地心去感受、体验、学习呢?我想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提出更高的标准。

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在教学中设置情境,通过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恢复原来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使个体更真实融入到情境中,“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其过程,并以此为基础,使个体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大班社会活动“我当哥哥姐姐”中,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去体验一次当哥哥姐姐的感受,其间设置了让猫哥哥姐姐帮助猫弟弟妹妹爬树、过独木桥等情境,让幼儿通过真实的情境表演去感受当哥哥姐姐的责任以及享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激发幼儿当哥哥姐姐的愿望,懂得关心和体谅别人的社会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只有亲身经历或者体验学习过程,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给空间,就是给发展。

二、吃饭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中指出:“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女儿别的方面都表现不错,唯独吃饭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一顿饭吃个一小时那是常有的事。小区里也经常看到大人拿着碗追着幼儿吃饭的情景。为此,我也想了很多方法,又是威逼又是利诱,但是效果都不理想。经过长期经验总结,我觉得有两招相当管用:一是比赛,二是夸奖。

我们全家都参与吃饭比赛,并评出名次,女儿非常热衷于这样的比赛。对于第一名还是第二名非常在乎。自开展比赛以来,她吃饭的速度也比以前快多了,当然我们成人并不是真的跟她比赛,总会故意放慢吃饭的速度,等一等她,但还要装出吃得非常努力的样子。这样,她大多都能拿第一。当然有时真的吃得慢,得第二第三也是有的,这时及时的夸奖就最有效了。听了鼓励的话后,女儿马上变得有信心了,吃饭的速度自然就加快了,连不爱吃的蔬菜也主动多加几筷。

基于以上思考,要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持之以恒地努力,坚强地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对评价方式有很高的要求。

首先我们要恰当评价,变虚夸为有效激励。教育的态度就是“赏识”,“赏”是欣赏,“识”是认识,只有用心去发现,才能发现闪光点,才能欣赏,才能鼓励和赞扬。只有赏识下的赞扬才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肤浅和敷衍。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就说:“我们表扬一下某某小朋友。”全班一起鼓掌:“棒棒棒,你真棒!”教师则不作任何点评。这样的评价不能起到真正鼓励的作用。好的赞美应该是具体的,让幼儿知道好在哪里。是问题回答得好还是说话比较完整响亮,要有针对性地给予赞美。

其次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有收获才会有动力。比如:大班社会活动“坐公交”,我们鼓励幼儿自己去尝试学看公交站牌,学看线路图,在感知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幼儿带着兴趣去学习。

三、运动篇

女儿最近迷上了打羽毛球,但是她的动作协调能力差,空间方向感差,一开始连球都碰不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中指出:“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于是在教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喂球”的艺术,也体会到这门艺术在教育方面的价值。发给幼儿的球不能太高、太低、太左、太右、太前、太后,要不偏不倚发到刚好她接到的位置为好。她回过来的球却是球路古怪、难度较大的。为了幼儿能多接球,我必须前后奔跑,左救右捞,满身大汗。幼儿就是在这样的“喂球”过程中渐渐学会了打球。

说起这陪练的工作既辛苦又枯燥,但这就是教育啊!

第一,对于幼儿来说,教育就是“喂球”。教师就应该把教育的目标、要求、知识经过反复设计和考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到让幼儿最容易接受、最容易消化吸收。最大限度地让幼儿获得成功。这就是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水平。

第二,教育不仅是练幼儿更是练教育者。要给幼儿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喂好球”,对陪练的能力和态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教育就是服务,教育就是帮助。教育者不辛苦,受教育着必定要受苦。

基于以上思考,要使幼儿能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对教育者的教育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优秀的教师不仅只培养幼儿的知识和能力,还要重视情感的教育。其次,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尊重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幼儿的层次需要。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所以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总体水平,又要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再次,处理好生成和预设的关系。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在活动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敏锐洞察问题背后的价值,引导幼儿深度思维,让活动成为动态的,充满不可预约的精彩。

上一篇:电影院一定会消失 下一篇:多举措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