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认知规律巧妙识字

时间:2022-08-23 08:35:36

用认知规律巧妙识字

不管是识字还是写字,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小学生的识字过程,实际上是识字能力及与之相关的认识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识字必然会引起学生认知结构的某些变化和改组。识字教学既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进行生字教学阶段,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根据儿童识字过程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紧扣认知特点,把握识字规律

小学生的识字是从对每一个汉字的形体结构的直接感知起步的。由于他们对客观事物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字形分解的能力还处于低级水平的阶段,因此儿童字形认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先整体后部件,而对字形的内部结构和个别笔画的认知就比较模糊含混。如“雨”字和“两”字的内部分辨不清,“南”字的里边,“亮”、“做”等字的中间最容易出错。教学这些字时,要重点分析内部结构,强调个别笔画,如:让学生看“雨”中间,数一数有几点雨滴顺着伞沿往下掉;看“两”字中间是两个“人”,这两个好朋友正紧靠在一起在屋子里谈心,所以“人”的捺要变成点,并强调两个“人”靠紧第一横;看“南”字的里边就和“羊”字比较,记清只有两横。总之,要针对学生认知上的弱点突出教学重点。

学生对字形的认识是左优于右,上优于下,那么被注意的那部分自然感知得清楚些,没有优先注意的这部分,则往往含混,易记错。左右结构的字,错误容易出在右边,如:“秋”、“条”、“孩”等字右边出错率较高,上下结构的字,则错在下边的多,如:“草”、“要”、“前”等字。因此,在教学这些合体字时,要反复强调被学生疏忽的部分。教“球”时,把左边的部首“王”直接写出来,重点指导右边,先让学生说说右边怎么记,再指出“求”的下边与“水”的区别,右上方的一点更不能丢。

除此以外,生字的“强成分”往往掩盖了“弱成分”,具体表现在学生认知字形时,会不由自主地认识自己最熟悉的、与旧经验吻合的部分。如s版教材在学“雪”时,它的上半部分是学生旧经验中有的,而下半部分是学生旧经验中没有的,所以虽然下半部分简单些,出错率却大大高于上半部分。还有“就”的右边,“笔”、“色”的上边,“流”的右下方等都由于这一原因而造成这些部分写错。教学这类字,要把“字形弱”成分作为重点,记忆不熟悉部分。如教学“雪”字,先整体记忆,然后重点看下半部分,补充下半部分,说清特点等不同的方法克服难点。

二、开启已有经验,注意知识迁移

学生既较好地掌握了汉字的笔画、笔顺,基本独体字和偏旁部首等基础知识,又学习了一些形声字,懂得形旁、声旁构成的基本道理,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汉字,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鼓励他们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促使知识迁徙,并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知识迁移的过程。教独体字时,若发现学生中出现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的情况,就要及时大大鼓励,并在课堂上让他们把这些方法告诉大家,谁的办法好就用谁的,还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利用想象识记生字。教合体字时,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偏旁顺口溜,加偏旁去偏旁、部件组合、利用形声字规律、利用形近字比较、联想记忆等识记汉字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而且避免了字形教学的枯燥呆板。当然,在利用已有识字经验的同时,防止过去经验对学习新知识的干扰,克服负迁移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如:教学“条”字,就对上半部分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看清每一笔画,通过强刺激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避免和“文”混淆,学生就不容易出错了。

三、整合音形义的联系,利用字音、字义识记字形

利用字音进行字形教学,这在教形声字时用得很多。如:根据形声字的结构规律,学了“青”之后,学习“清”、“晴”、“请”等字就只把形旁作为识记重点并与字义联系,这样识记就轻松多了。

利用字义进行字形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巩固对字形的掌握。如上面提到的:“青”、“晴”这几个字,要避免混淆就必须从字义入手,讲清形旁代表的意义,才能准确区分。再比如,“禾”、“河”“和”这三个同音字,教学时利用字义帮助学生区分,有三点水的偏旁,所以“河”指的是小河、河流;撇下面一个“木”字,样子像禾苗,所以“禾”字指的是禾苗;剩下的“和”字,左边一个“禾”,右边一个“口”,挨得紧紧的,很团结,所以“和”指的是和平、和好,谁和谁在一起。这样讲有利于学生识记。

四、书写指导,延伸识字成果

写字是识字教学的继续,写字的过程就是对字形特点、笔画结构和笔顺进行精确分析、综合的过程。写字的关键是指导要得法,要落实。对每个生字都作了分析,找出关键的部件或笔画,重点笔画、起笔、收笔都认真观察、认真揣摩,指导学生书写时,先作准确的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写一个,最后独立写两个,并口头组词、扩词,不做大量的抄写练习,学生对写字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养成了认真写字的习惯,而且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识记生字,减低生字的发生率,促使儿童初级书面语言认知结构的形成。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只有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把识字兴趣的激发与调动放在识字教学的首位,诱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才能有效提高语文素养,在识字教学中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都能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教识字,那么学生定能在识字的自由王国里展翅飞翔。

上一篇:寓识字于听说读写中 下一篇:说明文教学因“四写”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