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初探

时间:2022-08-23 06:34:15

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初探

越来越多的精美绘本走进教师、幼儿的世界,绘本教学活动是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幼儿思维、发挥幼儿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题“以绘本为载体提升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研究”中,逐渐发现教师的引导在绘本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活跃的思维带动幼儿语言认知和表达水平的提升,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学会表达,增进艺术涵养,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在绘本教学中有意识的、方向性的引导,让幼儿能够理解深层次的绘本教学内容和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探究了在绘本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策略,明确了绘本教学在教师引导下更栩栩如生,更易于被幼儿所接纳的教学成果。

绘本教学教师引导语言能力绘本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绘本作为教学载体,旨在引导幼儿理解绘本故事内容、体会绘本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旨、欣赏绘本画面的艺术魅力,而开展的相关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同一本绘本隐含着多方面的教育价值,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要善于挖掘,多方面引导,找到切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教育价值,合理运用。

幼儿园是一个为幼儿提供倾听和语言交流的游戏乐园,在了解幼儿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群体意识,引导幼儿结合情景感触以不同语气和语调进行语言表达,完整表述内心意图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内容。绘本教学是这一重点内容实施的方式之一,是关键环节,更是教师立意创新的突破口。在学习和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过程中,幼儿园开展了“以绘本为载体提升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研究”课题的研讨活动,在不断深入的研讨中,教师渐渐将研讨的重点倾斜到绘本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摸索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对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总结经验作出归纳,根据不同绘本主题推动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为实现最终教育目标奠定了有益基础。

一、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的方向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第一,教师引导的方向必须积极健康,符合3~6岁幼儿身心成长发育需求;第二,教师的引导方向要尽量符合幼儿喜好,在图画阅读和表述上有特色有故事,还要有侧重;第三,教师的引导是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或是将问题提升到一个幼儿“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第四,教师的引导要有侧重,有的绘本侧重于理解故事、有的侧重色彩艺术和美学、有的侧重结构框架多维立体,还有的侧重于幼儿自身水平提升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观察力。在绘本《小鸡从哪里来》中,最主要讲的就是小鸡如何在鸡蛋内生长?他们如何发育?他们从哪里得到生长所需的营养?大部分的内容都偏向于科学启蒙,那么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的重点,就是让幼儿理解小鸡是怎么孵化出来的。

二、绘本教学与教师引导的相互作用

绘本教学和教师引导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推动。绘本教学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的引导需要在《纲要》《指南》的背景下,不断地贯彻、研究、学习幼儿语言领域的发展要求,挖掘不同绘本的教育意图,扩大绘本的教育价值,“给孩子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的回应不再是“对不对”“好不好”封闭式的语言,而需要不断的引导,拓展幼儿的实际经验。教师引导过程中不断的丰富了绘本教学内容,提升了绘本教学的实质作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提升幼儿语言交流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绘本教学中教师用不同的引导方式激发幼儿语言发展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在绘本教学中,怎样能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发散幼儿的思维呢?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方式就会激发幼儿语言发展。

1.开放式引导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不免会问到孩子“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小兔子的心情怎样?”等开放式的问题,当问到这些问题时,答案肯定不是唯一的,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幼儿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在开放式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为幼儿创造了“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幼儿的语言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了互助学习。

2.情境式引导

大部分绘本都有情境式的对话,有动物与动物间的,有人物与人物间的,也有动物与人物间的,这些对话让幼儿对故事的情节发展充满好奇,急切的盼望着故事的结局。教师也经常把幼儿带进故事里,如“我们一起帮萤火虫喊妈妈吧?”“小象急出了汗,我们一起帮他想想办法吧”,情境式的引导让幼儿融入到故事里,幼儿说出更多发自内心的情感丰富的言语,幼儿的语言得到了情感上的提升,幼儿学会用一些语气助词,让语言更具有感染力。

启发式引导。启发式的引导为幼儿创造了“最近发展区”,教师将问题提升到一个幼儿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在这个提升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认知,幼儿的语言得到提升,幼儿在这个认知的过程中,会知道很多新的词汇,知识等等,这些新的内容为幼儿语言表达奠定基础。

3.猜想式引导

猜想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之一,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请幼儿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就好像为幼儿打开了一扇门,幼儿可以尽情的猜想,没有约束,在猜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锻炼、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

四、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下语言能力提升的实例分析

幼儿园大班幼儿梦梦,是中班的插班生,入园时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而且在语言文字理解能力、交流表达方面显著低于班级平均水平。孩子入园时家长就说:“梦梦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有障碍,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批评她,造成孩子的自卑,希望老师能想想办法多让她说说话。”

绘本教学模式引入之前,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生活中从未直接批评过梦梦,但是女孩儿能够意识到自己能力方面的欠缺,显得很孤僻,拒绝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儿,有自卑心理。

在区域活动、离园活动中,梦梦总是会走到阅读区拿一本绘本翻看,梦梦接的比较晚,老师空下来也会陪着梦梦一起看,并引导她仔细观察、鼓励她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在绘本《狮子烫头发》中,老师引导梦梦观察狮子的表情和狮子手里拿的书,让她猜狮子的想法,因为梦梦有过烫头发的经历,她很激动,一下子就说出了“狮子想烫头发”,老师接着引导她:“狮子的头发是什么样的?谁能帮助狮子烫头发呢?”接着她顺着老师的思路,自己不由自主地说了起来。在一次次的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运用开放式、情境式、猜想等不同引导方式,为梦梦营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鼓励她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有了一个新的发现:梦梦在绘画方面天赋很高,对于色彩搭配与组合有超常领悟能力,而且想象力丰富。在绘本教学中,图片的引入和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引入,使得孩子们学习兴趣大大增加,教学效果有所提升。

现在的梦梦已经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还会把老师引导她用的一些成语变成自己的,他会说“五彩斑斓的花园”“精美的礼物”……在生活上,她敢于举手向老师要求添饭,早上来上幼儿园的时候会主动和老师、小朋友们打招呼,和爸爸妈妈说再见,梦梦有了很多好朋友,而且相处的特别愉快!由此可见,绘本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梦梦一个少言寡语、十分内向的女孩都能有这么大的转变,那带给其他的孩子一定会更多。

整体实例分析: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多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效的回应幼儿,并组织幼儿讨论,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一个学期下来,班级整体的语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运用词汇方面,幼儿能说出很多的形容词。在绘本活动《请给青蛙一个吻》中,老师请幼儿说一说青蛙得到吻后的心情,幼儿词汇、语句非常丰富,同时也充满了想象力。孩子们说到了“终于如愿以偿啦!”“太棒了,我的心快飞起来了!”“吻的味道真特别”。在语言表达方面,孩子们会把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讲述出来,摒弃以往的死记硬背,一字不差的背故事。在每周的“好故事一起听”活动中,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的很清楚,而且很多词语都是来自于绘本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语”和“回应”幼儿的话。《指南》在语言领域提出了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在绘本活动中我经常引导小朋友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周围的环境等,由此来推测这个主人公的心情、感受、想做什么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等等!幼儿经过教师的引导,对画面的描述越来越仔细,语言越来越丰富,而且还能运用到区域活动中。这段时间班级流行画“连环画”,无意间发现幼儿在画的过程中也关注到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每一幅画的主人公表情都不同,而且还能栩栩如生地讲述自己的故事。由此可见,教师的引导对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结语

绘本教学的引入,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创新模式。绘本教学改变了原有幼儿教学中以单纯的文字来提升语言能力的固有途径,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调动儿童参与热情,培养幼儿语言学习乐趣。绘本教学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完成对绘本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正确引导是提升幼儿语言能力关键性的要素。

参考文献:

[1]郑晓红.以绘本为载体,促进幼儿发展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0,(31).

[2]杨文艳.幼儿园绘本教学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思考.读写算,2012,(13).

[3]李季湄,冯晓霞.

上一篇:浅议幼儿园角色区开放性材料的投放设计 下一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