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8-23 06:02:21

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

【摘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为老师应该改变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和价值观。教师不仅是教书,更主要的是育人,是帮助学生成长,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精神的发展,知识只是起载体作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人认为人文精神教育中只适用文科教学,理科教学是一些机械的数字运算和一成不变的概念、原理、公式,对如何在理科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却束手无策,现本人以物理教学为例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人文精神

一、要创设物理教学的文化氛围

物理知识,包括概念、规律、理论、方法是人们从活生生的自然现象中分析、抽象、总结出来的,是“有血有肉”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通过适当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回到所讲概念未产生时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对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产生探究其奥秘的欲望,从而自觉进入文化的氛围中,使人文精神得到张扬。例如新教材万有引力这章开头就指出“自远古以来,当人们仰望星空时,天空中壮丽璀璨的现象,便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智慧的头脑开始探索星体运动的奥秘……”今天的中学生有谁仰望过星空好奇地思索吗?很少!因为每当夜晚降临,城市的灯火遮掩了天空星光,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高一学生在学习这一章时,对万有引力发现的过程感到神秘难解,往往只记住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公式,把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作为自己解题的经验,机械套用,而不去关注人类对行星运动的研究过程,更体会不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对人类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启蒙作用。怎样在课堂上把学生注意力引向深邃的天空,引起学生对星空的好奇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

二、从物理教材、物理知识本身着手

物理教材各章节的语言描述、精美图片、段与节的名称选择皆注重了感召力与趣味性。如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用诗人的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图片“海市蜃楼”、“赵州桥的倒影”等令人神往;三峡大坝、北京天坛圜丘、明代的“水轮三事”令人自豪。

在学习讲解惯性知识和安全用电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机械效率时,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讲功的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工作者研究永动机的故事,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推至人类社会,人是社会动物,就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律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准则,在社会行为、态度倾向和价值观等方面,与社会保持一致,这也是学生今后所在社会群体具有的稳定性所必须的。

三、要体现物理知识中的哲学思想

几百年前,物理学就叫自然哲学,被人们看成是哲学的一部分。如牛顿的第一部经典著作当时就取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通过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不可分割的根本属性,物质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的发展、变化有它本身的规律性,这些规律是可以逐渐认识的,人们通过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去能动地改造自然。物理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会逐步认识到物质运动的形态是不依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从微观粒子到天体运动。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运动并不是物质的偶然属性,而是物质不可分割的根本属性。物理学研究多种形式的运动形态,如简单的机械运动、无规则的分子热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等,这些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物质运动的多样性,无穷性以及不能把高级的运动形态归结为低级的运动形态等哲学原理。通过学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子是带有正负荷的统一体、光的波粒二象性等物理概念学生可以认识到“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这一辨证法的核心观点。通过学习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波长不同电磁波具有不同性质、元素的转化以及一些基本粒子向另一些基本粒子转化等物理知识,学生更加理解“发展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这一普遍原理。

四、要展示物理学家的人文精神

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时所表现的伟大人格力量会给学生无穷的道德影响。结合教学内容在物理教学中穿插讲述科学发现的历史。向学生介绍著名物理学家造福于人类的科学献身精神(如筒述卡文迪许把客厅改作实验室,并在卧室的床边放着许多观察仪器,以便于随时观察天象),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大无畏精神(如布鲁偌为了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面对罗马朝廷的酷刑,高呼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淡泊名利的无私精神 (如法拉弟辞去皇家学院院长职务做实验,爱因斯坦捐赠稿费)等等;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会使物理知识本身闪烁着迷人的人文精神的光辉,例如在教牛顿第一定律时,由于学生初中已学过且大多数能背出,往往提不起兴趣,这时教师可问:牛顿第一定律是研究什么问题时总结得出的?这个问题什么时候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研究?为什么会经历这么长的时间才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就很快会被课本中“历史的回顾”这一段所吸引,从而进入从亚士多德――伽里略和迪卡尔――牛顿的探索过程中。在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后,很多学生会想牛顿的结论与伽里略的结论是几乎一样的,为什么不将这条规律称为伽里略定律呢?通过讨论、思考终于明白了:伽利略仅指出了不受力物体速度大小不变,笛卡尔认为速度方向也不变,而牛顿指出这是物体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均有惯性的论断是牛顿提出的!所以,把这个结论叫作牛顿第一定律是合理的!很多学生为伽里略感到遗憾,这时教师可讲牛顿的名言:“我所取得的成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固……”学生一定会被牛顿的谦虚品格所打动。

上一篇: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学到研究的方法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