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抗生素滥用最严重国家

时间:2022-08-23 04:28:53

中国成抗生素滥用最严重国家

宁夏两名患儿被检测出带有超级细菌NDM-1,它能抵抗绝大多数抗菌药物。有专家表示,超级耐药细菌的出现,让人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调查发现,抗生素在生活中广泛存在,除了药房存在违规处方类抗生素外,医院也会为回扣或防患未然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而且村民会给家畜家禽大量喂食抗生素,动物饲料商也会在饲料中普遍添加抗生素。

西北风起,永宁县城立刻弥漫起一股刺激性的气雾,离城十多里便可闻刺鼻的药味。这里有两家国内最大的抗生素原料生产企业,启元公司和多维药业。

家住两家药厂附近的西卫村村民陈爱民开始越来越担心自己的身体,“头痛、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以前买个一块多钱的感冒胶囊吃就好了,现在几十块的药都要吃很久才有效”。

陈爱民说,他每天都被抗生素熏陶,呼吸着药厂散发的刺激性气体,病了吃药厂产的药,企业生产的药渣又被制成动物饲料。

超级细菌“刀枪不入”

NDM-1指的是一种耐药基因,学名叫“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该基因能在细菌中广泛复制和转染,并能生成出一种β-内酰胺酶。这种酶可以水解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几乎是“刀枪不入”,所以被称为超级细菌。

NDM-1最早发现于印度。而今年10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称,在宁夏某县级医院出生的两名新生儿和福建一名老年患者身上,也发现三株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细菌。宁夏疾控中心细菌学检验科科长郝琼说,这两例婴儿与其父母都在本地生活,未去过印度和巴基斯坦,这说明“本土也存在超级细菌”。

如今,生活在人类周围的细菌越来越不怕抗生素,耐药性愈来愈强。永宁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孙向平在10年前就已发现了这个现象,当时,孙向平还是一名外科医生,他收治一名受伤的青年,一个普通的小手术后,病人历时两周,症状没好转,且越来越严重,做了药敏实验后,发现此人几乎对当时所有的抗菌药出现耐药。经检验,那名青年体内有一种变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原是一种常见病菌,可引起皮肤、肺部、血液、关节感染。最初,青霉素对之有效。而变异后,它对青霉素、甲氧西林(半合成青霉素),不再敏感。这种难以杀灭的耐药菌叫MRSA。

后来这名青年告诉孙向平,他有中耳炎病史,所以长期使用大量的罗红霉素。孙向平说,大量的抗生素将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杀死,但存活下来的那些菌逐步变异成了MRSA。

“在印度和中国,MRSA在菌群中已经占到50%~70%,而在瑞典、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还不到5%。”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肖永红说。2000年之后,MRSA增加的速度非常快。而正是抗生素泛滥的环境加快了耐药菌的形成。“所以出现比MRSA更厉害的NDM-1也就不奇怪了。”

动物饲料普添抗生素

永宁县村民陈爱民发现他的生活离不开抗生素。和其他村民一样,他会从村医处买来大量土霉素,掺入各种饲料,喂养鸡鸭猪牛。他说,这样动物就不会生病,生长得也迅速。

但养了十多年肉牛的陈爱民发现,他家的牛若拉肚子很难医治,从镇上的兽药店买了很多兽用抗菌药给牛吃,也没好转。

倪少山在永宁县做了二十年农村兽医,最近一次他为一户村民家拉稀的猪出诊发现,用了10多年的特效药庆大霉素突然不再有效了。“原因是动物吃抗生素时间长了,也会耐药。”倪少山说,而他的应对方法是:继续加大剂量。

在动物饲料中加抗生素已是一个普遍行为。

肖永红教授等专家调查发现,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年总产量的46.1%。

一位饲料经销商透露,其实我国大部分动物饲料在生产过程中就已经添加了抗生素,用来防病免疫。

动物长期使用抗生素,必然产生残留,而其残留抗生素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也会引发细菌的耐药性。2006年1月,欧盟就已全面禁止在饲料中使用生长素、抗生素作为饲料生长添加剂。

2008年,有政协委员曾向两会提交提案称,在中国,抗生素被普遍用于牲畜的饲料添加剂,食物污染是更大的原因,当人食用了这些含有抗生素残留物的奶制品和肉制品,会致使体内病菌耐药性明显上升。提案认为“抗生素比三聚氰胺更可怕”,并呼吁制定法规对滥用抗生素做出规范。

“无抗奶”是否安全

在人们的食物链中,可能摄入抗生素残留的还有另外一个渠道――牛奶。

奶牛在每年换季时易患乳腺炎,并且采用机械榨乳也容易使乳牛患乳腺炎。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一般奶牛场中,奶牛乳腺炎的患病率在30%左右,而治疗的方法就是打抗生素。治疗奶牛乳腺炎的药物一般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

目前规定患疾病的奶牛必须有7天的消药期。这7天内产的奶怎么办?由于目前无更有力的监管制度,一些含有抗生素的原奶依然被部分奶农拿来销售。因为抗生素难以分解会在牛奶中形成残留,长期饮用这种牛奶人体势必形成耐药机制。

对于牛奶中的抗生素,光明乳业曾提出“无抗奶”概念,国内多家乳业紧随其后,先后推出自己的无抗奶,商家大肆宣传无抗食品的健康安全。

2009年5月,国家卫生部等6部委联合发文叫停“无抗奶”的宣传,并责令相关奶品立即下架。专家解释,光明乳业所宣传的“无抗奶”只是在牛奶中添加了某种“解抗剂”,并不是从奶源上保证没有抗生素。而“解抗剂”并不在中国的食品添加剂范围内。

牛奶中添加的解抗剂,基本上是通过基因工程使微生物发酵来获得能水解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不够纯化的解抗剂可能混入生产β-内酰胺酶的工程菌,该菌进入人体后通过细菌间的传播,完全有可能架起了直接通往一个又一个“超级细菌”的桥梁。

临床用药成重灾区

孙向平的一个朋友感冒,去一家诊所看病,诊所开了三个星期剂量的头孢三代抗菌药。“一般发烧没必要用这种又贵又猛的药,普通抗菌药用两周也是极限了。”孙向平说。

目前在我国使用量、销售量列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

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而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

频发的医患纠纷让医生往往有防患于未然的想法,做个手术便使用一堆抗生素,即使没有明显适用症状,他们也用抗生素杀菌消炎、预防感染。医生们说,一旦感染了那就成了医院的事故,一笔官司就要花医院十多万,压力很大,所以就会预防性地使用多种抗生素。

不过,有些医生滥用抗生素则是为自己牟利。国内医院收入的50%来源于药费,其中抗生素又占所有药品收入的25%。这个数字还是指的三级甲等医院,县、乡、村级别的医院,其抗生素产生的医院收入药占比可能更高,这些地方都是不合理用药的重灾区。

耐药菌两年变一次

宁夏发现超级细菌NDM-1后,全国128家定点监测医院开始筛查细菌库。

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实验室从福建省一个医院报送的200多株菌株中检出1株NDM-1基因阳性细菌,携带该菌的患者是一位83岁的晚期癌症病人。老人已经故去。据了解,病人并非因此细菌感染死亡。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实验室也在该院细菌库中进行筛查,并没有发现超级细菌。负责此项筛查的赵志军说,目前的结果仅仅局限于对本医院自2008年以来临床搜集的5000多株细菌样本进行检测。他表示,“对于整个宁夏地区的情况,就无法得知了,整个宁夏地区只有本院建立了细菌库。”做一株细菌排查需要支付成本50元,若检测6000株,则需要30万,成本太高,一般医院很难支付得起。

而抗生素研发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细菌的变异和转化速度。研究表明,自上个世纪中叶起,用作抗菌使用的抗生素每10年方能更新一代产品,而人体携带的耐药细菌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次变异。

亟待规范抗生素作用

目前,我国抗生素人均年消费达138克,这一数字是美国的10倍。宁夏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崔学光透露,“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

由于在抗生素的不断“淘汰”下,生存下来的耐药细菌越来越多,很多疾病变得难以医治。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20万人,其中因滥用抗生素死亡人数达到8万人。

实际上,早在2004年卫生部就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原则),对各种抗生素的作用、副作用以及使用适应症状、剂量均做了详细的规定。但这只是个指导原则,不具备行政和法律的强制性,在基层能真正落实的没有几家。

有政协委员表示,国家应制定相关标准,立法禁止在动植物中使用给人类应用的抗生素,限制某些抗生素使用,制定食品中可残留抗生素的种类和含量标准,加强监测和检测。

有专家表示,“若国家对抗生素滥用再不重视的话,有一天,我们会面临患者无药可医的局面。”

(摘自《新京报》)

上一篇:美国将在烟盒上印“恐怖图片” 下一篇:歧视造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