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搬起反倾销石头

时间:2022-08-23 03:52:27

一个反倾销的幽灵,在欧洲上空游荡。2006年4月7日,吵了几个月的欧盟,终于还是将“不公平贸易”的帽子扣到了中国、越南的头顶。面对将对来自中、越的鞋类征收20%反倾销关税,欧盟鞋子生产商一这场战役的胜利者,自然在弹冠相庆之余舒了一口气。不过,对于在风箱里挤了几个月的“老鼠”――欧盟贸易专员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tson),他的尴尬才刚刚开始。

曾几何时,反倾销作为砸向发展中国家的大棒,顺心更顺手。说顺心,对于生产厂商而言,你竞争力强是吗,我就顺着杆子把你“请”出市场,够省事,对贸易专员而言,高举维护WTO规则的旗帜保护民族产业,顺便捞点本国产业选票,够舒心;对反倾销律师而言,正义本就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赚取大把银子乃颠扑不破之真理,够爽。于是,一场以分割消费者福利为职事的盛宴狂欢,自关贸总协定(GATT)开始就长盛不衰。说顺手,就不能不说到反倾销的打击理由,这当然与所谓“自由贸易”(Free trade)或“公平贸易”(Fair trade)原则无关,更何况,至今尚未发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牌照,更可强化其随心所欲的保险系数。

今年53岁的曼德尔森于2004年11月接任欧盟贸易委员,自其上任之初,就面临着一场欲罢不能的命运:反倾销大棒从“玫瑰”成了根“鸡肋”,再也无法让屠夫与打手省心。

第一次危机在2005年8月爆发。去年6月,欧盟慌不择路地对汹涌而来的中国纺织品设限,但没等坐定,曼德尔森发现自己陷入了更为焦头烂额的境地。8月,源源不断而来的8700万件纺织品,因配额限制挤压在欧盟各大港口无处可走。欧洲零售商咆哮着,不能按时供货且不说,光滞港费用就足以让他们吐血。按照法国港口的收费标准,一个60立方米容积的集装箱,在港口超时后每停留一天支付600欧元。眼睁睁看着自己雪花花的银子化作关外流水,欧洲的进口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们忍无可忍,把一肚子火撒向欧盟。于是,奇特的场景出现了,铡刀未落,欧盟贸易专员又急急忙忙地跑到上海,好和中国商讨让中国纺织品进入他自己地盘的解决之道。本来,反不反倾销是道简单到小学生都会做的题目,但曼德尔森恐怕至今也想不明白,是何道理,让他搬起了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

“鸡肋”的背后,实质上是利益格局的分化。消费者松散,缺乏话语权,这个规律不会改变。但事物总在发展,贸易关系会有更替,随着系统升级,子系统将相应派生。事实正是如此。欧盟内部开始分裂,从整齐划一、同仇敌忾的既得利益群体里,悄然派生了“零售商”与“进口商”两个小分队。尽管两队力量尚在蓄积之中,但却以惊人速度成长:他们开始与曾经的队友――生产厂商抗衡较量,也不知不觉充当了“欧盟消费者”与“中国生产商”的代言人。正是他们的壮大,使我们终于目睹“纺织品之役”演绎成闹剧一场。

历史似乎具备自我复制的基因。新版内哄“鞋类之役”就在这般背景下拉开序幕。从2006年2月起,这场争斗双方在欧盟既得利益集团之间:争斗的一方是意大利等鞋类生产国,它们希望采取更为强硬的制裁措施,另一方是瑞典和其它北欧国家,认为这种限制将为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提供进一步佐证,英国零售商组织也在业内和消费者当中发起宣传攻势,反对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欧洲体育运动工业联合会主席威德曼就称这一举动是“一场闹剧”。两面不讨好的曼德尔森必然痛心,本来好端端的反倾销大棒,怎么一到他手里,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了“鸡肋”?

欧盟纺织品闹剧余韵未歇,如今再次搬起鞋类反倾销的石头,人们不禁要问:曼德尔森如此健忘吗?事实上,当前斗争力量的权重是微妙的,尽管天平暂时倾斜到了生产商一方,但这个翘翘板很脆弱,它在摆动,还在游走。曼德尔森的不幸在于,他面对的对手还在壮大,且没有力量能够遏制,而且,两只“小分队”也不会容许其遏制。只要利益格局继续变化,敌人内部分裂就是必然。因此,曼德尔森无法健忘,还将辛苦。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在反倾销大棒之下,中国如何应招呢?对于刽子手,劝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无异于与虎谋皮,无济于事。不应忘记,全球化的一大好处,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有朝一日,打手扬起屠刀,发现拟斩的每个中国厂家身下,都垫着自己人的血肉之躯时,法场之外一声高叫――“刀下留人”,也就指日可待。跳出当前纷争,较好的解决之道恐怕是:假以时日,令敌人内部继续分化,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好在以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的速度,将几支当前幼弱的“小分队”培养成几只生力军,这一天,用不着等太久。

(作者系瑞士世界贸易研究院研究员)

上一篇:农产品出口机遇国别报告之十八 阿联酋篇 下一篇:关注欧盟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扩大我国汽车产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