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TBT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10-22 02:28:08

欧盟TBT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006-02

一、我国纺织业竞争力分析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纺织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纺织业一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迅速,生产和出口急剧增加,为国家出口创汇、资本积累及创造就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我将用三个指标参数分析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即IMS(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某国i类产品的出口额/世界市场i类产品的出口总额公式(1)

国际市场占有率反映某国(地区)某产业或产品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的变化。国际市场占有率越大说明该国(地区)这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则弱。利用式(1)和统计数据计算出我国2005-2008年纺织品出口额及所占比重。

通过表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纺织品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07年,纺织品的出口额占到了40%以上,可以这样说中国是一个纺织品的出口大国。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Trade Competitiveness)

通常来说,TC>0.8,表示该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0.5

通过表2中的TC值,我们可以观察到,我国纺织品出口TC值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并且2001-2008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我们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在全球市场上有着一定得竞争力。

(三)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即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其中, 表示国家i在产品j上的出口, 表示j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总出口,Xit表示国家i在t时期的总出口,Xtw表示t时期世界市场的总出口。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可反映一个国家服务在世界服务中的竞争地位。如果RCA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如果1.25

综合以上三个指标参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纺织行业在世界纺织品市场上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但是我国的显示性指数虽然不低,但是排名不是很靠前,与世界强国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我国目前阶段还只能算是一个纺织品的出口大国,并不能算是一个纺织品的出口强国。在我国纺织品行业中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二、我国纺织业遭受欧盟技术壁垒的原因

(一)纺织品出口产品技术落后、附加价值低

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严格说我国只是一个贸易大国还称不上贸易强国,我国出口商品的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因此,我国国内也存在一定的因素导致我国纺织品在欧盟市场上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顺差大容易遭致贸易摩擦

自2006年欧盟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后,顺差再一次成为中欧之间争议的焦点问题。随着中欧之间贸易额的直线上升,贸易顺差的不断攀升。欧盟东扩虽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但进行内部市场的整合,进行优势互补这是新老成员共同的目标。由于中国产品的进入使这种整合的效果下降,这是欧盟所不愿意看到的,而贸易顺差成为了这种不满的一个“替罪羊”。除此之外,根据中国与欧盟达成的关于纺织品配额谅解的备忘录,2008年12月31日起的中国纺织品出口配额取消,但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可能大量涌入其市场的担心逐渐加重,而顺差是一个很好的借口。所以,欧盟紧紧抓住顺差问题,一系列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同时,这也是欧盟的一种策略选择,一种手段,拿顺差说事以获得中国在其它方面作出让步。事实上中欧之间的贸易发展过程中的摩擦远不止这些,而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竞争和冲突,是一个为了利益而互相博弈的过程。

(三)信息不灵预警机制建设滞后

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企业标准意识、认证意识淡薄,出口产品和产业的相对弱质性以及一些发达国家有意限制我国产品出口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信息不灵,预警机制建设滞后。由于长期被排除在WTO主持的多边贸易谈判之外,我国缺乏国外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的信息,致使许多出口产品包括其生产条件、工艺和方法还达不到国际的技术标准。同时,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预警机制,对国际上重大的技术变动缺乏了解、反应的速度太慢,经常使工作处于被动状态,致使出口遭受严重损失。

三、中国纺织业应对欧盟TBT的策略

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如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技术、管理、环保方面的优势对我国纺织业设置一个又一个技术标准来限制我国纺织品对其的出口。进口国设置的技术壁垒往往打着“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等社会公共利益”的旗号。同时,国外技术性壁垒有着其技术复杂、覆盖面广泛、隐蔽性强等特点。而且,从原则上看,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最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着积极作用;并且它也没有违反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技术性贸易协定。所以只有从自身做起,加快行业整合及生产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才能立足于国际市场。

(一)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产业结构转移是必经之路。可以将生产加工、劳动力密集的产业转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或是靠近终端市场的地方。我国一直以来其纺织企业构成成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居多,靠的主要是高投入、高耗能的规模效应,染整行业水平不高导致影响高档面料供应。目前中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凭借着更廉价劳动力和贴近主要消费市场的地缘优势,已经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力。我国纺织品原先以劳动力和土地等作为国际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因此,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势在必行。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顺应市场潮流调整产品结构,针对国际国内需求的变化。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应以“多渠道、多元化”发展作为应对市场需求调整的思路,保证既有内销也有外销,并在国际市场变化的情况下,积极培育和开拓内销市场。第二,提高技术和人才供给水平。国内方面,应着力提高技术和人才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国际方面,积极探索“走出去”战略,充分运用国际要素资源提升产业水平。第三,政府着力营造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通过加强管理和合理疏导,引导、规划和培育纺织服装市场的成长。第四,强化产业链合作关系。企业、协会、政府应积极打造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发挥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协同作用,建立产业集群。

(二)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纺织品附加价值

创建服装名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大力扶持,努力营造适宜名牌产品成长的社会氛围。纺织行业协会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对企业进行营销和设计方面的培训,纺织服装企业必须改变以产能扩张为主的发展方式,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产品的贸易增长方式上应该由过去过多依靠价格竞争向依靠质量、品牌、设计占领世界纺织服装市场份额转变,依靠技术和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还要加快经营管理创新,实现纺织服装业由量向质的转变。

(三)淘汰落后产业应对欧盟“REACH”法规

根据初步测算,REACH法规将使我国出口欧盟的产品成本提高5%,进口欧盟产品成本提高6%。要适应欧盟新化学品政策对纺织品的要求,严格控制纺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还有相当大的难度,在资金、设备、人才、生产工艺等方面需要较大的投入,这对于大部分中小纺织企业短期内难以做到。这样一来,就更加需要积极学习欧盟相关技术标准,尽快改善纺织品技术条件,生产过程中,采用更加绿色及环保的原料。要严格限制和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环保不达标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纺织印染企业布点和废水排放。另外,还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纺织印染后整理水平,鼓励和扶持低污染、低排放、零排放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工艺的研制与应用。

(四)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国内对于TBT预警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还比较零散,尚未形成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对于江苏这种纺织大省,应该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应对,建立多层次多级别的反倾销预警机制,主要依靠纺织品行业协会完成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公布。纺织品行业协会作为整个出口国纺织业企业的代表,可以充分利用其与进口商的密切联系,及时获取可能影响纺织品出口的技术标准相关的信息,如各国、至少是主要出口国的技术法规、政策、判例,等。行业协会根据收集的信息,密切跟踪国际市场行情和技术壁垒动向,研究制定出口策略,建立技术壁垒信息研究中心,对一些管理规定加以编纂,作为行业的指导原则和企业的行为规范。从而形成一整套预警机制,帮助企业“过坎”。

上一篇:传统政治对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