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项目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23 03:28:40

浅谈工程项目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 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通常是一个任务十分复杂的系统过程,管理内容要涉及到对项目的工作范围、工期、工程成本预算、施工质量等多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外,还需要在实际工程管理中,结合各工程项目的特点,进一步细化、强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指标,以严谨的态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保质保安全地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关键词:项目管理;安全管理;成本控制;对策

1 当前工程项目管理的常见问题

(1)施工质量问题

项目设计质量不过关是当前导致项目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当前建筑项目质量策划多流于形式。在项目质量的控制中,制定的项目质量计划常常不切合实际,施工过程和应有的施工资料、资源得不到切实保证,使质量问题频发。另外很多项目资金分到监理的费用并不足,或者采取其他手段使监理的功能效果减弱,导致监理单位派出的人员的素质、数量及监理所需的设施随之降低,在工程质量监管控制方面更加变得轻视。由于监理单位的失职,在工程监管中没有合理地设置质量控制点,许多项目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质量失控的尴尬情况。很多监理单位在项目控制中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并不够重视,监理制度没有实行重奖重罚,风险自担的机制,监理项目的相关费用中也没有明确项目质量费用的数目,使监理单位相关人员的责任心下降,为满足施工单位对项目的进度的追求,对自身对项目质量的职责却不关心。

(2)现场安全管理薄弱

项目现场的环境安全不够重视,特别是在高层建筑项目上,施工现场通常高空露天作业,而且很多工种同时同区域混合作业,而且现场工作人员活动范围比较大,监护不严格时则易发生建材或工具的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中毒甚至在建建筑物发生坍塌等危险。施工单位为减少支出,在施工现场并没建设适合的施工场地,某些施工场地场容场貌极差,如道路不畅通、建筑材料随意码放、现场安全标志不明显或者没有。

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仍然薄弱。当前很多施工企业很多工人文化素质较低,上岗前也没有受到系统的安全施工教育,安全生产知识匮乏,导致在施工操作时安全意识低,遇到危险情况时自我预防和保护的能力较差。

很多项目施工安全资料并不规范。项目总体设计方案、分项交底和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不全、甚至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

(3)成本控制问题

当前,许多项目管理者的成本管理工作并不扎实,在我国,施工项目经理部大多有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团队中,工程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施工单位只负责项目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项目材料员只负责项目建设所需的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虽然这样表面上看来人员分配合理、职责清晰,但整个项目的财务成本管理需要各个岗位的所有人员共同关注,整个项目的效益是所有人来完成的,正规项目的成本也需要大家来管理、控制的。避免工程技术人员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一味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即使提高了工程质量但增大了工程成本;如果负责材料的人员一味追求产品质量,采购高强优质的而不顾及材料价格,在后期建设上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任何浪费,还是不能很好地控制成本。此外,很多项目管理者忽视了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成本"。

(4)项目工期问题

当前项目管理通常制约因素多,难免出现管理不到位。项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自身的工程管理素质、整个项目的工程量及劳动力需求、现场施工环境、工程建设物资供应问题、工程风险问题、项目设计出现变更、项目资金收支问题以及其他与建设方面相关的影响等等,都会影响项目进度。当前很多项目管理者并没有把握好工程进度、工程成本、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常把工程进度放在首位,且一位追求最少的投入,最快的工期,因为当需要加快工期即赶工措施要增加花费一定的费用,投入更多的人力;但另一方面,加快工程进度通常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因为人以及施工机械的高强度高密度地作业使施工条件施工环境也发生微妙的改变,有时候赶工期只是一张错误行为,最终影响到到工程建筑的质量。但是在实际大多数项目的施工时,项目承包商们并没有花费精力去权衡项目工期、项目成本、项目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的为提前交付便赶进度施工,有的重质量便在施工过程中要求精雕细琢,有的为减少支出抓成本,于是在建材或工法上减少预算,总是没有综合考虑。如某项目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进度滞后了,承包商们便采取赶工措施,但算计到要花费更多的成本,于是只能在工程质量、建筑材料上下功夫,常常滥竽充数,可后来由于质量不合格,项目业主、项目监理、质检部门不认可,导致又返工,接着延迟工程交付,最终对于承包商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2 施工管理对策探讨

(一)施工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中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一般从工程目标的制定、工程进度管理和竣工验收三个环节来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源于施工企业的质量目标、业主的需求等。而同类工程质量的通病是施工单位最重要的质量控制目标。工程进度管理中就是将工程目标进行分解与落实,以至于目标的实现。各个岗位、各种工序都遵循质量控制为中心的全方位管理,只有从多个管理侧面共同发挥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与保护功能,才能使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项目施工工艺管理:通常一项工程所涉及的工种、班组比较多,工艺不同。项目管理者应首先熟悉施工图纸,必要的情况下优化某些工序,根据施工队伍自身的资源(如施工队伍劳务、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条件,做出合理的施工计划、施工技术准备等。

工程材料管理:主要从建筑材料的供应、采购、进场、发放等几方面进行,做好记录和保护,以免浪费或其他损失。要严格检查检验工程项目现场要使用到的原材料、半成品和各种加工预制品,要检查建筑产品质量认可证是否齐全;其次是质量证明书和产品相关试验报告是否齐全;三是成品或产品是否有合格标识。尽管有些材料已有合格标识,但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复检,使不合格的产品不出现在工程建设中。

劳务管理:施工人力资源是工程建设的主导者,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起着关键的作用。管理应尊重人力,培养施工队伍的组织凝聚力,但也要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人员各岗位的职责与权利。

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中还应坚持施工单位各部门内部的自检、互检和预检。即施工队伍中各个工种操作者在施工时应该自觉自自我检查,班组内部成员之间应进行相互检查;上道工序转下道工序之前各工种班长应进行交接检查,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而纠正。

(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对施工人员特别是高危岗位的工作人员做系统的安全技能培训,但由于当前建设队伍中施工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个人素质又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则要区分人员素质的层次,并根据人员技能特点,岗位特性,采取合适的安全培训内容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工作,对于特殊岗位特种作业人员(如电焊工、电工、起重工等)在有技能证书的前提下,上岗前也要进行安全教育,在经有关部门的安全防护、救护等基本的安全知识培训并达标后才能上岗就业。

(2)提高施工现场环境安全。施工现场严禁各种建筑原料、工具、设备等随意堆放,应严格分类放置,且重点保障消防通道的畅通无阻,在建筑内部的楼梯口、进出通道口、预留管道口等地方设置严格、牢靠的围蔽保护网等设施,高层建筑高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则应进行全封闭的保护,保护外墙施工工人的同时,也可防止建筑外墙施工中可能导致的坠物危险,通常做法是拉挂合格的安全防护网,在合适距离里设置显眼的安全标志牌并按时打扫清洗,禁止隐蔽或者模糊不清。进入施工现场的任何人员都应要求其佩戴安全帽,在高层建筑的外墙上作业人员作业时还应配戴安全带,如有违反者被发现立刻予以制止继续作业,并且耐心教育,严格按章处理处置,不管情节严重与否、是否发生事故,都应让所有项目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充分、深刻地认识到建筑现场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使得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意识进一步得到提升,使每一位现场作业的工人及管理者都有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避免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

(3)建筑项目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光靠项目管理者说教是不够的,要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及每一位工人,并实行安全管理相关的责任制,并将安全施工相关制度贯穿到施工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将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和管理安全体系相联系,把各职能人员、施工项目经理、安全员等联在一起,重点监督检查项目施工过程中设施的安全性、防护的有效性,让项目管理者到每一个建筑工人,都自觉增强管理意识,真正为安全生产负责,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维护施工现场安全,才能真正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

(4)除了建筑安全方面要求严格管理外,建筑结构的设计方面的完善也可以适当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为此设计人员不能只遵循建筑结构符合的安全规范,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建筑项目、不同的项目环境和现场条件,选用经济而又合理的设计方案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必要时可采用高于规范规定的数值。

(5)项目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也是施工的重点劳动力,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下尤其要做好防护。在租赁的机械设备进场时应严格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在现场安装就位后及时进行安全调试,防止不合格。对施工单位自己新购买施工设备则应实行备案制度,在施工使用过程中实时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如发生的故障、维修及施工间歇期的保养情况等。此外还要正确、科学合理地指挥和操作设备,禁止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如超载超负荷运行等等,以保障施工设备正常、高效运转。

(三)施工成本管理控制

利润率是项目施工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收入在施工单位竞标以后是相对固定的,而成本在施工中却是可控的。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应该遵循一下几点。

(1)在符合建筑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坚持将成本降至最低。施工单位应根据市场价格合理地编制施工定额,当所需材料市场价格发生变动时,施工定额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

(2)成本的动态控制:工程建筑施工是不容重来的,重建将花费更多的经济成本,带来巨大的负面效益。所以工程成本应从项目施工的开始一直到结束的进行控制。即应在施工前确定建筑成本的控制目标;在施工过程中对建设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如有意外变动应及时校正偏差;工程竣工后对成本控制的情况进行全面、仔细总结。

(3)成本管理要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方式。项目经理及工程相关各部门管理者在肩负成本控制的权利的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并且奖惩分明,肩负相关责任。

(四)项目管理中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

(1)项目管理者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工期。

(2)审核后确定施工工期。参照该工期计划,以最终确定计划工期。

(3)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者实时掌握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为此,管理者应每周总结工程进度,监控其是否与计划有偏差,如有出入,应及时寻找原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落实赶工计划,但尽量避免赶工期。因进度计划一旦确定,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工程施工,原则上不提倡赶工期。进度计划是在施工单位所能获取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赶工期将增大劳务成本及其他相关资源的投入。

(4)此外,工程项目中某些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施工作业设计必须精心编制。根据工序的性质、规模、特点、结构形式,施工前应由项目总工程师编制好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指导、由总施工进行技术交底、由质量安全检查监管人员跟踪检查和监督,以便做好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质量要求、规程操作、质量巡视检查与隐蔽工程检查工作。如如何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这就要求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处于受控和稳定状态,过程中监控措施完善。在混凝土出厂前、实用前都有专人检查是否符合实用要求,严格把关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和混凝土的质量,不允许不合格混凝土及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浇筑构件;坚持浇筑时按每60cm厚度振动一次,并保证振动密实均匀;混凝土终凝后,应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

(五)建设工程项目的验收管理

工程结算通常是在施工项目竣工时且是验收合格后才开始的。所以竣工验收工作应在工程施工工作结束后尽快完成。当前有很多施工单位由于施工质量常常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的施工单位甚至施工资料的不齐全导致后期施工验收的过程相当缓慢。工程资料的整理应要在平时的施工过程中实时进行归档整理,监管单位应随时检查,也就是说施工验收的准备工作是从工程项目开工时相关资料人员就应开始着手进行的。

3 结束语

通过上叙各项措施,只有持之以恒,并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防微杜渐"的项目管理理念惯穿项目的整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工程管理的成功,为项目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省洪.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与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3).

上一篇:安全视野下的娄底文化旅游审视 下一篇:论如何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