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档案信息输出到缩微胶片上的技术规范》简介

时间:2022-08-23 03:12:36

《数字档案信息输出到缩微胶片上的技术规范》简介

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近期多次在讲话中谈到档案信息异质备份问题。2008年12月,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上,杨冬权明确指出,“在不同的地方存放重要档案的重份或缩微,复印、数字化等形式的副本。有条件的地方,还应逐步将电子文件转换成其他载体保存,实行异质备份,以防止若干年后电子文件因阅读设备不配套而无法读取。”2009年7月,在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以及中央企业档案工作会议上,杨冬权都强调电子文件异质备份的重要性。电子文件异质备份已作为一种最有效的手段,成为电子文件长期安全保存工作谨慎且理想的选择。

近年来,围绕数字信息缩微胶片输出工作,国家档案局研究所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为各类档案部门开展档案信息长期安全保存与快速有效利用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及分析结论,有助于档案部门根据单位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执行方案。由科研所起草制定的档案工作行业标准《数字档案信息输出到缩微胶片上的技术规范》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本标准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异质备份技术在档案界的应用。

一、标准制定的背景,原则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如何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电子文件长期安全保存是信息时代档案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世界各国专家学者针对电子文件的长期安全保存问题开展了多方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研究结果表明,多种技术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计算机技术与缩微影像技术相结合,实现电子文件异质备份,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

异质备份策略中的一项核心技术就是数字信息缩微胶片输出技术。这项技术已经由前几年的研究、探索阶段逐步过渡到实际应用阶段。数字信息缩微胶片输出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涉及计算机、存储、缩微等多种技术的整合应用,这对该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2006年,由科研所提出申请,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议通过立项,制定《数字档案信息输出到缩微胶片上的技术规范》,以规范这项工作的开展,推动技术的进步。

数字信息缩微胶片输出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很多技术细节和实施方案都在研究探索阶段,基本没有经验可循,因此,在制定相关标准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一些共同遵循的原则。

1、符合标准编写规则

标准文本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l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原则》的规定和要求编写。

2、利于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

档案信息的长期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制作缩微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由于缺乏针对数字档案信息缩微胶片输出技术的相关标准,很多单位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没有科学、统一的原则作指导。例如:有些单位以节约胶片为原则,较多地利用合幅功能,甚至合幅输出时影像如何摆放最节约胶片就如何摆放;部分缩微胶片输出设备具备双列输出功能,可以更加节省胶片……这些做法对以后胶片上信息在利用时可能发生的问题考虑不周,为利用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埋下了隐患,将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在本标准起草过程中,始终以有利于档案信息的长期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为原则,节约胶片、节省空间等因素则放在次要的位置考虑。

3、参考相关标准和规定

标准的起草过程中参考相关领域的标准,特别是传统缩微拍摄方面的标准。传统缩微摄影技术产生一百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构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标准体系。课题组认为,在实际应用中,不论缩微品上影像对应的原件是纸质档案等传统载体档案还是数字档案信息,其利用目的和利用方法是一样的,对一些具体做法和质量要求也是相同的。因此,在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在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参考了部分已有标准和规定。

4、引导技术进步

引导技术进步是标准的一项重要使命。本标准所涉及的技术是比较新的技术,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点也在所难免。对于一些有利于胶片上档案信息的长期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但暂时没有实现的技术要求,在标准起草过程中均本着引导技术进步的原则,做出详细的可行性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得出可行性方案后,在标准中作出要求,引导技术朝着该方向发展。

二、标准主要内容

标准分16章对输出前准备、胶片打印、胶片冲洗等环节提出建议。上图所示为一个简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一)范围

本标准的适用对象是A0或A0以下幅面纸质档案数字化后产生的数字图像。

对于特殊和超大尺寸纸质档案数字图像的缩微胶片输出问题,没有纳入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由于其在扫描和胶片输出过程中的分幅、合幅等情况较A0或A0以下幅面纸质档案的情况更为复杂,较传统缩微拍摄时超大幅面纸质档案的分幅情况涉及的因素也更多,因此,针对此类问题,研究所已另外申请了标准研制课题,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二)总则

本标准的适用对象为数字档案信息,其完整性、长期保存性和法律认可性问题是从事数字档案信息胶片输出工作所不能回避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又不是一个技术标准所能解决的。

GB/Z 20650-2006《缩微摄影技术缩微品的法律认可性》针对缩微品信息的完整性、长期保存性和法律认可性问题,提出了缩微品制作应遵循的程序和建议,指出如果遵循了该程序和建议,缩微品副本可代替原件,并起到与原件相同的作用。所以,本标准以GB/Z 20650-2006《缩微摄影技术缩微品的法律认可性》为总则,指导工作的开展。

(三)输出前准备

输出前准备工作是数字档案信息缩微胶片输出工作流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标准中对于胶片上画幅等相关尺寸、影像的编排、缩率、检索标志等相关要求都要在输出前准备环节进行相关操作后方可实现。标准将输出前准备工作分为四部分作出了具体规定。

1、标板数字图像制作。测试标板的选择是数字档案信息缩微胶片输出工作标准化过程中的一项重点、难点工作。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采用了GB/T19474,1-2004标准提供的测试画面作为质量控制标板,同时也允许使用设备制造商自行设计的测试标板,但测试内容应包括GB/T 19474,1-2004提出的全部测试项目。其他标板,如识别标板、凭证标板、著录标板等,应按照输出要求制作成相应格式的数字图像。

另外,考虑到数字档案信息不同于纸质载体的特性,应允许用户输出上述标板之外的其他标板,所以在5.1.6条规定:如需输出数字档案信息的其他说明信息应一并制作成数字图像。

2、数字档案信息处理。数字档案信息胶片输出过程中,文件格式、色彩模式、

图像质量等因素对输出质量有直接影响,同时文件格式、色彩模式的要求取决于胶片输出设备,因此,标准中对这两项参数的要求是“应符合输出设备的规定”。

3、编排。根据胶片长度、缩率、标板数、分幅、合幅等因素计算出在一盘胶片上能输出的画幅数。

为便于缩微品统一使用,本标准对胶片上影像的编排顺序要求参照了传统缩微摄影技术标准,为实现编排顺序要求,应在输出前对数字图像进行编排。

4、缩微胶片。对于缩微生胶片的选择,与传统缩微摄影所用胶片的选择标准相同,在片基、解像力、反差、胶片类型四个方面给出了要求。

(四)缩率

数字档案信息胶片输出设备输出时缩率的选择非常灵活,遵循的原则也不尽相同,如有些以画幅尺寸为准则,不论原始尺寸如何都将其输出为充满整个画幅大小,有些则按统一缩率输出至缩微胶片上,还有些为了节约胶片输出成双列模式。对于上述可选模式,有些有利于胶片上信息的利用,有些则相反。标准应对有利于胶片上信息利用的模式提出导向性建议,因此,需要在标准中对缩率提出明确要求。本标准对16mm胶片输出,建议同一盘胶片采用统一缩率,且在1/15到1/30之间选择;35mm胶片输出,针对不同幅面原件给出了建议缩率。

(五)分幅和合幅

虽然数字档案信息胶片输出设备自带软件一般都不具备在分幅处自动留出重叠部分的功能,但分幅输出时足够的重叠部分的存在对于胶片的还原利用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和实验,确定该功能可通过相关软件实现,为此提出分幅输出时重叠尺寸的要求。

(六)冲洗

本标准中建议使用的缩微胶片,冲洗方法与冲洗步骤与传统缩微拍摄所产生的胶片的冲洗完全相同,关于冲洗方法与步骤,引用了GB/T 15737-2005的规定。

(七)质量要求

本标准对缩微品质量要求的项目与传统缩微摄影技术标准中对缩微品质量要求的项目相同。其中缩微品信息的完整性、硫代硫酸盐残留量、缩微品外观方面直接参考了传统缩微摄影技术标准中对缩微品的质量要求。关于解像力,无论采用什么方式产生的缩微品,对影像的清晰程度的要求是一样的,对缩微系统解像力的要求也应该是相同的。针对建议使用的数字图像标板的特性,本标准提出了解像力具体值的要求。标准对密度值的要求引用了GB/T 19474,2-2004《缩微摄影技术图形COM记录仪质量控制》第2部分:质量要求和控制中对密度值的要求。

上一篇: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一些问题的认识 下一篇:摄影感悟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