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监督审计”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8-17 01:37:51

“档案监督审计”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这不仅是业内对档案的价值定论,也是全社会的共识。是财富就要加强利用和管理。档案财富有别于金钱和物资,其特殊的财富内涵决定了要用特殊的形式来管理。档案管理的科学研究趋向就是保证档案财富的安全和合理利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也遵循着此科学管理原则。目前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经过多年的法制化建设,依法行政能力日益完善,实现了从业务型部门向依法行政管理型部门的嬗变,对社会档案财富依法监管的方式也是多元化,但最卓有成效的方式可归结为两种,一是档案年度执法检查,俗称年检;二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星级测评工作。

一、档案监管效能现状引发的思考

从目前由两种主要监管方式构成的档案财富监管效能来分析,尽管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然没有达到财富管理锱铢必究的程度,甚至还存在着很大的监管漏洞。

档案年度执法检查特点是检查的内容多,涵盖了档案工作全领域。其不足点在于检查时间短,检查项目又多,只能留于表面,对核心业务一收集、整理、保管工作质量检查时间少,评判方法是以定性为主,方法简单,没有定量分析,科学严谨性不足。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星级测评工作是旨在提高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整体业务水平,全方位的测评工作同样弱化了对档案收集、保管质量上的测评,核心业务分值权重少,存在问题不能发现。更大的问题在于档案工作星级测评是要由基层单位主动申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处在被动位置,很多档案工作落后的单位不申请星级的测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管就无法实施。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目前常用的两种监管方式各有特点,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令人困惑的是不少单位年年检查,且通过了档案工作星级的测评,还存在着收集不全的较大问题,甚至有档案缺失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现有两种监管方法在对收集和保管质量方面的测评方法只定性,不定量。档案管理核心任务是维护档案的安全,而收集不全、归档不及时、档案缺失等问题是原则性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对监管方法进行反思,创立新的科学监管方法,对档案财富实行精细化管理。

二、“档案监督审计”方法的理论设计

针对现有档案监管方法审核测评基层单位档案收集、保管质量力度不足、方法科学性不强等问题,我们创设了“档案监督审计”的新方法,重点监管档案的收集、保管安全问题,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构建。

“档案监督审计”就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依法行政的职责,运用审核、盘库、统计的方法,对所属行政区域内档案管理单位所藏档案质量和安全管理状况进行审查评定的一种依法管理方法。基于财富管理要求精细化管理的准则,“档案监督审计”方法按规范系列程式,以定量分析为核心,从审查档案收集和保管的完整与准确人手,针对被监审单位的职能、机构设置、工作业务和具体归档质量情况,多层次地进行质量审查评定。在理论设计的同时,我们选择了一个档案业务达到江苏省五星级规范的镇机关作为实验样本进行实践,我们设计六种审查测评方法对其一个年度的档案收集质量和库藏档案情况进行了审计。从不同层次来定量分析一个单位的收集、保管工作质量。

1、部门归档率的审查。档案是由机关各部门形成并向档案室移交,审查部门归档情况是测评收集工作质量的第一步。核实样本机关部门数14个内部一级机构,包含了党政办、工会、妇联、经济发展办、农业办等。部门归档率的计算方法为:

部门归档率=实际向档案室移交档案部门数/应该向档案室移交档案部门总数×100%

部门归档率是一个粗指标,部门只要向档案室移交档案就算作有归档,该指标是对档案管理的集中度和档案管理网络结构的合理性作一个定量评定。

2、专题归档率的审查。这主要针对文书档案归档质量的评定。对文书档案计算归档率是一个业务技术难点,文书档案没有现成的项目基准。我们根据归档类目,为每个部门量身设计了若干个归档专题作为测评基准。专题归档率以年度为单位进行分年度审核。我们对监审样本机关2008年度的14个部门设计了201个专题,其中常规专题183个,临时专题18个。专题归档率的计算方法:

部门归档率=实际归档专题数/应归档专题数×100%

专题归档率是衡量立档单位归档齐全度的基本指标,虽然在设计专题基准指标时有一定的难度,可能出现遗漏或偏差,但具有可操作性,解决了文书档案归档率的难题。专题归档率设总专题归档率和部门归档率两个指标。

3、归档文件齐全率的审查。这是对已归档专题文件材料齐全度的定量核算,方法是通过审阅归档文件目录和逐件检查文件材料,计算其归档文件齐全度。这要求监审人员凭借经验和过硬的业务能力进行认定,并要与监审单位进行沟通和确认,尽量达成共识,取得一致意见。归档文件齐全率的计算:

部门归档率=已归档文件数/应归档文件数(已归档文件数+认定的未归档文件数)×100%

归档文件齐全率是一个较细的定量指标,反映出被监审单位归档质量的细致度。由于归档文件齐全率是基于已归档专题进行测算的,因此如结果指标值较高,只能说明已归档专题的档案比较齐全,只有与专题归档率同时考量才能说明整个单位年度归档齐全度。

4、归档文件准确率的审查。这是对已归档文件材料质量情况的一种核算。评判方法是以已归档文件材料规范程度为标准,凡出现复印件、发文无签发手续、公文无印章、公文签署不完备等都算作文件不准确。

归档文件准确率的计算:

部门归档率=已归档文件中规范的文件数/已归档文件总数×100%

归档文件准确率是一项重要的指标,确保归档文件的准确性是保证归档文件内容真实性的重要前提,此项指标不仅能评定已归档案的质量,而且能反映被监审单位的业务工作质量。

5、会计档案的审查。会计档案的审查方法相对简单,以监审单位应归档核算单位为测算基准,分年度进行归档率的统计。

会计档案归档率的计算:

会计档案归档率=已归档会计核算单位数/应归档会计核算单位数×100%

由于会计档案是以核算单位为管理对象,其凭证、账册、报表之间有极紧密的联系,一般情况下,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均能得到较好的保证,因此只要在盘库时清点核对,没有计算完整率、准确率的必要。

6、库藏档案的盘库审查。档案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保管档案的基本任务。因此,对监审对象库藏档案进行清点盘库也是重要的监审内容,是安全监管的创举。盘库方法是根据档案统计台账、案卷目录、归档文件目录、借阅登记簿进行清点核对,并进行相应的统计。以卷为保管单位的档案可逐卷盘点,以件为保管单位的如逐件盘点工作

量大,有难度的话,可抽年度进行清点和统计。

档案监督审计是对监审对象收集和保管工作质量的全面评定,但不是对全部档案进行评定,因此,针对不同性质的单位选择不同的监审重点,一般行政机关监审重点以文书档案为主,也可延伸到会计档案、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的审查。库存档案盘库方法适用于对所有档案的监审。

三、档案监督审计的组织和方法程序

档案监督审计是一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方式,必须要遵守依法行政工作的要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法定的档案监督审计主体,被监管单位是合法的监督审计客体,参加监审人员应是合法的授权或委托人。作为档案监督审计主体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制订工作程序,制订包括:监审单位名称、范围、目标、监审内容及重点,执法监审人员,工作步骤等内容的档案监审方案,报局领导审核批准。工作重点是把握好监审工作的合法性。

监审对象的确定。尽管《档案法》规定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的权力,但在具体行政监管中,要实行差别化管理,突出对党政机关和重要企事业单位的监管。档案监督审计作为一种特殊的监管方法,有一定的主动性和强制性,在初期实践时监审对象选择党政机关为宜。

监审组的建立。监审工作是一项具有法律严肃性的工作,需要严密的组织领导和合法的人员参与。我们组建的监审组由档案局副局长任组长,由业务指导科、法规宣教科人员组成骨干,抽调若干镇机关档案人员为成员,所有监审人员都持有江苏省档案行政执法证。

行政执法需要合法的程序,档案监审程序也应有必要的程序,以体现依法行政工作的严肃性。我们经过理论设计和实践修正,建立了一套档案监督审计程序模型,分为监审准备、监审实施、审结整改三个阶段。其中监审准备阶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监审通知发出后,要求监审单位把有关机构“三定”方案、档案目录、机关档案收集范围、年度总结等材料提供给监审组,监审组事前进行分类、分工和进行理论审核,前期准备充分,进行实地审核时工作量就少,工作效率就高。

实践证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用针对性强、工作方法细致的监督审计方法,能十分有效地审核出年检和星级测评难以准确评测的档案收集和保管的质量,从而为档案财富的精细化管理找到方向。

四、档案监审结论的撰写、发出和整改意见的反馈

档案监审结论是档案监审工作的结论性文件,不仅是监审组的技术报告,更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依法评定结论,具有一定的严肃性。

档案监审结论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监审情况概述,监审的法律依据,监审对象的基本状况,监审的范围和重点。二是收集和保管的质量情况,内容有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盘库结果,统计结果等定量审查指标,档案保管条件评介,档案利用制度执行等情况。三是指出存在问题和整改意见,并要求将整改情况反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审结论报告要由档案局领导签发后发出。从实地监审结束到监审结论发出,时间上不宜拖得过久,在十五天内为宜。监审单位接到监审结论报告后,如需要整改,也应在十五天内将整改情况反馈给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监审中发现违法问题的,还要作出相应的行政指导或行政处罚。

五、档案监督审计的意义

我们针对基层单位档案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收集不全、库藏档案缺失、外借档案超期等问题,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在构建档案安全监管体系过程中,运用法律、行政、业务、管理等综合手段,引入审计的方法,以档案安全管理为主题,创立了“档案监督审计”的新方法,并大胆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档案监督审计”方法呈现的依法行政意义、突破的技术瓶颈和存在的不足分析:

1、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运用“档案监督审计”的依法行政方法,不仅具有执法监管的主动性,而且重点突出,步骤严密,业务技术指标精细,监管效果明显,更主要的以依法行政的方法进行,有效发挥了法律的威慑力。特别适宜对工作落后单位的监督管理。

2、用定量指标取代了定性评判,解决了对文书档案的收集质量评定方法。此前在文书档案的收集质量评定上,一般常用“齐全”、“较齐全”等定性方法进行评判,没有定量指标,原因在于计算方法无法解决。我们根据档案来源原则和文件材料形成规律的指导思想,以年度为单元,提出以专题作为文书归档率的核算方法,解决了文书档案归档率的测算坐标、计算方法,使“三率”评判方法应用到文书档案质量评定工作中,这是一个业务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3、明确了完整率和准确率的计算方法。文书档案的完整率核算也是个技术难点,只能凭监审人员的经验来判断是否齐全。这种方法虽不能计算得极端准确,但这样评判起码更接近于科学准确的阈值。准确率的计算方法是检查文件要素的完整情况,以评定文件的合法性。

4、引入“盘库”方法作为监审基本方法是监管工作的一大进步。档案保管任务是保证库藏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原有只审核统计报表的监管方法,工作流于表面。实践中证明盘库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发现了缺卷,提高了档案财富精细化管理水平。

“档案监督审计”灵活运用了目录检查法、实物检查法、审计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审计抽样法等科学的方法,将档案安全管理中最重要、最有难度的收集工作和安全保管工作监管得更科学、更具体,不仅在档案工作的思想上、理论上、方法上得到创新和发展,而且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和修正。监督审计方法丰富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管工作,但也有不足之处,监督审计需要较大的人力投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现有力量不足,要通过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或引入社会力量的方式来解决。

上一篇:发挥保障功能 提供优质信息 下一篇:涉民档案建设应处理好五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