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23 02:47:36

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并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要创设现实的情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富有兴趣地走进情境,积极投入实践活动。下面我就以苏科版七年级3.4《合并同类项》为案例讲述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合并同类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字母表示数、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的基础上,有关整式运算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它是今后代数学习(如学习整式加减法,解方程、不等式、函数)的一个基础性内容。

本节内容共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识别同类项,并且会合并同类项”。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法自由性原则,学生通过预习,经过教师启发点拨,在积极思考努力下,自由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之探索出“同类项”本质特征,再归纳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名称,同时揭示合并同类项的依据――乘法分配律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体现了“做―感受―明晰知识”设计思想和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化简整式。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渗透数学分类思想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巩固练习,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计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享受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一认识规律,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

4.重、难点

(1)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难点:同类项定义的归纳、概括。

四、教学过程

1.预习检测(导出同类项定义及判断同类项的依据)

2.小试牛刀(及时检测对概念的理解)

3.游戏一(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思想)

4.“做一做”(帮助学生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

5.游戏二(让学生感受“找”“画”)

6.例题讲解(规范学生书写格式)

7.挑战自我(拓展提高)

8.课堂小结(加深学生理解)

五、板书设计

1.同类项时

(1)定义:字母相同,相同字母指数也相同。

例题讲解(学生板演)

(2)判断依据:(1)“两同”;(2)常数项;(3)“两无关”。

2.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法则:“一变二不变”

(3)步骤:找、画、搬、合

六、教学反思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整个教学过程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一认识规律,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激励者、协调者、服务者,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获得技巧,使他们在主动探索发现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上一篇:深厚覆盖层截流施工技术分析 下一篇:让学生在音乐美中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