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契约理论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述评

时间:2022-08-23 02:36:07

基于契约理论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述评

【摘要】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基于契约理论,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及其类型等问题进行理论评述。由于契约各方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市场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契约总是不完备的。这些特征与会计政策选择存在一定的内在因果联系。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契约;效率性;机会主义

会计政策选择是财务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的整个会计过程。也是资本市场效率研究的重要命题,在西方会计界占主导地位的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重心。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王海荣(2006)认为,会计政策选择是指经理人员及利益相关者在会计准则及其他有关法律规定范围内选择恰当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的行为。丁春贵(2006)强调,会计政策选择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会计政策选择绝不是单纯的会计问题。它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处理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配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经济事项的复杂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国家不可能制定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来规定各种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利益相关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会计政策做出选择。因此,会计政策选择是必然的。现代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由各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契约联合体”,那么对契约进行监督就是必需的。两权分离后,由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经理人的机会主义与道德风险增加,股东为维护自身利益来监督经理人履行契约的难度就会增加,由此导致契约监督成本很高。企业契约要得以有效履行,就必须有降低监督成本的内在机制。会计信息是企业正式和非正式契约的必要组成部分(Andrew A.Christie,1994)。会计信息在制定契约条款以及监督其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影响契约监督成本,进而影响企业价值及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因此,会计政策选择是必要的。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两种类型及其比较

(一)机会主义型的会计政策选择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因为每个人生来首先和主要关心的是自己,把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看成人生的伟大目标,在自身利益追求的过程中,人们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实现着增进整个社会福利的目标。威廉姆森通过明确这种经济人的利己行为的含义并将其外延缩小到机会主义。在其交易成本理论(TCE)中,机会主义是指契约对方通过说谎、偷窃、欺诈以及其他诡计追求自利。Andrew A.Christie(1994)等人认为,会计政策选择中的机会主义指经理人作出会计政策选择的价值影响和在作出选择时股东等其他契约方对该选择所预期的价值影响之间的差异。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以及会计准则的灵活性,经理人通常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空间选择有利的会计政策,超出其他契约方的预期,甚至牺牲其他契约方的利益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行为表现为机会主义。

(二)效率型的会计政策选择

效率型会计政策选择可以激发管理者的生产性寻利行为,从而促使各利益主体的财富同向增加。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经营者在遵循公认会计原则下进行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促使经营者自身效用或公司价值最大化。股东、债权人等为了防止经营者的败德行为,与其签订相应的契约,以期共同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这样,企业经营者通过增加企业的实际盈利来获取报酬,企业价值增大从而股东财富也增加。这种会计政策选择即为效率型会计政策选择。由于不完备契约关系的存在,理性自利的契约各方均想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权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同时受到其他契约方的限制,通过契约各方的利益博弈,使得契约各方的预期机会主义最小,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即契约各方在利益博弈中不得不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达到各方利益的均衡,这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效率性的体现。

(三)两种类型的比较

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型和效率型二者的差别就在于所有者是否能为经营者提供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从而使经营者选择的会计政策在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了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实际中区分效率型和机会主义型是非常困难的。威廉姆森在其交易成本理论中指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是彼此相关的:因为有限理性,所以无法事前拟定一个面面俱到的契约;为了防范契约对方的机会主义,相关成本应运而生。当然,交易成本理论并非假设所有人都存在不道德的机会主义倾向,但是,有限理性决定了人们很难区分诚实可靠或厚颜的行为。另外两者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项会计政策选择中。

其实,对于著名的“斯密悖论”,斯密并没有以抽象不变的利己假设来演绎经济学说,相反,他一直坚持人不仅具有利己本性,同时也具有同情(利他)本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就表现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卓有成效的增进整个社会的利益,要比一开始就促使人们去实现社会利益的效果要好得多。这就是斯密所提倡的帕累托最优效果。这也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契约各方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提供了最优的思路。

三、契约视角下会计政策选择的转变

(一)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的转变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都是如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种潜在利益冲突会导致企业问题的发生。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关系通常表现为一系列的相关契约,特别是报酬契约。为了有效解决利益冲突,所有者和经营者就必须签订管理报酬契约,所有者通过向经营者提供激励,促使其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工作,从而减少成本。报酬契约就是经理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同时,公司的董事会可以根据经理选择会计政策的情形修正和完善报酬契约,作为对经理选择会计政策的一个约束机制。

(二)债务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转变

债务契约是企业经营者代表所有者与债权人签订的,用于明确债务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法律文书。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会促使经营者违反债务契约,绕过约定的会计政策,将债务价值转移为股东权益价值,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为此也会付出巨大代价。效率型会计政策选择能够起到降低社会契约成本的作用,使企业的经营更富有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总价值。债务契约将激励公司经理向效率型会计政策选择转变。

(三)政府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转变

政府契约是政府为限制、规范社会团体或个人行为而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等,此处仅指与会计核算相关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税收法规等。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活动,还受政府活动的影响。西方的管理学理论认为,企业可能因为政治方面的原因而加大经营成本,国家可能会通过行政或立法手段干预企业行为(如收费管制或税收管制等),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四、结论与启示

会计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计,会计政策又是会计发挥其功能作用的重要实现形式,因此无论是在宏观还是在微观层面上,都应当引起我们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足够重视。首先,为了实现最有效的会计政策选择,完善契约理论是必经之路;其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最后,强化审计监督,健全企业外部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Andrew A.Christie and Jerold L.Zimmerman.Efficient and Opportunistic Choices of Accounting Procedures:Corporate Control Contest.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4(October):539-566.

[2]刘茜.会计政策选择:从机会主义转为追求效率[J].财会月刊(会计),2007,11:17-18.

[3]王海荣.论会计政策选择--从机会主义型到效率型的转变[J].财经论坛,2006,10(下):60-61.

[4]丁春贵.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与会计政策的公允选择[J].财政研究,2006(11):65-68.

作者简介:计凤玲,女,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与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

上一篇:我国油气资源税改革的再思考 下一篇: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会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