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中学莲花庄校区模拟作文点评

时间:2022-08-23 01:56:32

浙江省湖州中学莲花庄校区模拟作文点评

作文题: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清凉菩提》中说:“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贫穷生活中失去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物质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感情。人的富有实质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研读上面材料,请从“贫穷”、“富有”或“贫穷和富有”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话题,写―篇文章,文体自选,文题自定,不少于800字。

学生卷一:

心贫则贫,心富则富

浙江湖州中学莲花庄校区高三(1) 王爱琴

雄鹰是富有的,因为它拥有蓝天;鱼儿是富有的,因为它拥有大海;猛虎是富有的,因为它拥有森林;骏马是富有的,因为它拥有草原。而人是否也是富有的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人类拥有整个世界。

从孔子的“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到菲尔丁的“把金钱当上帝,金钱会像魔鬼一样来整治你”,从于谦的“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语长短”到叔本华的“财富就是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每个人都会对“富有”做出不同的阐释;而我觉得心贫则贫,心富则富。

人的富有不是来自物质财富,而是来自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感情。

有位富人在沙滩上漫步,正好碰上了一位衣衫褴褛的渔夫在打鱼。富人就上前问道:“你这样打鱼一天能挣几个钱?”渔夫答道:“能够养家糊口就不错了,哪能挣啥钱呢?”“你真是太贫穷了,看我西装笔挺,皮鞋锃亮,住洋房,开轿车,偶尔还可以到海边散散步,比起你来,我真是幸福多了。”可过了没多久,渔夫又在沙滩上碰到了这位富人,可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只见他面黄肌瘦,衣不附体,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的几个儿子为了分割家产,自相残杀,闹得家破人亡。这时,富人说道:“原来你才是真正的富有者。荣华富贵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只有心灵的富有才是永恒的。”

人富有的实质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

纵然饥肠辘辘,也决不吃“嗟来之食”的穷人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也决不因贫穷而失去为人的尊严,可谓“贫贱不能移”,试问又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

曾看到过这样一张照片:一位老乞丐颤颤微微地用手把自己碗里的钱分给另一位残疾小乞丐。就在递钱的一刹那,时间和空间都为它停滞,短短的瞬间化作永恒……看见这一幕,谁能不为之震撼?

雄鹰是富有的,但蓝天更富有,因为它用无微不至的情关怀雄鹰;鱼儿是富有的,但大海更富有,因为它用博大的胸怀拥抱鱼儿;猛虎是富有的,但森林更富有,因为它用温柔心呵护猛虎;骏马是富有的,但草原更富有,因为它用热烈的吻安抚骏马。而人类是最富有的,因为她用广博的爱接纳世间的一切……

(本文原始得分:48)

学生卷二:

半边天

浙江湖州中学莲花庄校区高三(6) 汤晶

贫穷与富有,永远是人灵魂与肉体的半个天空。

―― 题记

当摇滚教父崔健嘶吼着“一无所有”时,所有的人都坚信这时的他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财富。这是来自后现代对“贫穷”的膜拜,也是对“富有”的升华。

踩着巨人们的肩膀行至今日的我们,不再困顿于物质的匮乏,却在不断曲解着关于贫富的定义。回溯历史,检视当世,我们应该清醒:贫富不是物质的距离,而是无数高贵内涵的展示。

当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后,他才有了“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隽永飘逸;当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时,他才有了“采菊东篱下”的恬淡悠然。他们都因着对物质的屏弃而灿若星辰,能够直面心灵的真实而造就了思想上的亭台楼阁。当兴衰已澄然于天地,内心便如一泓明静的湖水,即便肉体最终泯灭精魂便携着那些高贵的东西流芳后世。就像曾经的纨绔曹雪芹,当家族的辉煌子虚乌有后,才有了《红楼梦》的降世,欢颜苦泪便集结在连珠妙语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过眼云烟的繁华,而是作者穷尽一生心血的写照。

同样的苍凉人世,历经桑田修成正果的典范《简爱》,让人们坚信:精神的力量最终能够抵抗命途的多舛。当简爱前半生的坎坷几近绝望时,她像永不低头的野草顽强执著地与生活抗争,这是对生命的呐喊。简爱的贫穷与富有将继续留待后人的评说,而我们所应汲取的是在任何时候都未曾放弃过的生活信念,是她这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身躯所展现的高贵物质。

无数的贫福辩证让我们更明朗地获悉生活的真谛。当我们徜徉在物质的海洋里时,请不要忘了感情的给予与收获;当我们身陷困境时,也不应该气馁悲观,相信春暖花开之际,上帝总是会向你播洒福泽,充盈人生的两个半边天!

(本文原始得分:48分)

学生卷三:

富如朝露,爱如泉

湖州中学莲花庄校区高三(6) 丁云峰

我们总在凡尘的旅途中奔跑,寻觅,徜徉,怀疑,感伤。淡定不惊的人世中仿佛倏然失却了静态的美丽和诗意。人们沿循着光阴的轨迹,乞丐,农夫,僧侣,商贾,迷惘的人们在心灵的岔口上各行其道,渐行渐远。于是,富庶,俨然成了云端上的公主,若隐若现,若即若离……

富如朝露,充盈在心内的善,才是泛起在天角的红霞。活着,凝结了幸福,归去,余下了满足。千百年的轮回,那静默在深邃金殿里的皇袍龙椅,在历史的呓语中悄然抹杀了多少回忆和安定?权力,地位,万岁,无缘身居高位的生灵窃以为真实的富裕本应如此。“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看似确是拥有了无尽的财富。但是,在屋檐下沉默了几代的人又怎么会知道,高处不胜寒?如果丢掉了寄寓在心内的富庶和满足,又有多少幸福弥留?

不妨微笑着给生活带去你的阳光罢,生存在宁谧的世间,以湛蓝云天为友,以寥廓大地为家。当你把心倾注在善里的时候,一定会猛然顿悟生活的真义。原来,平和如水的生命,默默流逝的时光残迹,在回忆里沉淀许久的幸福,竟会存在与属于你的,天下最华美灿烂的花园。

是呵,一无所有的人也是幸福的,寻求财富,倒不如寻求满足。我相信平凡的人定会拥有更高尚的一切。正如默然徘徊在月下,沉浮在星光里的诗人和歌者,被狂风吹乱的心,被波纹点化的音符――升华成睿智的旋律。世俗的繁华,只因为那凝固在琴弦笔尖的灵魂,只因为超然的平和,万物飘游,过眼云烟。

富如朝露,任真心停泊的家,才是我们深深扎根的土地。君王的家,看似熙熙攘攘,却总因为滴淌着鲜血的皇权利刃,而变得支离破碎,崩溃瓦解。于是,没有财富,但知道感恩的人,家,就成了他最坚固的城堡,最透人心脾的所在了。是呀,就算拥有天下又怎样?如果真龙找不到盘柱,众神失去了奥林匹斯山,万能的宙斯迷失了赫拉和他的圣子,且问,这些拥有神力的诸圣雄腾,却怎因为家的消亡,而变得无影遁形了呢?古人说,“只羡鸳鸯不羡仙”,因为爱而富足的小家,缘于本心的安定而永久芳香。

我梦见有一天,一家人围坐在鹅黄色的吊灯下,灿若群星的笑嫣,在妻子儿女的脸庞徐徐荡漾……难道,我还不富有么?她们原来就是世界上我最最美丽的珍宝呀!

富如朝露降人间,但若没有这满身满心的爱之绿叶,又怎能承担起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呢?莎士比亚说,爱的理由,是没有理由。我也一直坚信,爱,是奇迹发生的本源。我坚信血缘决不是亲人间的唯一凭证,我坚信自己不是个冰冷的玩偶!――有一天,“需要”将是表示幸福的词汇。善良,关怀,家的呼唤――爱,直抵你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爱,仿佛从地心喷涌而出的温泉,仿佛从云端微弯垂挂的彩虹,仿佛今生睁开眼的第一道光华――

心越宽广,接受和给予的爱就会变得更加香气袭人,醉心温暖。沐浴在爱之温泉,赏听富庶的箫声滑过凡人的耳际,我的,你的,只因为拥有爱,心――富甲天下。

(本文原始得分:49分)

(供稿老师:周学红 沈娅)

余荩老师阅卷后认为:

这三篇作文之所以不需作逐一的点评,是因为我觉得它们的写法属于同一类型,写作水平也大体相近,甚至优缺点也具有共同性,所以我在此综合地说一点读后的感受。

我同意原来的评分,三篇作文都可判为48分左右的良好档次,难以进入优秀之列。

这三篇作文值得肯定之处是:准确地把握了题意,立意适题,能从所积累的书本知识中得到一些感悟,这些知识材料和感悟能够比较集中地表达中心思想,结构具有整体感,语言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色彩,文笔还都带些蕴藉之味。这些都保证了它们得到中等线以上的成绩。

但是,这三篇作文又都明显奉行近几年来大行其道的应试写作套路,共同存在着具有普遍倾向性的新模式化的病症。此类模式被越来越多的考生,甚至还包括一些写作指导老师,视为应试得高分的不二法门,这不能不令人深感忧虑。这种新八股在应试中领了三五年,现在已经陈陈相因,令人生厌了。因此,我借这次点评,作点呼吁:呼唤生活真实,突破模式束缚。

这些新模式的表现,大体可以作如下两个方面的概括:

1. 以两个构成要素(故纸堆与漂亮话)为基本支撑点,从而叠架全文。这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书袋”+“美语”=“好文章”。

2. 显现出两个不良症:缺乏现实生活的真实感,缺乏自身实践的真切体验。此中少见生活的源头活水,少见亲身经历或者参与的实际活动的真迹。

不难发现,这三篇作文都遵循这种模式,患了上述两个“缺乏”的不良症。它们尽管

在遣词造句、材料选择等一些细部有些区别,但总体写法同出一辙,其症结也正在于生活养料的不足,在于对实际生活的吸收消化力的欠缺。

这种新模式问世以来,对考生的诱导至少已经产生了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是它在构思套路、结构框架、表达手段等方面,都在示人以写作的僵固的死法,让学生奔波于这条“捷径”,掌握速成的写作“诀窍”。它看似授人以渔,实则极大地阻碍了写作活动中的创造性发挥,从而使文章变成了千人一面,甚至使学生失却了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即以这次考试作文《心贫则贫,心富则富》为例,显然它是经过某种“标准”化训练而产生的且被视为应试写作的流行范式。此文以书本材料(故事与古诗文)为主体内容的依据,从中作些生发,再辅以两段互相照应,而且十分对称的注重辞采的排偶句作为开头和结尾,成文似驾轻就熟,但露出了囿于格套的形迹。其他两篇也大抵借古人古事来解读贫富之义,用空灵的美言作些点拨,并非说作文不能用这种法式,但是群起学步,就有“至今已觉不新鲜”的诟病了。

二是由于它唯以书本知识为内容之源,以华词丽句为外饰,以逞博炫美(是刻意化妆的美,而非本色美)为能事,反而更显出缺乏生活营养的病态。写作中的生活、思想、感情等等根本性要素在这种模式中被冲淡了,被挤掉了,从而减弱甚至丢失了可贵的真实性与深切感,也形成了与现实脱节与时代游离的写作导向。依这种模式复制的产品,往往如一个塑料模特,虽肢体俱备,做工精良,却缺少血肉与精神:又如一个初生婴儿,虽面目姣好,却少了一点自然发出得活泼泼的啼声,难显真实生命的活力。

我绝对不是反对读书,写作与阅读的密切关系自不待言:我也不排斥引用古诗文并加以生发的写法,书本知识当然也是一种写作材料。我只是觉得,作文中不见了第一性材料,以抄书背书为文,以向古人找话头为唯一的写作通途,而且这种现象与风气在中学生应试作文中仍然普遍存在,就更有必要重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告诫了。如果脱离现实,不注重生活积累,缺乏真实的人生体验,那只会使作文走入越来越狭窄的歧途。我也知道当前中学生的生活天地本不宽广,作文内容只好多求之于书本,这也可说是反映了他们的无可奈何的生活“真实”。不过,我还是要强调:关注生活,贴近时代,留心周围多彩的世界,作文才会反映更高更深更活的真实。作文教学指导唯以那种新模式为范本,只是孤立机械地灌注某些得分“秘法”,诸如“开头要用排比句”,“中间要引古诗文”之类刻板的条条框框,是否都具有科学性,是否都体现写作规律,现在似也值得反思。

这次作文考题是关于“贫穷”与“富有”的话题,它本来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时代感,也贴近考生的生活,考生完全可以联系当前社会生活与自身的实际,来表达自己的见闻、经历或感受。我不知道有多少考生写了有关现实或者自身的“贫富”内容,有多少用记叙文记述了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经历与体验,从而真正显现来自生活的实实在在的踪迹。不过从这三篇作文来推敲,据实而发的可能不会太多,或许也不会超过上述新模式作文的数量。为什么中学生作文喜欢舍今求古、舍近求远、舍己求人、舍实求虚呢?高考作文为什么多年难觅实话实说的写作佳作了呢?这些问题真是值得语文界好好探究并予以正确引导了。

因为痛感陷入新模式的流弊,呼吁作文回归生活真实,回归自我的真切体验与实感,呼吁作文不被僵化的格套所困束,就说了这些积压已久的话。

上一篇:如果说孤独是茧 下一篇:冷山 第12期